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 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 - 勸令攝靜 一心正念 - 第1836集 20241225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靜思妙蓮華】 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 - 勸令攝靜 一心正念 - 第1836集 20241225

❤️觀看溫馨提醒:
1.取消英文字幕,請按一下「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2.中英字幕版,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下載」點入觀看。
3.若您需要搜尋本節目特定集數,請輸入:品名+集數

00:53⊙「謂菩薩不忍眾生,心墮邪見成障礙,故發起大願慈心,而修捨行無所吝。」

要用心。菩薩,我們要學菩薩,菩薩是我們學佛的目標。佛陀教育我們,也希望我們能夠入人群,入人群緣苦眾生,那就是菩薩道。所以這條路走起來不容易,很辛苦。但是要不怕苦,不怕,因為眾生苦啊,因為我們不忍眾生苦,菩薩才得要忍得起苦。

因為娑婆世界叫做堪忍世界,修行就是為了要脫離一樣東西,「苦」。佛陀人間說法,告訴大家人間苦,讓大家了解人間的苦,就是在人群中起心動念,你是、我非;我是、你非,彼此之間是非相對,自然就會造很多煩惱、無明,造業、受苦,這樣纏下去,生生世世由不得自己。這是懊惱、憂愁、悲苦的輪迴這樣相纏,所以叫做苦。

而這些苦就是需要有人去幫助他,當他受苦的時候,最實際的要如何解開他的苦難呢?有急難的苦,菩薩要及時出現去幫助、去救苦、救難他。而若是眾生在煩惱、沒有方向,或者是方向偏差,那就是需要精神的指導。指導方向,需要教育,這就是菩薩要來人間指導、教育眾生。人生,苦是由人造,如何能夠避苦,得到安樂的人生?這就是要佛法。所以菩薩入人群教育、指導方向,菩薩要不畏辛苦,要堪忍。

但是對眾生要不忍眾生苦,將心比心,「同體大悲」,所以我們不忍,我們能知道,迷茫、無明、煩惱的眾生,在現在這個時候,就已經煩惱重重,憂悲苦惱了,這又是再造作業力當中,菩薩就要及時於現在拔除他的內心解開他的結,讓他能夠無畏,無畏,不必驚惶,不要擔憂,心的結要解開。用什麼方法讓他打開心的煩惱?這是因為菩薩不忍心眾生心靈的打結,所以就要投入,菩薩不忍心眾生這樣的苦。

就像(2020年)這幾天在連線,那邊的消息傳來,耳朵聽到,看到他的人,在描述環保三十年,做環保這幾十年當中,有多少人在心靈憂鬱,陷入人生方向已經沒有方向,偏差錯亂了。因為入了環保,環保一直做,這樣改正了他的心靈方向。聽到有人是看不到,為了要去做環保,從她開始時,自他們家要走路出來,就不知道方向要如何走,雖然孩子帶她幾次,開始環保場也做一陣子,也愛上了環保。所以孩子沒空,她自己內心很愛做環保,為了要去做環保,她終於勇敢走出家門,自己一個人認路。

路,開始的時候,要認站牌到底是哪一支,又在那裡站很久,有人問她:「妳要去哪裡?車子一班一班這樣過,妳在等什麼車?」她就告訴他:「我要去環保站。」「在哪裡有環保站?」說起了那個環保站的路名,好心人就告訴她:「妳站在這裡,待會這輛車來,就是了,妳就能搭這輛車到那條路去。」果然搭這輛車了。上去,到底要在哪一站下來?又不知道。就這樣,很辛苦,終於,慢慢學,路認不得,學到認得了,站牌,在幾支站牌要下來,也認得熟悉了。所以她現在環保站來去自如了,而且歡喜。

所以聽到這樣的分享,也覺得這很簡單的事情,卻是對一個看不到的人,總是那麼地艱難,拖磨她那麼的困難,但是只要有心;這念心,她做環保做得很快樂,只知道我就很歡喜,我就是要去,所以她不怕,不怕走錯路,不怕找不到站牌,她就是要去,所以終於讓她已經認對了。現在甚至會為人家介紹,這要放在這裡,這要放在那裡,「光滑的,這就是有色料的;這個沒有光滑的,這就是清的,沒有色料,這應該要分在哪裡。」總而言之,在環保站之中,她得到常識還再轉為智慧,有辦法去分析,懂得對人家說,說環保,做環保是保護大地。

