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淨土宗知恩院】探訪知恩院|淨土宗佛寺|法然上人:日本淨土宗開宗者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京都淨土宗知恩院】探訪知恩院|淨土宗佛寺|法然上人:日本淨土宗開宗者

老溫騎車遊日本🚴📷⛰️🌲⛩️
----------------------------------------------
我喜歡日本
騎單車
拍視頻
讲历史
说故事
喜歡騎車探訪日本的景點和大街小巷,用相機紀錄下美麗的景色,親口為您講述美景後面的歷史和故事。

大家好,我是老溫,今天我來到了京都知恩院探訪,這座寺院的規模在京都也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了,以至於一天下來,都還覺得匆匆忙忙,也意猶未盡。
京都的寺院啊,每一家不去個3-5次還真看不過癮。

想必大家都知道「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朋友們是否相信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以往生極樂淨土呢?淨土宗就是透過念誦這句佛號,得以往生西方淨土。其實就這句佛號源自東晉高僧東林慧遠,其實在當時並非是通過念誦佛號往生西方淨土,而是藉此來觀想,專注思維。後經南北朝時代僧人曇鸞,以及唐代僧人道綽,善導提倡的「念佛往生」而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在平安時代傳到了日本,日本開花結果,日本平安时代的僧人法然上人创立了日本净土宗,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日本净土宗创立者法然上人,以及为了祭祀他而建的知恩院。



基本信息
知恩院位於京都市東山區,
寺院是日本淨土宗鎮西派总本山,山號「華頂山」,
寺院的創立者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 镰仓时代初期的僧人法然上人。
寺院祀奉的本尊為
法然上人像(本堂),以及阿彌陀如來像(阿彌陀堂)

第一眼看到寺院的名字,會想到什麼?「知恩圖報」沒錯,這所寺院正是弟子們為了報恩「日本淨土宗開創人」法然上人而創建的寺院,這所寺院在被命名「知恩院」之前,在平安时代就已經被建立了,只不過早期這裡只是法然修行的草庵,是後來弟子為了報恩師父的恩德,在此處建立了寺院伽藍。



知恩院的山門是寺院最搶眼的建築之一,遠遠的就能看到三門上「華頂山」三個醒目的大字,這塊牌匾是江戶時代靈元天皇御賜的,此三門呢也是日本三大山門之一。之前視頻中提及的南禪寺三門也是其中之一,這些巨大的山門都是日本現在少數僅存的大型木造二重門。



創建人信息
法然上人生於公元1133年日本平安時代,他的父親是當時美作國,現在的岡山縣的一位治安官,法然上人是其長子,幼名勢至丸,在其九歲時的一個夜晚,其所在的美作國遭遇敵國入侵,其父親感覺不妙,便連忙叫醒睡夢中的勢至丸,並語重心長的對他說
「勢至丸,你尚年幼,但是,今晚你一定要銘記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勢至丸認真的看著父親的臉,點了點頭
父親接著說道
「看來敵人已經攻進了城池,你要記得,不要去憎恨敵人的所作所為,因為這是前世的種下的果報,如果將仇恨持續下去,我們將世世代代在仇恨中輪迴,不能解脫。你記得儘早離開這裡,脫離世俗皈依佛門,祭拜菩薩,從菩薩那兒尋求解脫之道」
年幼的勢至丸尚不能完全明白父親的意思,卻深深的記著了父親的每一句話。

之後,他便去了菩提寺修學,在他15歲時,在比叡山延曆寺剃髮出家,開始了修行之路。

公元1150年秋,18歲的勢至丸被叡空大師授予了法然房源空這一法號,之後勤奮學習佛法的法然被稱讚極具智慧。在這之後,法然便開始了隱居的求道生活。

時代背景
當時日本的社會處於權力鬥爭的高峰,處處兵荒馬亂,貧窮與饑餓無時不刻的伴隨著這片國土,加之地震等天災的時常發生,更是民不聊生。而當時的佛教卻是貴族階層的專屬,平凡大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幾乎沒有機會去接觸,他們連安居樂業都無法得到保障,更別說是去專研佛法,嚴格律己去「修行」「開悟」。

法然上人意識到這種問題的存在,便對當時的佛教抱有疑問的態度
「佛祖不是慈悲為懷嗎,佛祖不是要拯救眾生麼,為什麼平凡大眾卻無法與您結緣呢」
他在佛經中找到了答案,並探明了菩薩的本願,給平凡大眾指明了學習仏法方向。那就是虔誠的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夠拯救世人的「專修念佛」之道,以此為契機,法然43歲時,開創了日本「淨土宗」。

