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前』 CTB 1 摩星嶺↔跑馬地(上)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縮短前』 CTB 1 摩星嶺↔跑馬地(上)

港島半山區巴士路線1號[註 1],由城巴營辦,來往跑馬地(上)及中環(港澳碼頭),途經灣仔(灣仔道、軒尼詩道)及金鐘。

雖然在路線表令中,此路線被歸類為「港島半山區路線」,其車資卻與5B、10線等西區流水線成員看齊,並沒有根據車費等級表收取較高的車費。


歷史

開辦初期至日佔時期

1928年11月5日:來往西區市場及跑馬地的無編號路線投入服務,由香港電車營辦,輔助客量甚高的電車。[1]
1928年11月10日:由於灣仔道及電車沿線經常擠塞引致班次不穩,改經干諾道中及美利道,不再途經德輔道中,並延長至上環三角碼頭。[2][3]
1929年2月23日:因應跑馬地賽馬日的交通需求,路線於賽馬期間縮短為郵政總局(今環球大廈)往返跑馬地,而香港大酒店則提供來往水坑口及跑馬地之賽馬日特別服務。[4]
約1929年4月:分拆一條短途路線,來往皇家碼頭及跑馬地,往返上環三角碼頭班次為10分鐘一班,往返皇家碼頭班次為5分鐘一班。[5]
1932年初:港島巴士路線開始增設路線編號,此路線編號為「1」。[6][7]
1933年6月11日:中巴履行港島區巴士路線專營權,此路線交由中巴營辦,同時總站由三角碼頭遷往皇家碼頭。[8]
1935年4月1日:中巴進行大規模路線重組:
由皇家碼頭延長至鹹魚欄,途經東邊街、干諾道西、干諾道中,繞經油蔴地碼頭總站並於此站設定時點,再以干諾道中、美利道、皇后大道東、莊士敦道、灣仔道前往黃泥涌道跑馬地總站。[9][10]
巴士增設二等座位,並提供二等票價收費優惠[11]。為與電車公司競爭,由原來不設找贖的模式,改為增設二等專屬輔幣找贖。[12]
1935年11月25日:來回方向之頭班車時間由06:30提早至05:55。[13]
1939年1月1日:總站由東邊街遷回油蔴地碼頭。[14]
1939年7月1日:來回程改經軒尼詩道及菲林明道,不經莊士敦道。由跑馬地開出之頭班車時間提早至05:00。[15]
1940年9月1日:政府宣佈批准此路線與5A線行走雙層巴士,原擬定1941年2月開始派車[16],惟因二次大戰,英國註銷訂製之雙層巴士入口訂單,故在戰前未能實現派車計劃。[17]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向英美宣戰,並即時向香港空襲,政府即時宣佈實施戰爭緊急法向各界強制徵用車輛。巴士服務開始削減[18],直至12月11日完全停駛。[19]
二戰後中巴時期

