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日】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传递阅读的乐趣】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409【日】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传递阅读的乐趣】

品味世间百态,感悟智慧人生。

欢迎订阅我的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readingfuns...

0:00 【日】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0:56 ①|诗才神童,为何10岁就显出大哲人的潜力?
13:07 ②|挫败无数后,逃脱尘世真的是个好选择吗?
25:19 ③|成功的人生,需要一位好老师的指引
36:11 ④|当人生陷入最低谷,也不应该自暴自弃
47:25 ⑤|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在内心
59:22 ⑥|若觉人生无作为,不妨读读王阳明
1:11:05 ⑦|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心态最重要!
1:23:39 ⑧|柔能克刚,温柔比逼迫更有力量
1:37:08 ⑨|高手过招,都是攻心战
1:51:32 ⑩|一介文臣,不废一兵一卒平定了叛乱,凭的是什么?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儒学泰斗、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耗费25年时间写就的心血力作,被誉为权威严谨的王阳明传记。

众所周知,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圣人。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五百年来折服了无数中外名人。

王阳明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伏,才成为与孔子并肩的三不朽圣人?他的心学是横空出世的另类学说,还是有渊源来历?心学的魅力究竟何在?为什么五百年来无数人从中汲取力量?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1、名门望族之后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余姚市)。余姚位于杭州湾南岸,姚江穿县而过,因此阳明学又被称为“余姚之学”、“姚江之学”。

绍兴府在古代是吴越之地,气候温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一处文化中心。余姚的文化艺术向来兴盛,才子名士辈出。

据《阳明先生年谱》记载,王阳明的祖先是东晋王羲之。另外,据王阳明的弟子黄绾所著的《阳明先生行状》,王阳明的祖先是西晋的光禄大夫王览。关于王阳明的祖先,现在还没有定论。

众所周知,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以《兰亭序》出名。王阳明向来景慕王羲之,后来有人说:“王阳明景仰崇拜远祖王羲之,所以风骨和言行都和王羲之相像。”

王阳明的六祖王纲与明朝的开国大臣刘伯温是好友。当刘伯温还是卑贱之身时,经常造访王纲。王纲对他说:“我生性喜欢自由,你得志之后,千万不要用世俗的缘分来烦扰我。”

刘伯温因爱惜王纲之才,最终向朝廷举荐了他。洪武四年,年逾七十的王纲来到京城,向明太祖朱元璋提出治国之策。朱元璋非常高兴,全部采纳,并任命他为兵部郎中。

王阳明的曾祖王杰才华横溢。他去县学学习时,县学老师都对他面露敬意。后来他进入南京国子监,国子监祭酒对他施以友人之礼,不把他列入弟子之列。

王阳明的祖父王伦淡泊名利,是德才兼备之人。王伦擅长弹琴,每当风清月朗之时,都会焚香弹上数曲,之后咏诵诗歌,让弟子和之。王伦心胸坦荡,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有晋代陶渊明、宋代林逋之风。

到王阳明父亲王华这一代,王家的名望达到了顶峰。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36岁的王华参加殿试,考取头名状元。后来,王华出任经筵讲官,负责给皇帝讲读经书,深受皇帝喜欢。正德二年(1507年),王华升任南京礼部尚书。

王阳明系出名门,或多或少受到祖先遗德的影响,尤其是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的影响最为明显。

2、十岁的诗才神童

王华考中状元时,王阳明年仅十岁。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2年),王华将父亲和儿子接到京城。

赴京途中,祖父竹轩翁带着王阳明顺便游览了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竹轩翁在金山寺设赏月之宴,招待宾朋,觥筹交错间,陶然而醉。竹轩翁诗兴大发,但一时无应景的佳句。这时,阳明对他说:“祖父,给我笔。”

竹轩翁非常惊讶,问他:“小孩子也能写诗?”

王阳明立即作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顿时,举座皆惊,众人啧啧称奇。有人想再试一试王阳明的诗才,又以“蔽月山房”为题,令其吟诗一首。阳明不假思索,很快应口诵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两首诗不能算佳作,但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前一首诗的大意是:“微醉之际,披着月光倚在妙高台上远眺伸入江水中的金山,这时的金山看起来仅有拳头般大小。远处传来清幽的山洞里的龙也许已经睡了吧!”最后一句“玉箫吹彻洞龙眠”描述了一种仙境般的清幽境地。

后一首诗的幻想更为奇妙,似乎预示着王阳明终将成为一位大哲人。在这首诗中,山和月因为观赏者心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大小之别。诗歌的境界也超越了世俗,达到悟道之人的水平,充满禅诗的意趣。

3、不做状元做圣贤

十二岁时,王阳明遵照父命,在京城入私塾读书。王阳明生来豪放,不愿被规矩拘束,所以经常偷偷跑出来,和外面的小朋友们玩“战争游戏”。

王阳明自制了大大小小的旗子,让小伙伴们举着,侍立四周。他是大将,坐在中间,指挥着大家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就跟排兵布阵一样。

父亲王华获悉之后,怒斥他:“我们家世代以读书显耀,用得着做这样的事?”

