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MM

#MM #700萬種異鄉人 // 港人和歌山買50年溫泉旅館 一家由400呎搬到4000呎 旺角經營夜冷店 當「太空人」港日兩邊走 每月回日本一家團聚兼入貨 過另類居日生活

今年44歲、在旺角經營古物夜冷店的阿冬,5年前跟太太Yoshimi,和歌山買了一座50年歷史的溫泉旅館。2020年打算營業,怎料遇上疫情,旅館未開張就先停業。去年Yoshimi跟9歲和11歲的子女從香港移居到日本,更搬到溫泉旅館中居住,這裡便成為了他們新的家。而阿冬則一邊經營小店,同時成為港日兩邊走的「太空人」,每月20天在香港,10天留日本,每次回日跟孩子團聚之餘,亦會跟太太一起到不同古物店尋寶,一家過著另類的移居生活。

「我本來是想經營這間溫泉旅館的,怎料決定裝修旅館前一刻就發生了幾年的疫情。而我們又很喜歡這溫泉旅館,所以我們就住在這裡。」2019年年中,阿冬和Yoshimi花了150萬港幣,買下位於和歌山加太的溫泉旅館「岸田莊」,熱愛到日本旅遊的二人,本來已熟悉日本文化,適逢子女在香港上學並不愉快,就有意為子女搬到日本生活。

平實又有點歷史痕跡的旅館樓高三層、設有15個房間,屬於家庭式經營的小民宿,以往都是讓本地人租以短暫渡假之用。裡面的房間、浴場、餐室、宴會廳都有不少自昭和時代保留至今的設施和風格,包括已有半世紀歷史的碗碟和煮食器具,都令熱愛古物的阿冬愛不釋手。然而旅館暫時停止了淡島溫泉水的供應,浴場變成一家洗澡的地方,「因為溫泉水要申請牌照和付費用,大概一年兩三萬日圓,因為我本來沒打算再經營旅館,所以沒打算再續牌。」旅館本由一對年邁的日本夫婦經營,因為子女不願接手,2018年他們打算退休,唯有忍痛放售,當時阿冬透過一位日本朋友介紹下承繼。

阿冬年輕時做過旅遊領隊和酒店業,在旅遊業儲了些經驗和人脈後,2006年在旺角開了家小小的旅行社,專做學生交流團及日本包團。近幾年因生意消沉,他想為旅行社轉型,由中介的角色變成直接提供旅遊服務,這時候他遇上位想放售溫泉旅館的日本朋友,開始有買日本溫泉旅館的念頭,希望提供一站式包團服務給旅客。「當時朋友的溫泉旅館是四星級的,有40個房間,很漂,亮,溫泉水也很棒,但他賣一千多萬元,我們真的付不起。」他跟太太死心不息,訂下了三個條件如果都符合的話,就決定去買,「第一條件是有天然溫泉,第二是交通方便,第三是我們能夠付得起錢。後來真的在這三個條件下,讓我們找到這裡。」二人曾到日本旅遊接近百次,發現日本的溫泉都是很偏遠的,適逢接洽到加太這小鎮,雖然不在和歌山市中心,但距離中心地帶都頗接近,而且衣食住行等配套都不錯,旅館後面是山,前面是海,更有「日本夕陽百景」的沙灘景觀,喜歡寧靜環境的二人都心感滿意。

2020年阿冬認為旅行社再做不下去,他試過跟朋友合作做岩盤浴、團餐網的小本經營生意亦因疫情而止蝕離場,為了生計,本來集郵30年的他,開始在旅行社賣自己的珍藏郵品,發現香港賣舊物古玩市場頗大,就決定將店舖由旅行社變成夜冷店。然而小店一開始未有人認識,收入未夠生活,他馬死落地行,出去打三份兼職,分別到運輸處賣油卡,在街上當寬頻上網的銷售員,也做過疫苗中心的登記員。

同時,四年疫情令阿冬開溫泉旅館的想法告吹,因為香港生意大受打擊,而且資金不充裕,加上他打算轉跑道專心做古物買賣,他決定不再經營溫泉旅館,現在正將其放售。旅館對他們一家而言是個暫時居所,所以他們沒有特別添置新家具收納物品。「賣了旅館給我們的婆婆和伯伯有時會走過來關心我們,水電煤有甚麼問題不懂的就告訴我們,我們剛來時人生路不熟,他們拿了兩部單車過來方便我們出入。他們知道我原本做旅行社,也知道疫情有很大影響,再做下去溫泉旅館會有很大開支和投資,所以很諒解我不能繼續經營這生意的原因,叫我要『奸爸嗲』,我覺得日本人都很重視感情,不只是一個買一個賣的關係。」

日本人斷捨離文化盛行,同時愛物、惜物,物品都會保留得整潔新淨,所以阿冬和太太間中會到當地居民處,收集紙品郵票、古董古物等二手物件回溫泉旅館,整理好後就寄回香港小店。他們亦加入了「加太北區自治會」 等居民協會,本地人會互相通訊及支援,「例如這居民懂一些電燈技術,那居民懂得整水喉,要維修就可找他們,而我們就提供回收舊物服務,再給對方相應價錢。