1946年3月初:恢復服務,改由皇家碼頭開出。[20]
1946年3月17日:由跑馬地開出之尾班車時間延遲至21:00。[21]
1946年5月12日:為方便管理及將來的巴士業務發展,中巴於統一碼頭開設臨時辦事處,並將當時旗下五條路線及十二輛巴士集中於統一碼頭管理,所有港島路線之中環總站由皇家碼頭遷往統一碼頭。此路線派車二輛,中環開出時間為08:00-21:30,每15分鐘開出一班。[22]
1946年7月7日:配合5號線延長至水坑口。此路線延長服務時間,跑馬地開08:00-21:45,統一碼頭開08:15-22:00,每15分鐘開出一班。[23]
1947年3月3日:原計劃當日復辦2號線及6號線,但不獲政府批准,故此將部分原調撥的資源加強此路線服務,統一碼頭開出時間改為08:10-22:05,跑馬地開出時間改為07:55-23:00,每5分鐘一班車。[24]
1947年12月11日:港九巴士工潮爆發,中巴全面停駛。直至1948年1月10日恢復行駛,同日起巴士數目調整為五輛。[25]
1948年5月1日:尾班車延遲半小時。[26]
1948年12月16日:因應5A線復辦,此路線延長服務時間,惟班次由5分鐘一班削減至10分鐘一班。[27][28]
1949年6月:因應道路安全,政府要求重組軒尼詩道巴士站:[29]
取消前麗的呼聲巴士站(位置即現警政大樓東翼);
於門牌183號加設分站(原為2號線巴士站);
原設於門牌39、85、145號門外之巴士站遷移至29、79、135號門外。
1949年11月12日:往統一碼頭方向改經昃臣道、遮打道及美利道。[30]
1950年5月1日:提早頭班車35分鐘:統一碼頭開07:35;跑馬地開07:18。[31]
1950年10月24日:由跑馬地開出之尾班車時間延遲至22:33。[32]
1952年11月26日:干諾道中東段由統一碼頭至美利道西行綫翻修全線封閉,往統一碼頭方向到達皇后大道東後,改經德輔道中及租庇利街。加停運通銀行(即今日會德豐大廈外)。[33]
1952年12月27日:由於干諾道中有修路工程,租庇利街不能直達統一碼頭總站,往統一碼頭方向不再途經租庇利街,改經機利文街及干諾道中返回總站。[34]
1953年2月10日:統一碼頭新巴士總站於上午十時十五分開放,路線隨即遷入[35]。另同日起,往統一碼頭方向,回復由皇后大道東起,途經昃臣道、遮打道、美利道及干諾道中之原來路線。[36]
1953年2月16日:原於跑馬地電車總站之巴士總站遷入今天跑馬地(下)總站。[37]
1953年2月20日:交通當局重組鵝頸橋一帶巴士站:[38]
摩理臣山道與禮頓道交界東行石碑之巴士站取消,新站設於摩理臣山道崇正會館(今崇正大廈)外;
摩理臣山道近天樂里巴士站取消。
1953年8月13日:禮頓道及黃泥涌道交界之蘭亭巴士站取消,新站設於黃泥涌道165號。[39]
1953年8月17日:往統一碼頭方向駛離跑馬地總站後,繞經成和道、景光街及山光道前往黃泥涌道,並於成和道與景光街交界近跑馬地街市及景光街近山光道交界增設巴士站,所有乘客均可原車前往兩站而毋須加付車資。[40][41]
1953年12月10日:由統一碼頭開出之尾班車時間延遲約半小時至22:45。[42]
1954年9月16日:往統一碼頭方向繞經藍塘道、箕璉坊、蟠龍道、藍塘道及成和道,然後返回景光街原有路線,並於沿途新增六個車站:成和道49號、成和道71號、箕璉坊、蟠龍道、成和道73號對面及成和道55號對面。[43]
1956年8月18日:為疏導皇后大道近鐸也船塢一段的交通,由下午二時起,取消西行綫近瑪利兵房(即今力寶大廈對面)及軍營貨倉(即今太古廣場外)兩個巴士站,新增一巴士站於鐸也船塢對面(即今高等法院外),並實施局部時間暫停使用,時間為星期一至六08:45-09:15及13:00-13:30和星期一至五17:00-17:15。此站亦為香港首個部分時間暫停服務之巴士站。[44]
1957年12月15日:配合新天星碼頭啟用,往跑馬地方向於水星大廈對面增設一巴士站(即今干諾道中大會堂巴士站)。[45]
1958年9月14日:為興建香港首條行人隧道以貫通天星碼頭至遮打道,天星碼頭外一段干諾道中改為單程東行,畢打街改為單程北行,美利道改為單程南行。路線往統一碼頭方向到達皇后大道中後,改行畢打街前往干諾道中,不經昃臣道、遮打道及美利道。[46]
1959年3月23日:由於隧道工程期間交通經常嚴重擠塞,警務處試行延長美利道只准南行措施,往統一碼頭方向回復途經昃臣道及遮打道,但改用會所街前往干諾道中。[47]
1959年4月1日:由跑馬地及統一碼頭開出的尾班車時間分別延遲至23:38及00:08。[48]
1960年1月1日:總站遷往急庇利街,以紓緩統一碼頭總站擠迫情況。[49]
1961年4月1日:來回程改經海塢新路(六日後命名為夏慤道)及高士打道往返菲林明道,不再途經美梨道、皇后大道東(今屬金鐘道)及軒尼詩道。[50][51]
新設車站於海塢新路近金鐘兵房、海塢新路與軍器廠街交界處(分段車站)、高士打道六國酒店門前及菲林明道近渣菲道(即謝斐道)四處。
1962年初:跑馬地總站由藍塘道口遷往蟠龍道,並易名為「跑馬地(蟠龍道)」(城巴接手後改稱跑馬地(上)總站至今)。
1968年2月18日:配合興建菲林明道天橋,來往高士打道及菲林明道之間繞經軒尼詩道及分域街。[52]
不遲於1970年6月18日:配合興建軍器廠街天橋,往跑馬地方向改經紅棉路、金鐘道及軒尼詩道,不再途經夏慤道及高士打道。
1981年3月23日:中環總站遷往港澳碼頭。[53]
1986年8月18日:中環總站遷往林士街;往中環方向改經金鐘道及德輔道中,不再途經夏慤道。[54]
城巴年代