法然上人為了弘揚專修念佛之道,便移住到了吉水草庵,也就是現在知恩院御影堂這裡,當時的法然都會接待任何一位到訪的客人,並傳達佛教的教義,讓普羅大眾都能接觸到佛教,就這樣影響的人越來越多,以至於當時的貴族九条兼実也加入了行列,但是隨著影響的人越來越多,也出現了許多針對法然的質疑聲,特別是來自於貴族派舊佛教理念的壓力,甚至於在1207年後鳥羽上皇將法然上人流放到四國。五年後法然上人回到了京都的道場,原有的道場已經荒廢,法然只能住大谷的禪房,在第二年法然病倒,在弟子照顧下,寫下了念佛的精髓「一枚起請文」

「智者のふるまいをせずして、ただ一向に念仏すべし」
念仏を信ぜん人は、たとい一代の法をよくよく学すとも、一文不知の愚鈍の身になして、尼入道の無知のともがらに同じうして、智者のふるまいをせずしてただ 一向に念仏すべし。

公元1212年正月25日法然上人圓寂。

弟子們將師父埋葬在禪房邊,15年後比叡山的僧兵破壞了此處的墓地,弟子們又將師父的遺骸帶到西山粟生野火化。在後來的1234年,其弟子源智上人,將其師父法然原有墓地重新修整,並將師父的遺骸保存供奉,在此地附近建立了佛殿,御影堂以及山門,並取名為知恩院大谷寺,用來祭祀其師父法然。「知恩院」一名便包含了弟子們對師父法然教誨的恩報的含義。

宗派信息
淨土宗,又名佛土宗,以誦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而廣為人知,而在民間有著深厚的基礎。
淨土信仰其實在大乘佛教的各派中都被普遍接受,只不過早期的佛教中並沒有以「往生淨土」這一目標或者教義而單獨存在的宗派。在中國古代的晉唐之後,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的思想開始盛行, 逐漸的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派別,屬於發展較晚的一個宗派。

關聯信息(宗派,寺院,傳說,故事,或人物等)

境內導遊

三門
遊覽知恩院一般從三門進入,這座三門是一座二重門樓,此山門呢是江戶時代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興建的,建筑高24米,寬50米,光是屋頂的屋瓦就用了近7萬塊。
三門這一詞彙指的是寺院的大門,也寫座「山門」,「三門」是表示悟道解脫的三道大門即「空門」「無相門」以及「無願門」


山門的二層設有佛堂,在佛堂的中央擺放了寶冠釋迦摩尼像,在佛像的手臂兩旁,安置了十六羅漢像,在佛堂的天井,以及牆壁上繪製了精美的天女,以及飛龍彩繪圖案。

二樓一般要在特別開放日才能對外


御影堂
穿過山門,爬上樓梯,就能看到整座寺院中最大的建築,御影堂、
御影堂又被稱為大殿,這裡是祭祀法然上人的佛堂,這座建築建於1639年,是德川幕府三代將軍家光所建。建築的最大特色就是「高大」寬約45米,縱深35米,佛殿的外緣就有三米的寬幅。道場內遊客可以進入參觀堂內。



阿弥陀堂
在御影堂的西側是阿彌陀堂,這座建築是明治時期建立的唯一一座建築,
這座建築是在公元1710年移建到此處的建築,之前是為知恩院的第二代住持源智上人所建。後來因荒廢過久而損壞,在明治時期的1910年被重建。
堂內的阿彌陀如來像高約2.7米,大堂的正前方有後奈良天皇親筆題寫的寺廟名號「大谷寺」三個大字。

経蔵
在御影堂的東側,坐落的建築是藏經閣,此建築為德川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建於1621年所建立,

藏經內部的特色是天井以及牆面上,全部為日本狩野派繪畫作品。
在藏經的正中央有一個八角形,可旋轉藏經架,裡面則安房了德川秀忠捐獻的「宋版一切經」,據說,轉動此藏架一圈便可積累與誦讀經文同樣的功德。

納骨堂
大鐘楼
知恩院的鐘樓坐落在東南角的山坡上,這座鐘是我在京都見過的最大的一口鐘,高度就達到了3.3米,直徑為2.8米,重達70噸,頗有氣勢。

這所大鐘,是1678年由知恩院第三十八代住持萬無上人所建,萬無上人就是復興法然院的那位高僧。





#日本 #歷史 #京都 #佛寺 #寺院 #寺廟 #知恩院 #法然上人 #淨土宗 #老溫
#騎車遊日本





**📷謝謝您來到我的頻道l📷**


**📧聯繫我✉️**
Facebook:su Wen
Instagram:OsakaSuWen
email:[email protected]
——————————————————————————
📷 我的相机📹:
富士xt4
富士10-24
富士70-300
富士15-45
——————————————————————————
#日本 #歷史 #京都 #佛寺 #寺院 #寺廟 #知恩院 #法然上人 #淨土宗 #老溫
#騎車遊日本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