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板橋接雲寺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新北板橋接雲寺

清代初期,因新莊已為泉州人所據,漳州人來到與新莊一水之隔的中和、板橋等地區開墾,至雍正四年(1726年),墾號「林成祖」的開墾集團於板橋到土城大安寮之間鑿了一條水圳後,板橋逐漸繁華,形成板橋十三莊。雍正年間,漳州人在中和柯子崙山頂建立主祀觀音的中和慈雲巖。鑑於當時泉漳械鬥頻繁,故漳州人多將廟宇興建於山,如芝山巖惠濟宮。

昔日板橋去中和參拜的交通不便,板橋林家便在板橋臨時搭建一座簡易廟宇,每年從慈雲巖恭請觀音神像到板橋兩至三個月,再起駕回鑾。

傳說若能從艋舺龍山寺後方看見芝山巖惠濟宮、前方中和慈雲巖的燈火,則萬華即傳出失火[5]。泉州人認為慈雲巖會破壞艋舺龍山寺的風水,因此多次要求搬遷,甚至願意補貼費用,但漳州人不願,導致慈雲巖毀於械鬥。至於芝山巖惠濟宮則至光緒十六年(1890年)遭焚燬。

當時慈雲巖觀音菩薩的神像被救出,並被板橋林家林國芳迎到板橋。咸豐六年(1856年)將神像恭迎至板橋舊城西北隅處建廟供奉,寺名為「接雲寺」指「承接慈雲巖香火」之意。與板橋大眾爺廟、迪毅堂、板橋慈惠宮合稱「板橋四大廟」;和板橋慈惠宮、枋橋街文昌廟、中和廣濟宮、及大安寮庄大墓公合稱「擺接堡五大廟」。

光緒四年(1878年),林家要建板橋林家花園五落大厝,接雲寺地處其中,遂遷至現址重建,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落成。廟前的湳仔溝過去有一座名為「枋橋」、「板橋」的木板橋,即板橋地名的由來。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