「那時候子女在香港都讀Band 1小學,不過成績一般,所以想到日本試試,加上二人都懂日文,適應得很快。」如果在街上聽到11歲的家姐明依和9歲的弟弟Masaki的日文對話,應該不察覺他們來自香港。一般小朋友移居外地讀書,最擔心適應的語言問題,並未發生在早已練成一口流利日語的他們身上,「最初一個月校長問要不要請輔助教學協助他們,後來見二人會寫又會讀,所以都沒有外援,老師更邀請家姐做六年級代表,致辭歡迎小一新生。反而在香港時,弟弟好像不是很能表達自己,好像沒有人明白他,他好像來到後真的很快樂,可能因為喜歡講日文。」

Yoshimi在香港的日本公司工作過十多年,因為她精通日文,在大女兒兩歲時嘗試讓她學點簡單日文生字,竟意外發現她的日語天份,「她自己會寫、自己會練習,其實都是自學的。日常溝通我會跟她說一些日文,到弟弟出生時她又不斷跟弟弟說日文,有時候玩『煮飯仔』 會逐樣東西教他這日文是甚麼,可能弟弟跟姊姊說得多日文就學會了,我也覺得很搞笑。」


姊弟來日上學後,總說「返學開心過放假」,「遠足、文化祭、運動祭、夏祭,學校旅到行京都和奈良,每天功課只有兩樣。」二人數算著多姿多彩的學校活動,弟弟更常手舞足動地跟唱起歌和跳起舞來,跟母親口中「不愛表達自己、像苦瓜乾」的形象大相徑庭。「大女兒其實我一直不太擔心,她一直懂得跟同輩相處,弟弟我是比較擔心的,因為他在香港上學時一直不太開心,以前問他他都不說的,現在放學每天都跟我說學校過得怎樣,吃了甚麼好吃的午餐。」除了孩子來感到輕鬆無壓力,也讓作為嚮往放牧式管教的Yoshimi鬆一口氣,「弟弟現在都會主動做功課,以前是踢都不願做。我一直想他學習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怎樣去體諒別人,這些都是學校教會他的。以前在香港去家長日,一進課室坐下來,老師就說你女兒考全班第幾名、全級考第幾、那幾科不合格,氣氛很緊張。香港出成績表有名次和分數,但這裡的成績表沒有名次和分數。」

日本公立小學一般有「給食」供應,大部份都由學校廚房供應午餐,餐單每月都不同。兩姊弟又會在學校農場種植,自己吃回自己種的蔬果,同時有很多季節限定的食物,「例如和歌山出名熊野牛(高級黑毛和牛),他們會有熊野牛可樂餅或熊野牛飯,有時有和歌山梅汁喝,食物種類很多元化,他們都吃得很開心,弟弟本來所有甜的食物都不吃,牛奶蔬菜都不愛,他現在所有東西都吃,我不知學校是怎樣辦到的。」而學校亦重視訓練小朋友獨立自主,自己照顧自己,阿冬說開學時看見校長掃地的畫面特別深刻,「老師們會以身作則,小朋友自然也跟著做。例如他們每天輪流當值,負責去廚房拿牛奶,協助同學分配食物,進食完大家就自行收拾,清潔課室、洗廁所等甚麼都會做,姊姊說在學校打掃是很有趣的事。」

不少人聽到一個香港家庭在溫泉旅館生活,感覺生活一定很寫意。人生上半場過得一帆風順的阿冬,過去四年的狀態可算是委曲求存,一家去年拿著兩三萬港元來日本展開新生活,阿冬把車賣了,每次回日帶家人外出都另外租車,旅館熱水爐壞了也得省錢不維修,每晚需要煲熱水或到附近浴場洗澡,然而這些變數與不安,卻為他們一家帶來新可能性。「反而怎樣生存,怎樣在疫情下由零重新開始,讓我有更多新體會,馬死落地行,幸好馬還沒死,只是中年馬比較弱。」阿冬和太太目前阿冬終極的理想,是順利放售旅館後,在這邊買一戶建,並在和歌山開到自己的古物店。「去年我們最徬徨是錢的問題,過來生活後反而沒那麼水深火熱,這裡消費不高,我又多了時間跟子女待在一起,以前我在香港上班,沒甚麼時間貼身照顧他們,好像來到這裡生活更簡單了。」

策劃:Phoebe 王秋婷
拍攝:陸紹泓 王秋婷
剪接:陸紹泓
監製:陳靜雅
編審:黃碧珊



__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mm.millmilk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____
MM Website: https://www.mill-milk.com/
MM Instagram:   / mm.millmilk  
MM Facebook:   / mm.millmilk  
____
CHUCKY|@chuckyching
  / chuckyching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ELAINE|@elaine_wow
  / elaine_wow  

京|@phaedruslam
  / phaedruslam  

KAREN|@karen__yukiu
  / karen__yukiu  

SAM|@midwin_
  / midwin_  

阿朗|@mm_longgg
  / mm_longgg  

NATALIE |@nataliewwong
  / nataliewwong  

APPLE | @apple.hiufung
  / apple.hiufung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