所以眾生苦啊,在很簡單的方法,能夠有利益人群,她在這個地方,看到這麼簡單的事情,總是做很歡喜,一個方向,也是一個方向認清楚,正確了。過去那分苦,現在方向清楚,所以歡喜,家庭、孩子也歡喜,這也是一個人間法。從這個人間的生態,將她轉入牽引入佛法來。法,法是不分什麼樣的,法本來是看不到,但是走入人間,用人間法先人事來會理,所以現在已經入佛法中了,所以我們要用方法。

「菩薩不忍眾生」,我們若將方法帶入人間,什麼方法都能夠度人。所以一句話能引導人人的方向正確。看到有的那個心知道,想要找一個方向,所以要去修行,要找一個宗教為他的方向,但是差毫釐、失千里,這樣偏邪掉了,墮邪成障礙。有的人真的心墮落邪見,我們要用正法,佛法不是叫人去迷失,佛法是要指引人脫離迷信,指導人方向清楚,路,鋪平的路讓他走,這條平坦的路,你往前沒有障礙,這樣安全沒有危險。

就像有的人,我要學佛,學佛就要心靜下來,而想要心靜下來,就要去坐禪,坐禪,一坐方向偏差,坐出現了幻象、幻境、幻聽的聲音,所以那時自己無法控制,那就危險了。或者是觀念、思想偏差,變成了執著,變成了障礙。往往名稱說,我就是學佛,所以我學佛,我法都很清楚,所以你要聽我的,我說給你聽才是正確的,但是時時都發生執著,發生偏差,這一直常常發生的事情。

最安全的道路就是入菩薩道,苦難的眾生,那就是我們正確的道場。見苦知福,捨掉貪念,我們能得以了解,在佛法中培養起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了解了,眾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喔,了解、清楚了,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心,要有一個完整的愛,愛天下人人;不只人人,所有一切的動物都要愛。既然愛,就要知道護生,保護生命生靈的生命,我們要保護牠。

人是萬物之靈,有常識,轉有智慧去愛護一切,所以不忍食眾生肉。我們的心就通了,要不然,還是「信佛、信佛,做好事我願意,去說好話我沒有問題。」演講侃侃而談,但是吃,口欲難改,叫他茹素,「有困難,這有比較困難。」什麼都沒有困難,只是欲,這個口欲,禁欲困難;戒欲不容易,真的是困難、不容易重重。

這也就是凡夫永遠是凡夫,無法完全改過來。這叫做煩惱障礙。明知,又蒙昧了那個愛,這個無明覆蓋我們的心,昧了良知。明明知道那是一條生命,卻是我們故意將這個愛,真誠的愛將它掩蓋,這種就是改不掉的口欲。最近常常在說,於心,想起來是有障礙,這也是障礙,無法很坦蕩蕩來面對。

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我們要發起大願慈心,我們對一切眾生,因為我們不忍眾生的受傷、受害、受殺、受苦難,所以「發起大願慈心」。我們要趕快修行,「修捨行」,無所慳吝。我們要捨,捨去這種的欲,我們要身體力行。「捨」是要捨很多,捨貪欲,貪欲之中包括口欲,所以要捨。捨去一切來為護生,愛護眾生;捨去一切為人群那個貧窮苦難,我們讓他們能有所幫助,這也是捨。

所以大、小事項捨,那就是培養我們完整的慈悲。所以我們這個捨,粗,看得到的形象,對人類的愛;微細、細到培養我們的愛心,無微不愛就是護生。這就是我們要知道,捨心要捨得很微細。就像我們現在這一品,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二輩子在日月淨明德佛座下修行,他就是捨,除了受法,入人群度眾生付出、布施。

