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誌︳眾裏尋真︳入行38年繼續開咪 父子檔合作書房變新聞室 楊健興:過去5年香港面目全非 回歸以來變化最大影響最深遠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大城誌︳眾裏尋真︳入行38年繼續開咪 父子檔合作書房變新聞室 楊健興:過去5年香港面目全非 回歸以來變化最大影響最深遠

新聞機構一個個倒下,卻未有為楊健興入行38年的記者生涯畫上句號。他有份創辦的《眾新聞》去年停運後,他將新聞室由昔日幾百呎的錄影廠,搬到自己幾十呎的書房內。平日上午,他在大學教英文採訪及寫作,下午便回到自己的新聞室,繼續揮筆,針砭時弊。

書房旁邊是兒子房間,再沒有昔日同事的分工合作,他寫好文稿,對著手機錄音後,便拍拍房門,找兒子幫忙,製作圖片,再上載至YouTube。就這樣,父子檔上陣,開設頻道,一周五日評論香港的人和事。就這樣,兒子延續爸爸的新聞夢。

楊健興是前《眾新聞》主筆,也是前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過去五年,他在節目《香港這一天》評論時政,由最初「綠幕」佈景板、偶爾走到維園現場直播、再搬到實境錄影廠,都見過他的身影,節目愈做愈長時間,一周講足五日。停運那時,正值《眾新聞》邁向第六年,訂閱人數較幾年前大幅攀升,YouTube頻道更有近26萬人追蹤,小小的平台漸漸得到關注。

「是的。由《眾新聞》最高峰,到現在由零開始,差別是很大的,十個人看和一萬個人看,無可能是沒有分別。」楊健興坦言,寫文章的人,當然希望更多人看見自己的作品。他做的事、講述的內容本身,其實是沒有變,變的只是平台不同了,接觸的人少了很多。

但他說,如果很在意這一部分、很在意觀眾人數多寡的話,那便會很容易放棄。他更加重視的是他想說的內容,如果仍然有人覺得評論有意思,能夠道出一些人的心中所想,也令人覺得香港仍然有些空間發聲的話,那就很有意思、很值得做。

一年前,有記者問他,會否從此休筆?現在,他用行動說明了。

#香港 #楊健興 #眾新聞

【閱讀更多】https://wp.me/paYuMq-vH
【訂閱我們】   / @hkcitycreation  
【書友Plan】https://wp.me/paYuMq-hu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