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靈修分享【申命記34章01-12節】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申命記靈修分享【申命記34章01-12節】

讓神的話語成為每一天的引導與力量

申命記 34:1-12
1 摩西從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與耶利哥相對的毗斯迦山頂。耶和華把基列全地直到但、
2 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蓮、瑪拿西的地、猶大全地直到西海、
3 南地、和棕樹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瑣珥、都指給他看。
4 耶和華對他說、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
5 於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華所說的。
6 耶和華將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對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
7 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

昨天的經文,是摩西在離世之前,為以色列不同支派所釋放的祝福,除了西緬支派之外,每一個支派都有屬於他們的那一份。今天的經文,談到摩西在地上最後的日子,上帝帶領他遠遠觀看應許之地,隨後就接他回到天家。以色列人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約書亞承接領袖的棒子,預備帶領以色列人前進應許之地。

「尼波山」和「毗斯迦山頂」,可能是申命記32張49節中提到的「亞巴琳」山脈中的兩座山峰。從毗斯迦山頂可以俯瞰耶利哥,可以遠遠望見應許之地的不同區域。當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北面的黑門山、他泊山,以及基利波山,還有中央山地中的基利心山、以巴路山,還有南面的隱基底。摩西在毗斯迦山頂,沿著逆時針方向,從東北方的「基列全地」開始,之後,轉向北面的「但」和「拿弗他利」全地,再看到西北方的「以法蓮」、「瑪拿西」的地,看到西面的「猶大全地直到西海」,西南的「南地」,最後是在前方不遠處的「棕樹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瑣珥」。耶和華上帝陪著摩西,一一指給他看,對他說:「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應許的地,我曾經對他們說:我必定將這些地方賞賜給你的後代子孫。現在,我讓你有機會看見這些地方了,只是你不能過到那裡去。」摩西終於親眼看見應許之地,雖然在地上服事的年日,他無法踏上迦南美地,但在新約中,主耶穌登山變像之時,摩西在那裡顯現,在榮耀中,也踏上了應許之地(馬太福音17章3節)。

神讓摩西看過了迦南應許之地,摩西一生的年日到了盡頭。上帝親手將他埋葬,葬在摩押地,在伯毗珥對面的山谷中。很顯然的,上帝隱藏了摩西安葬的確實地點,不讓人知道,因此,也沒有人發現摩西墳墓所在之處。
摩西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二十歲。根據對古埃及木乃伊的檢測,當時一代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四十歲,摩西在世的年日,長達一百二十年,是當時一般埃及人的三倍。摩西在詩篇90篇中提到:「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即使是與這個數字對照,摩西在世的年日仍是超出許多。在摩西即將行完在世路程時,他從摩押平原登上尼波山,上到毗斯迦山頂上,這說明他不是因為疾病纏身、身體衰敗而死,他純粹是因為上帝量給他的日子已經到了,要把他接回天家去了。聖經說摩西死時,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他的身上,就如同約翰叁書2節所描述的,「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靈魂興盛一樣。」

8 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為摩西居喪哀哭的日子就滿了。
9 嫩的兒子約書亞、因為摩西曾按手在他頭上、就被智慧的靈充滿、以色列人便聽從他、照著耶和華吩咐摩西的行了。
10 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
11 耶和華打發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僕、並他的全地、行各樣神蹟奇事。
12 又在以色列眾人眼前顯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

以色列最偉大的領袖摩西離開了,以色列人為了表達對他的尊崇,在摩押平原為他哀哭了三十日。當時,為一般人離世哀哭,大約七天左右(創世記50章3節、10節),只有為了特別的人物,才會有比較長的哀哭時間。在這段為摩西居喪哀哭的時間過了,以色列人就要開始面對一個新的階段,預備要進入迦南應許之地。

上一代的領袖走了,新一代的領袖約書亞站起來,承接帶領以色列人的棒子。摩西在離世之前不久,曾經按手在約書亞的頭上,使他被智慧的靈充滿。「智慧的靈」就是聖靈。以賽亞書11章2節說:「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身為領袖,需要有從神而來的智慧,去面對各樣需要與挑戰。當聖靈充滿在領袖的身上,神的智慧就可以透過他釋放出來,去彰顯上帝的作為,顯出神的榮耀,並使人得到益處。

約書亞是一個被聖靈充滿,有屬神智慧的領袖,因此,以色列人聽從他。以色列人知道摩西之後,耶和華神設立約書亞成為帶領全以色列的領袖,因此,他們照著神的吩咐,順從約書亞的帶領。

經文的最後,再一次指出摩西這位領袖的獨特與偉大。摩西是一位先知,他與神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是「耶和華面對面認識的」,在摩西之後,在舊約的時代中,沒有興起一位先知,是像摩西這樣,與神有如此密切的關係的。直到主耶穌來到,才應驗摩西的預言,說:「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申命記18章15節)」這位先知,在猶太人中間,被稱為「那先知」(約翰福音1章21節、25節),指的就是上帝所預備的基督,這預言真正的應驗,是在耶穌基督的身上。