王阳明问:“读书有什么用处?”

王华答道:“读书能做大官。比如你父亲我中状元,都是读书所致。”

王阳明问:“父亲中了状元,子孙世代还是状元吗?”

王华答道:“只我一世罢了。你要是想中状元,还是需要去刻苦读书。”

王阳明笑道:“只是一代,虽然做了状元,也没什么稀罕的。”

王华听完之后更加愤怒,把王阳明痛打了一顿。王华担心王阳明的豪放不羁,但王阳明的祖父毫不在意,他觉得王阳明将来必成大人物。

有一次,王阳明问私塾先生:“什么是天下第一等事?”

塾师答道:“像你父亲那样科举考试成绩优秀,显亲扬名,是第一等事。”

王阳明想了一会儿,说:“科举考试成绩优秀时时有,岂是人间第一流?”

塾师问道:“依你之见,什么是天下第一等事?”

王阳明答道:“只有做圣贤才是第一等事。”

王华听说后,道:“孺子的志向何其奢侈呀。”

自汉至唐,儒生做学问都是为了科举考试,为了加官晋爵。但到了宋代,程颢等人从过去的弊病中解脱出来,强调做学问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为了成圣。其实,这才是“孔孟之教”的根本,是最崇高的精神。

王阳明当时虽然年少,却一语道出了圣学的真谛。但当时的王阳明并不清楚这句话会给他以后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影响!

4、巧用智谋惩戒继母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有一爱妾,在王阳明的母亲去世之后升为正室。这位继母对王阳明不太好,王阳明心中也一直很不舒服。

有一天,王阳明去街上玩耍,见到一个人在卖鸮鸟,就立刻出钱买了一只。他来到一位巫婆的住处,告诉巫婆要如此这般说。然后,他偷偷溜进继母的卧室,把鸮鸟藏在被子底下。

继母进到卧室,一掀开被子,鸮鸟就飞了出来。

在民间,野鸟入室是不祥征兆。王阳明听到继母发出惊叫声,佯装什么都不知道,进屋询问原因。

继母向王阳明讲了被子里飞出鸮鸟的怪事,王阳明建议继母去找巫婆来。

巫婆假托王阳明生母的亡灵附体,警告继母说:“你待我儿无礼。我告诉仙官,将要取你的性命。刚才的怪鸟是我的化身。”

继母信以为真,跪拜无数,认罪忏悔,并且表示:“此后再不敢。”

此事过后,继母对王阳明的态度大有好转,不敢再无礼。

以上所述虽为逸事,却显示了王阳明从小就善于运用权谋术策。

正因为如此,王阳明日后才能从刺客手中死里逃生,才能平定长年作乱的贼寇,并神速果敢地平定了宸濠的叛乱,完成救国大业。

5、梦想成为伏波将军

成化二十一年(1485),王阳明十四岁,开始学习弓马之术,研读《六韬》《三略》等兵法书籍。

他认为儒生的最大缺点是不懂兵法。当时的儒生仅仅是写文章的好手,平时只关注科举及第和荣华富贵,一旦遇事,就束手无策。王阳明认为这实在是儒生的耻辱。

第二年,王阳明十五岁,和父亲同游居庸关。王阳明怀抱经略北地之志,对诸夷狄的种类及其村落进行调查,倾听针对夷狄的防御对策,认为应该采取措施赶走夷狄的骑兵,阻止他们进一步南侵。

有一天,王阳明梦见自己拜谒纪念东汉名将马援的伏波祠,还赋诗一首《梦中绝句》,从中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当时的志向。

马援因讨伐羌族有功,被光武帝封为伏波将军。后又屡立战功,先后平定交趾叛乱,征讨匈奴和乌桓等。老年时,再次出兵匈奴,最终病死疆场。

马援以社稷为重,不顾己身,不追求功名利禄,其忠诚和人品令少年王阳明推崇备至。

王阳明在《梦中绝句》中写道:“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鬃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年仅十五岁就能写出如此具有英雄气概的诗,真让人惊叹。王阳明在少年时代创作的诗歌虽然无法与他二十多岁时“以心入文”的诗歌相比,却充满了奇趣、理性和个性。

👇🏽歡迎嘗試我頻道裡的其他影片👇🏽

唐浩明《曾国藩》   • 唐浩明《曾国藩》  

阿耐《余生》   • 阿耐《余生》  

感悟:
   • 感悟  

读书:
   • 读书  

社会:
   • 社会  

轶事:
   • 轶事  

育儿:
   • 育儿  

家庭
   • 家庭  

明星:
   • 明星  

影视:
   • 影视  

真人秀:
   • 真人秀  

红楼梦:
   • 红楼梦  

人到中年:
   • 人到中年  

大江大河:
   • 大江大河  

苏童:   • 苏童  

【英】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   • 【英】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  

#podcast
#经典
#好书
#解读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