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的木韵 | 木船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渔船的木韵 | 木船

「叩叩叩」、「 咚咚咚」…各种装订和打磨木条的声音在船厂里交织成一首「交响乐」。有别于一般停泊在渔村岸边的小型渔船,这里制造的是能到深海数个星期的打鱼船,每一艘都约有两层楼高。
大型渔船需要载着渔民乘风破浪到海的另一端捕鱼,是他们付托性命的维生工具,因此船身必须足够稳固,而用来打造渔船的木,也必须是上等耐用的好木。船厂老板蔡川德来自渔业背景,后来为了圆梦而转行造船。
所谓万事起头难,造船就得从船头开始,完成后才能做底部的船骨,再建船身的「墙」。完成船身,蔡川德会请船主再选个好日子举办「下水」仪式,将完成船身的船放到岸边的水上,随后才开始建造船屋。「船屋没有固定形式,一般是两层,但偶尔也有船主想要三层,看船主的需求。」完成船屋后,船主便可请工程师来安装引擎,将其开回家。
因船只体积庞大,需要有足够的人力方能完成,而蔡川德的团队就有10个员工。他为每位员工安排的岗位都不同,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才能尽快在半年内完工。「他们有些事做板的、有些事做船骨的、有些事做船杆的,而我就负责「顾头顾尾」。」蔡川德负责督工和品质管理,若是看到哪些部分有瑕疵,就会要求员工加以整修。
造船业在本地已经开始式微,而今年36岁的蔡川德是这一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他指出,目前本地仅有霹雳邦戈岛、安顺和雪州有木船制造师傅,虽然渔业市场对渔船有一定的需求,但鲜少有年轻人入行,而导致青黄不接的局面。作为行内少见的青年,造船对蔡川德来说有不同的意义,这不仅是一门生意,也是他的梦想。他矛盾地希望有年轻人愿意接手,却不想自己的孩子往后过着一样劳累的生活。「造船是粗工来的,太脏、太累了。」他两手一摊,笑说自己也不知道以后如何,只能边走边看。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