摩西除了是一個傳達上帝話語的先知之外,從他身上,也彰顯了上帝極大的能力與作為。上帝透過摩西,在埃及地,在法老與法老一切臣僕面前,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上帝也透過他,在以色列人面前彰顯神大能的手,以及許多大而可畏的事情。

從今天的經文,我們有以下幾點分享。

第一,服事上帝,是一個經歷「我不能,但是上帝能夠」的歷程。摩西一生的歲數是一百二十歲,第一個四十年,在埃及王宮成長,學習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與知識。摩西非常優秀,也帶著幾分自負。當他看見埃及人欺負以色列人時,出面打抱不平,把埃及人殺了,掩埋起來。第二天當他看見兩個以色列人爭鬥時,想要起來調解,以色列人卻拒絕他。他「自以為」以色列人一定知道上帝要使用他來救他們。這種「我能夠」的自以為與自負,其實無法真的被上帝使用。摩西的第二個四十年,因為從埃及逃走,在曠野度過。大部分的年日是牧養岳父的羊群。四十年的時間,從前在埃及所受的訓練,完全派不上用場,他也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能。這種「我不能」的感受,到了一個程度,當上帝在何烈山,在荊棘的火焰中向他顯現,要差遣他回到埃及去拯救以色列人時,他已經是一個完全沒有自信的人,他一再跟上帝說「我不能」,他希望上帝差遣別人。

最後摩西回應上帝的呼召,進入人生的第三個四十年,最後這四十年,他仍舊知道「我不能」,但是他深知道「上帝能夠」,上帝能擊打埃及地一切偶像權勢,上帝能夠擊殺埃及精銳部隊,上帝能夠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家;上帝能夠在曠野缺水、缺食物的環境中,供應超過二百萬人的日常需要;上帝能夠在炎熱的白天以雲柱遮蓋,在酷寒的夜晚以火柱帶來溫暖,以肉眼可見的雲柱火柱,在艱難的曠野中一步一步引領以色列人的腳步。上帝能夠成就他所應許的一切,關鍵不在於我能或是不能,只在於我願意不願相信而順服。在我們學習跟隨主耶穌,學習服事上帝的過程中,正是經歷「我不能,但是上帝能」的旅程。

第二,不要高舉領袖,要高舉上帝,高舉主耶穌基督。摩西是以色列歷史上最重要與最偉大的領袖,當他離世的時候,上帝親自埋葬他,但是隱藏了摩西的墳墓,讓人尋找不到。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神隱藏了祂的僕人,為要使百姓專注在神的身上。原來,在人裡面有一種天然的傾向,是高舉人,高舉領袖。當人記念一個重要人物的時候,往往不只是從他的身上學習美好的事物,而是把這樣的人物偶像化;這不是說會為這個人設立一個偶像,而是很容易把這個人高抬起來,取代上帝在人心中應該有的地位。不只是人有這樣的傾向,撒旦也樂於鼓動人心,去高舉受造的人,而不是高舉造物的主宰。我們需要小心謹慎。作為一個領袖,要保守自己的心,要把人的心導引到上帝面前,幫助人信靠神,幫助人直接與上帝連上線,讓這個人自己去與上帝建立個別的關係。作為一個神的子民,也要保守自己的心,不要用領袖取代了上帝在自己心中應有的位置。求神幫助我們,遠避這種拜偶像的傾向,以免我們在不自覺之中,離開了蒙福的道路,進入上帝不喜悅的光景中。

第三,上帝會為了祂的計劃,興起新的世代,興起新的領袖。出埃及的那個世代,因為不信而倒斃在曠野。上帝是信實的,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祂定意要成就祂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就是將迦南應許之地賞賜給他們的後裔作為產業,因此,上帝興起新的世代,是在曠野被訓練的新生代,使他們可以進入迦南,去得地為業。摩西是出埃及的領袖,原本也要帶領百姓進入迦南,但是因為一時的失誤,沒有尊榮上帝,因此,他不能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神為了成就祂的計劃,就興起約書亞來承接棒子,帶領以色列人往前進。摩西需要放下,約書亞需要承接,讓神的計劃可以繼續前進,沒有停滯。兩代的領袖不一樣,沒關係。後來的領袖可能沒有先前的領袖那麼老練成熟,也沒有關係。新的挑戰,本來就需要不一樣的領袖。而只要領袖不斷被聖靈充滿,聖靈會教導新一代的領袖,去打他們要面對的爭戰。求主不斷興起信靠神的世代,也興起被聖靈充滿的領袖,讓神的國度可以透過教會不斷擴展,可以看到更多人得救,看到福音的大能,轉變我們所在的世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