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 心靈講座 常啟法師 僧心平安 俗世自在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2021.03.31 心靈講座 常啟法師 僧心平安 俗世自在

常啟法師|僧心平安,俗世自在

出家僧眾的生活一定是刻板而枯燥嗎? 3月31日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在德貴學苑舉辦心靈講座活動,邀請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務長常啟法師演講,主題為「僧心平安,俗世自在」,與大家分享出家生活與內涵。無盡講堂內一百多個座位座無虛席,滿到「溢」出來的民眾,即使拿著塑膠椅坐在教室外都想聆聽法師的分享,常啟法師詼諧幽默的演講魅力可見一斑。

常啟法師以自身出家的成長經歷,將剃度後成為僧眾的生活與心態轉變娓娓道來。法師表示人在生活中總有些習性,而修行就是幫助我們將這些習性一層層的剝離,將人本具的佛性顯示出來,而進入僧團隨眾作息就是一種剝離習氣、慾望及恐懼的生活方式,尤其在現今平和的年代,團體組織可以為個人帶來提攜、力量與歷練,比獨自修行更有效益。

「放下」、「成長」、「奉獻」是法師分享進入僧團後的身心轉變。進入僧伽大學,藉由隨眾修行放下雜染抖落欲望煩惱,再踏出舒適圈進入更深一層的學習領域裡,體驗人生的開放無我及脆弱無常,從中證悟自覺,最後再打破人我的隔閡,發慈悲心,奉獻服務來自利利人。奉獻過後,常啟法師不忘提醒大眾要將一切放下,再次成長學習,將善心善念循環下去。

在這「破-放下」、「立-學習」、「合-奉獻」的歷程中,法師表示內心是由希望改變環境的「轉境」到不隨境轉的「不轉境」,再提升到「轉心」,最終開發悲智到「不轉心」,即是消融人我分際,慈悲心行,利己利他。

至於禪修的益處,法師也提到有「三好」,即可幫助民眾身心平衡、昇華精神與開發悲智。尤其在禪修時可以長養覺知的能力,從專注裡覺察自己的身心,同時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執著,不受煩惱干擾及誘惑,將心安住在自己身上,體會活在當下的快樂。

演講尾聲,常啟法師透過慈悲心的解說,指出有智慧與手段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因為真正的慈悲需要利人利己缺一不可。另外法師也提到學佛人的價值觀是要擁有正確的因果觀,而且要從「因」的角度來看待才會提起奉獻的善念,才會有感恩報恩的心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