1993年9月1日:由城巴接辦,屬第一批由中巴手上接辦的28條路線(26新里程)之一。同日起,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1995年1月15日:往跑馬地方向改經重新定線後的體育道進入黃泥涌道,不再由禮頓道右轉入後者。
1996年5月31日:中環林士街巴士總站遷往民吉街以北近機鐵香港站通風樓。
2004年5月31日:與5A線合併,由中環延長至堅尼地城(卑路乍灣),跑馬地至中環一段大致與原有路線相同,後經德輔道西往返卑路乍灣,並降低全程收費及取消所有分段收費。[55]
當時此路線與5A線各自保留獨立編號,但兩者之行車路線與沿途車站完全相同,並採用綜合時間表,兩線巴士相間開出。
2004年6月28日:總站遷往堅尼地城,以減低卑路乍街擠塞對車程的影響。[56][57]
2004年8月22日:增設與M47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以配合M47線總站由金鐘(西)遷往中環(香港站)。[58]
2004年11月28日:遵照乘客調查結果(詳見「城巴5A線與1號線合併」),「1」及「5A」所有班次統一稱為1號線。
2005年8月16日:增設與R11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59]
2013年5月12日:上午十時起,往跑馬地(上)方向於跑馬地(下)總站增設中途站。[60]
2015年5月10日:由堅尼地城延長至摩星嶺,並增設與10線之轉乘優惠,以替代當日起停辦的5號線。此乃《配合西港島綫通車的公共交通服務重組計劃》之其中一項改動。[61][62]
2018年2月12日:增設實時抵站時間查詢服務。[63]
2024年10月6日:由摩星嶺縮短至港澳碼頭,並增設與5B線之轉乘優惠。[64][65]
過往路線資料

此路線之歷年服務時間及班次、收費以及行車路線資料,詳列於本條目之「過往路線資料」子頁面。

使用狀況

根據巴士路線計劃及其他資料,此路線載客情況如下:

1993年(中巴):每月乘客量為66,585人次。[66]
2014年:繁忙時段的平均載客率約72%,非繁忙時段的平均載客率約41%。[67]
2015年:港鐵港島綫西延通車前,最繁忙半小時的平均載客率為88%,而通車後則為51%,錄得乘客量下跌。[68]
2021年:下午繁忙時間最繁忙半小時載客率約為70%,與1P線於上午繁忙時間最繁忙半小時載客率則約為40%。[69]
2023年:往摩星嶺方向上午繁忙時間於跑馬地(上)、往跑馬地方向上午及下午繁忙時間於爹核士街的平均載客率約5%;非繁忙時間往摩星嶺方向上午繁忙時間於景光街的平均載客率約25%,非繁忙時間日間及晚上往跑馬地方向於爹核士街的平均載客率分別約10%及不足5%。[70]
2024年:最繁忙一小時內載客率為74%;上環德輔道西至堅尼地城一段的最繁忙一小時內載客率為44%,最低一小時內載客率為7%。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