六月雪之公堂大審 譚穎倫 梁心怡 吳立熙 周洛童 葉文笳 李晴茵 黃可柔 陳榮貴 蘇永江 張振中 梁翠珊 洪榮輝 區文鳳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六月雪之公堂大審 譚穎倫 梁心怡 吳立熙 周洛童 葉文笳 李晴茵 黃可柔 陳榮貴 蘇永江 張振中 梁翠珊 洪榮輝 區文鳳

穎怡聲粵劇團2024年3月29日沙田大會堂演出
唐滌生編劇 區文鳳曲式句格注釋
譚穎倫 飾 蔡昌宗 梁心怡 飾 竇娥 吳立熙 飾 張驢兒 周洛童 飾 荔香 葉文笳 飾 蔡婆 李晴茵 飾 皇姑 黃可柔 飾 錢牧 陳榮貴 飾 羊勝公 蘇永江 飾 金駝子 張振中 飾 楊滔 梁翠珊 飾 竇仙童 洪榮輝 飾 大差

特別說明:上傳視頻中,譚穎倫所唱的一段長句滾花[青竹蛇兒巷],做注釋時並沒有劇本在手,按唱情認定是肉帶咗唱七字句滾花,但由於原起式兩頓,若計兩句,便成了重覆了一個上句,其後取得劇本,註明是長句滾花,故把剛上傳的視頻刪除修改再上傳。但數小時後電話訊問譚穎倫這段曲是否改唱七字句滾花,他回覆確是改了七字句滾花,但原起式兩頓,算為一句兩頓十四字的滾花,所以算是沒有重了上句。今特此說明。

區按:上傳六月雪之公堂大審,除了大審戲是譚穎倫十分擅長之外,也希望借大審戲說明幾個如何欣賞大審戲和大審戲相關的編劇問題。
  首先,大審戲必定不是依靠演唱的折子,而是依靠演員演出的折子,所以如果演員未能把握演出節奏,那麼整場戲必定塌陷下來。尤幸譚穎倫除了和梁心怡相當合拍之外,吳立熙亦是十分關鍵,此外,飾演羊勝公的陳榮貴和飾演金駝子的蘇永江,因為是老戲骨,才能把握氣氛。除了演員外,鑼鼓伴奏亦是整場戲的關鍵所在。掌板必須咬緊情節發展,以鑼鼓烘托,才能逼起演員的情緒。由此可見,大審戲就是一場氣氛觀賞的演出。   大審戲很多時有次要演員兩句開場詩白引入,由於譚穎倫上場也是詩白,所以是次演出刪除了黃可柔和張振中的兩句詩白。負責大審的主要演員上場,即是審案官上場,粵劇必定使用[朱老二]音樂配鑼鼓,[朱老二]其實是明清南北曲[珠露兒]的變音。演員上場方式,通常先以衣袖掩面,上場再下場,然後才再上場,但這亦不是必定的,是次譚穎倫便沒有這樣做,原因是表面他和被審者有一定關係,因掩面上場,有表示鐵面無私的意思。這都是一般大審戲的基本模式。   大審戲因為不是唱戲,所以口白口古便十分重要,口白通常伴隨鑼鼓,但並不是鑼鼓口白,而口古除了楔以鑼鼓提升氣氛外,也是表現重要對話部分的意思,因此需要用鑼鼓提起觀眾的注意。同樣地,我之前在其他視頻提過,口古不能超過八句,因為連續講太多口古,反而失了提醒觀眾的作用,這場大審戲中最重要的一段口古,事實上也只有八句。
  其次演唱多是滾花或快點。使用滾花原因是滾花即是對話,而快點是帶有立即進行的感覺,所以這也是大審戲常用的曲式唱段。當然,如果有需要解釋案情,也可運用其他較長的唱段,但必須明白,唱段一長,整體氣氛便會因此鬆弛,所以若要維持劇場逼力,便不能運用長的唱段。視頻中的滾花,太多數是七字句滾花,尤其是生角的滾花,就算是吳立熙最後唱的一段認罪滾花,也是七字句滾花。只有梁心怡唱的滾花,才是分兩頓共十四字的滾花,包括她和譚穎倫對唱的那一段,是每人半句演唱,形成對答形式。有些觀眾誤會滾花的原來模式是分兩頓,每頓七字,共十四字,才是本來的句式。其實滾花最初是七字句,因為七字句通常分成四三格,即前四字後三字,其後這種格式,在自由板的情況下,加上需要陳述更多內容,才逐漸形成兩頓共十四字的模式。
  此外,舞台走位上,水波浪也同樣是表現思緒反覆思量的方式,譚穎倫戲中走的水波浪[一般編劇寫法是標明[大水介]],通常走的[鎖匙位]是先到提出問題方[即吳立熙],再到思考方[即梁心怡],再到中間,因劇中需要,譚穎倫是轉身望向公堂上方,其實應是[公正廉明]匾額的地方,再思量問題的矛盾。這也是一種基礎表演模式。而大多水波浪之後是唱長花,原因是表達之前的多方考慮。
  總體來說,大審戲不容易寫,也不容易演。不容易寫是因為必須事事合乎邏輯,並且必須不斷有反覆,才能推起高潮。不容易演是因為演員必須熟曲,要不假思索,如稍為忘記,氣氛便斷裂。如視頻中,飾演張媽的演員忘了曲詞,幸好譚穎倫立即救場,而且在早段發生,後段未受影響。此外,演員必須隨著氣氛提升情緒,若有一人跟不上,也同樣是拖累整場演出。唐滌生其實最初是寫情節劇為主,而他所以成功,最主要是他在當時是最講究情節邏輯的編劇,所以,可以看到六月雪大審上的情節安排,反覆又合乎情理,就是這個原因。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