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金庸传》【传递阅读的乐趣】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419《金庸传》【传递阅读的乐趣】

品味世间百态,感悟智慧人生。

欢迎订阅我的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readingfuns...

0:00 《金庸传》
2:02 ① | 生活给你多少苦难,也会还你多少回报
10:48 ② | 少年金庸,其实就是令狐冲
20:43 ③ | 懂得放弃,才能优雅转身
29:56 ④ | 她是金庸最对不起的女人
41:36 ⑤ | 我们的武侠梦,全靠这3个男人
53:52 ⑥ | 事不要做太绝,话不要说太满
1:04:51 ⑦ | 聪明的人,从不满足现状
1:13:53 ⑧ | 淡然处之,是面对争议时最好的态度
1:23:54 ⑨ | 家庭,是一个人永远的软肋
1:33:56 ⑩ | 最好的爱情,只给内心忠贞的人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金庸传》。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先生的这席话,无疑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真相:中国的脊梁,是那些本身散发着光芒的中国人。今天,我们要怀揣一颗敬畏之心,一同走进那人杰地灵的浙江海宁,去见识一位本身散发着光芒的文学宗师——金庸先生。

很多人和事,在时间的冲刷下悄然远去。然而,总有一些人名垂青史、代代不朽。

海宁查氏,一个历经风霜的传奇家族;大侠金庸,一位笑傲江湖的文坛巨擘(bò)。只要人心尚流动着侠义的血液,只要人心还渴望着纯粹的感情,金庸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依然在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

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的时局一片动荡,内有军阀拥兵作乱,外有日本侵略摧残。查家富足的基业在战火中毁于一旦,金庸无忧的童年在乱世中流离相伴。

名门望族的跌宕兴衰,一代大侠的人生起伏,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在如此波谲云诡的社会环境中,金庸又将如何放射出“江湖”的光芒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1、海宁望族

在人杰地灵的浙江海宁,活跃着一个历经几朝几代却风韵犹存的传奇家族——江南查氏。

被称为“海宁第一望族”的查家,自明清以来,便是名副其实的官宦家族。清康熙年间,查氏家族更是进入到鼎盛时期,享有“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的美誉。更了不起的是,康熙皇帝曾亲笔御赐给查家一幅楹联,上面写道:

“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海宁查家的尊荣名望,一时之间达到了顶峰。

然而,物极必反是天地间永恒的规律。即使荣盛如查家,也未能幸免。雍正年间的几次文字狱,使得查家在数次惊魂甫定之后,逐渐打消了入仕的积极性,进而弃政从文,成了彻彻底底的书香门第。

1915年,中国进入民国时期。国外列强虎视眈眈,国内民众日渐觉醒,形成了剑拔弩张的气氛。

然而,这样紧张的气氛却没有影响到海宁查家。查枢卿与海宁硖石镇名门望族徐家的女儿徐禄正于此时缔结连理,并在婚后的第十年,夫妻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金庸。

2、书香为伴

1924年3月10日,在江南水乡的浙江海宁,查良镛呱呱坠地。

此时的中国时局尚处在一片动荡之中,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海宁查家的祥和安宁。百年之前的名门望族,传至今日仍然风光不减,查良镛在家族的庇护之下,开始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浙江一带,提到“查氏藏书”,定然是人尽皆知。对于查良镛来说,家族就是一片广阔的书海,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穿梭其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典籍。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文学积淀也越来越深厚。

查良镛的童年遇上了乱世,但乱世却没有侵蚀他的乐趣,从这点看来,他无疑是幸运且幸福的。

1931年,7岁的查良镛被送到村口巷里的十七学堂上学。几年之后,他又转入了袁花镇的龙山小学堂,并于小学五年级时,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启蒙老师——陈未冬。

陈未冬是一个极具文人精神的老师,他在工作之余,勤于笔耕,对查良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有次,陈末冬着手准备一期校刊《喔喔啼》,正在发愁没有合适的人选时,突然想到了写作水平不错的查良镛。于是,查良镛担负起了主编校刊的职责。

