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不等式的量子违背及其实验检验——解读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论坛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贝尔不等式的量子违背及其实验检验——解读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论坛

Title:贝尔不等式的量子违背及其实验检验——解读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论坛
Reported by:孙昌璞 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Beijing Time:November 11, 2022 (Friday) 15:00
Organizer: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Host:高原宁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贝尔不等式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和量子信息研究中都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的违背直观地揭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 报告在明确基本科学概念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贝尔不等式理论的建立及其违背的实验验证研究的科学历程和科学思想:为了解决EPR佯谬,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J.S.Bell)基于玻姆(D.Bohm)的定域隐变量理论提出了关于特定纠缠态上关联满足的不等式-贝尔不等式。贝尔发现,量子力学关于这种关联计算结果违背贝尔不等式, 展示了“鬼魅”的量子非定域性:在类空时空距离上存在着量子关联,但不存在超光速的“超距作用”,后者只是基于“波包塌缩假设”的主观臆想。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美国和奥地利的三位科学家阿斯佩(A. Aspect)、克劳泽(J. F. Clauser) 和塞林格(A.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利用纠缠光子实验检验贝尔不等式以及在开拓量子信息科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文章也介绍了华人物理学家在纠缠态和贝尔不等式方面研究的基础性贡献,包括早年吴健雄利用正负电子湮灭产生EPR光子的先驱性实验、李政道和杨振宁K介子和θ粒子衰变形成EPR态的建议, 史砚华利用陈创天等人发明的非线性光子晶体产生纠缠光子对的原创性工作。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