回過頭來,在佛的面前,他就是獻供,不斷地供養,從身外物一直連身體,以身,燃身供養。所以二輩子,他總是第二生再來,受日月淨明德佛付託法,就是要繼承法,要延續,將佛法相傳下去。為日月淨明德佛做最後的後事,因為日月淨明德佛,他已經世緣已盡,取入涅槃。所以委託他,將他的身體火化之後,收取舍利。所以昨天的經文這樣說,

25:45⊙「火滅已後,收取舍利,作八萬四千寶瓶,以起八萬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剎莊嚴,垂諸幡蓋,懸眾寶鈴。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復自念言:我雖作是供養,心猶未足,我今當更供養舍利。」《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佛在世時,他盡形壽供養;佛滅度之後,他為他做一切的後事,將他舍利都收集起來,之後造八萬四千座塔,造塔供養,舍利全將它收起來之後,後事清楚了。接下來就再說,

27:12⊙「便語諸菩薩大弟子及天、龍、夜叉等一切大眾:汝等當一心念,我今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舍利。」《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又再,再次,因為已經告訴過大家,收取舍利之後,就告訴大家:「菩薩,諸大菩薩弟子。」這些菩薩現在因為他們接法了,已經向大家說話:「諸菩薩啊!」也是佛的弟子,還有天、龍、夜叉等這些人,向這麼多大眾來說話。

28:21⊙便語諸菩薩大弟子及天、龍、夜叉等一切大眾:菩薩承繼大法,即便為諸菩薩勉勵,及天龍等一切大眾。

這就是「菩薩承繼大法」之後,他「即便為(諸)菩薩」,互相來勉勵。「及天龍等一切大眾」,彼此勉勵。

29:06⊙汝等當一心念:誡勸汝我等眾無散亂。勸令攝靜一心正念。

「汝等當一心念」,你們大家,大家心要再收攝了。對大家勸誡,勸大家這麼說,「汝我」,你與我,我們大家「眾無散亂」,我們大家,大家大眾不要散亂掉,我們要保持著這樣,這個團體。佛法在人間,大家要保持著與佛在世一樣,大家要勸每一個人心要靜下來。

佛陀的後事辦好,心很懊惱、悲傷,應該也要過了。現在大家的心要回復回來,沒有散亂了。這就是勸大家「攝靜一心正念」,大家的心要靜下來,要回歸正思念的方向,正知、正見、正思、正念、正行、正業,大家都要回歸回來,生活要回正了如常的生活,意思也就是這樣。

31:24⊙我今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舍利:我今當供養佛之舍利,藏寶瓶建高剎顯德。

「我今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舍利」,我們大家供養,我現在也是這樣將日月淨明德佛的舍利,「我今當供養」,這舍利,我還要再來用心,要如何來供養這個舍利。這個舍利要供養的方法,那就是藏「藏寶瓶」,開始就要來建高剎,表示顯德。「剎」就是如佛寺一樣。

佛寺,那就是建高起來,前面就是立一個好像寶珠的火焰形一樣,這樣高高的在上面一粒寶珠,那個寶珠好像那個火焰一樣。這就是顯德,要讓大家知道佛的德行高高在上。佛滅度了,人間還有佛法在,還有明燈在,這樣的光明。所以用這樣來表達,叫做寶剎。高,很高,所以下面再說,

33:40⊙「作是語已,即於八萬四千塔前,然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哇,這舍利收好,而寶剎也起來,還要再做供養,這就知道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那分供養的心。不論是在佛前或者是佛後,佛在世的時候,他的供養,而且那分誠意獻供身外物,表達他內心的誠意,用他的身來供養。現在,哪怕是佛後,他還要做出了那分用身體,同樣要再獻供,可見那分精進的心,我們就能夠了解。所以我們學佛,要學在那分真誠精進。

35:18⊙作是語已,即於八萬四千塔前,然百福莊嚴臂:表八萬四千法,菩薩致誠然臂,以修百福之所莊嚴而以供佛。

~證嚴上人講述於2020年7月16日~
※全文、中英字幕影片:https://www.daai.tv/master/wisdom-at-...

#妙法蓮華經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