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其在传播西学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其在传播西学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桂强

江南制造总局
两次鸦片战争让清政府深刻认识到了东西方在军事实力的差距,因此以曾国藩、左宗棠、奕䜣等一批开明的清朝大臣开始主张一方面向西方购买洋枪洋炮,另一方面仿制西洋武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要想仿制西方的坚船利炮也并非那么容易,因为必须得先了解建造坚船利炮的原理,然后才能仿制。因此设馆翻译西方书籍一事势在必行。正如李鸿章所说:“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特以彼此文义捍格不通,故虽日习其器,究不明夫用器与制器之所以然。”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1868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上海正式成立。馆内设有印书处和藏书处,印书处的工作人员最多时有30余人,主要负责刊版、印刷、装订等事,而藏书处主要负责收集西方的格致之书,这也是当时中国收藏西方格致之书最多的地方。翻译馆的翻译方式主要采用由外国人口译、中国人笔译的方式,这也是当时比较通用的翻译方式。因为在清末外国人不通中文,而中国人也不通外文,所以只能采取这样一种两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农务化学问答》二卷,光绪间江南制造总局刻本,书牌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当时聚集了一批中西方杰出的学者。据史料记载,先后共有59人参与到翻译馆的译书工作,其中中国学者50人,外国学者9人,代表性的人物有徐寿、华蘅芳、李善兰、傅兰雅、伟烈亚力等等。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译书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年,《江南制造总局译书提要》中共收录了160种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书籍,这些翻译著作涵盖史志、船政、工艺、化学、医学、政治、工程、兵制、农学等各个方面,代表性的翻译作品有《谈天》、《地学浅释》以及《佐治刍言》。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在翻译馆开办的前11年内,就销售书籍达3万多部,共计8万多本。这些书籍的翻译、出版虽然未能直接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但是也传播了很多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推进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参考文献:
王余光,徐雁主编:中国阅读大辞典
陈昌文编:都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出版业
梁立民著:谭嗣同传
赖晨著:星光丛书戊戌变法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