这次创刊经历,不仅让查良镛对国文的兴趣更近了一层,也让他对创办报纸产生了兴趣。这对他未来的事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论是就读于十七学堂,还是身在龙山小学堂,查良镛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尤其是读一些课外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查良镛的眼界不断开阔,知识所及之处不再仅仅是小小的袁花镇了,而是走出海宁,面向全国,甚至与世界沟通。这大概便是老子所说的“不出户牖,而窥天道”了。

查良镛的少年时光大都与书待在一起,生活中总是静多于动、慢胜于快。虽然书籍中的世界是缺少实践的,但打开了查良镛广阔的心灵。他的世界变得更有深度、宽度,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少年。

1936年,12岁的查良镛告别龙山小学堂,考入了久负盛名的嘉兴中学。

即将成为一名中学生的查良镛就要离开自己的故乡海宁,前往异地求学。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家乡,真正迈进外面的大世界中去。

3、乱世流离

查良镛在嘉兴中学度过了一年平静、安稳的中学生活,顺畅的求学之路看上去是一片坦途,然而,此时的社会大环境却打破了平静。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愈演愈烈,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嘉兴,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眼看日军的脚步越来越近,时任嘉兴中学校长的张印通当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学校南迁。

在南迁的漫漫旅途中,查良镛的家乡海宁也沦陷了。袁花镇的繁华被废墟所取代,查家的几代清华气也终究随着一把大火化为灰烬。

更加不幸的是,查良镛的母亲徐禄在流亡途中患上了疾病。战火弥漫,人如草芥,在无处投医的艰难处境下,徐禄最终怀着牵挂在庵东镇逝世。

“在蓝天下,碧海上,闪烁的星星下,大船的甲板上,你母亲抱着你,你出一身大汗,病好了。我为你欣喜,感觉到了自己母亲的爱,我也生过大病,妈妈也这样抱过我……”

一晃眼间,冰心笔下的这些文字已然成了金庸此生最大的梦想与遗憾。

慈母离世,国破家亡。在这些痛苦的经历中,查良镛感受到了失去至亲的悲痛,体会到了民族危亡的国恨,更懂得了肩上的责任与“长大”的含义。

1938年1月,浙江省政府在碧湖开办了战时青年训练团,主要成员是因战乱而无家可归的学生,查良镛便是其中一员。

随着战火范围的持续扩大,许多学校也相继来到碧湖。一时之间,碧湖学生云集,所以政府在此处成立了浙江省立联合中学。

随着1938年9月的正式开学,流亡的学生们终于有了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而这一年,查良镛刚好步入初三。

由于要面临升学考试,初三生活是紧张有序的,有的同学甚至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挤出来学习。

在这样的状态下,目光敏锐、头脑灵活的查良镛脑海中灵光乍现,他决定写一本指导考试技巧的书(相当于现在的练习册),来告诉同学们如何复习才能事半功倍。

说干就干,没多久,一本名为《献给投考初中者》的书便在丽水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该书一经出版,很快就收到了强烈的反响。第一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宣布告罄,而《献给投考初中者》也成为查良镛出版的第一本书。

这次意外的成功,凸显了查良镛在“文字出版”上的才华,也为他日后创办《明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歡迎嘗試我頻道裡的其他影片👇🏽

唐浩明《曾国藩》   • 唐浩明《曾国藩》  

阿耐《余生》   • 阿耐《余生》  

感悟:
   • 感悟  

读书:
   • 读书  

社会:
   • 社会  

轶事:
   • 轶事  

育儿:
   • 育儿  

家庭
   • 家庭  

明星:
   • 明星  

影视:
   • 影视  

真人秀:
   • 真人秀  

红楼梦:
   • 红楼梦  

人到中年:
   • 人到中年  

大江大河:
   • 大江大河  

苏童:   • 苏童  

【英】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   • 【英】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  

#podcast
#经典
#好书
#解读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