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剧院演出 《张春郎削发》 - 3 (早期录像)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广东潮剧院演出 《张春郎削发》 - 3 (早期录像)

(续二)
八三年,《张春郎》决定搬上银幕。根据电影的要求,剧本作了适当的浓缩,音乐也须进一步修改提高。为使银幕上的《张春郎》更具潮剧特色,也为了适应东南亚潮剧传统精华。应该说,潮剧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各种表现手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认为还是传统的,海外观众已经觉得太新了,特别是在创作《张》剧之初,立意过新,兄弟剧种和新歌剧的旋律与节奏型都用上了,非来个大回原不可。在这次修改中,如"红纳袄"、"哭相思"、"山坡羊"等传统曲牌都似隐似现的应用上了,整个戏的音乐,几乎每一段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改动,有整段另作的,有改个别句或个别音的.如张春郎的"长老一语破禅关",这段唱腔可说是我得意之作,但旋律给人的感觉似乎不象潮剧,比如其中一个拉腔,按传统写法的: 给人感觉不象潮剧的关键是其中一个小小装饰音,还有个别过门有点象越剧音乐,为了适应国内外更多的观众,我还是忍痛把它删改了,尽量使人一听之下即感到是潮剧。

《张春郎》要晋京,第三次修改提高势在必然。并且这次的"手术"更大、更费力。首先是剧本风格的发展,音乐更须来个大翻。就拿前奏来说,第一次创作时,我是以笛套"告春来"作基调参进幕后歌之中,此曲旋律优美,但节奏过于平稳,用于正剧较为适宜,这次企图让观众一开始就感受到整个的喜剧后气氛,我在前奏改用小曲"螃蟹歌",此曲较为适合喜剧风格,但它的跳跃性还很不够。所以,我在处理上,尽量把旋律音程拉宽,节奏对比鲜明,加之小锣钹紧官配合,乐器色彩多变,给人于轻松、活泼、欢快、跳跃之感。第六场"结发",这是我改得比较理想的一场戏。首先是剧本的音乐基础好(情节生动,语言有情),所以,我只花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就写成。原来这场戏(一、二稿)我是按正剧风格处理的,调式是以"重六"为基调,最后虽用了几句"反线",但很不理想,击乐是用大锣组合,节奏也比较平稳,结果,旋律的美感虽然还算不错,但总是感觉"喜"不起来。这次我是整场戏重新处理。调色是变原来的"重六"为"轻六"、"反线",击乐是改大锣组合为小锣组合,节奏处理灵活多变,设法把观众引进剧情发展之中。我在双娇最后一段真挚动情的唱词中,连用几种艺术手法(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对比,调式的转换,乐器色彩的变化,主唱与伴唱的配合),把音乐推上喜剧高潮。广州有位行家说:"这段曲是一首新时代的优美咏叹曲"。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