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 - 我們對於這個世間、對於身體、對於親情,太在乎了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淨空老法師 - 我們對於這個世間、對於身體、對於親情,太在乎了

我們對於這個世間、對於身體、對於親情,太在乎了

  念佛人是十方諸佛都讚歎的人,為什麼?他不容易,你別看他成就很快,每一個念佛人,大乘經上都說「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句話聽懂沒有?如果過去生中不是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他遇到了,信了幾天,他退心了,再不來了。有沒有這樣人?我相信諸位都說有,不但有,很多,到處都是。什麼原因?善根福德不足。《彌陀經》上釋迦牟尼佛說的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釋迦牟尼佛這句話沒說錯,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善根福德因緣不足的人,即使念到臨命終時,不相信,懷疑了,原因都是善根福德因緣不足。不足的人能不能補足?能,我們也看見了。用什麼方法補足?就是老實念佛,專念這一句佛號,萬緣放下,你就很快補足。經上講的話不是假話,念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就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佛可以補足我們過去生中修積善根福德之所不足,全補起來了。多長的時間?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往生傳》裡面看到,大概是三年左右就補足。

  那有人要問,我念佛念了三十多年,為什麼往生一點把握都沒有?念了三十多年,不會念。怎麼叫會念?念佛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叫會念。你想想看,這三句話你做到沒有?念阿彌陀佛,心裡面還有很多妄想雜念沒放下,佛號常常斷掉,不知不覺斷掉,什麼時候想起來再接著念,斷的時間長,念的時間短,是不是這個樣子?這叫什麼?這叫不會念。會念的人,這句佛號一聲接著一聲,不間斷,佛號當中沒有夾雜,妄想雜念沒有,什麼念頭都沒有,純淨純善,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叫會念。會念不容易,會念的人真有效,他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念十萬聲都消不掉。因為他們的念是淨念相繼,這大勢至菩薩說的。淨是清淨,是淨念,這個淨念就是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我們有懷疑、有夾雜,有懷疑是我們不能專注的重要原因。我們對於這個世間、對於身體、對於親情,太在乎了,不能放下,這個念功夫就不得力。要真正能放下,真正肯放下。

  放下不是遠離一切塵緣,要修即相離相,即事即真,真修行,真功夫。事相在面前,沒有離開,心裡頭不著,這叫真功夫。古人有個比喻教我們,叫用心如鏡,這個比喻好。鏡,幾乎我們都不會離開的,早晨洗臉要照照鏡子,晚上睡覺之前也要照照鏡子。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用心,心要像鏡子一樣,對面照得清清楚楚,鏡子有沒有染污?沒有。不但人去,鏡子裡頭沒著相,正在照的時候也不著相。這是不著相。凡夫的用心就像照相機,照一次落個影子在裡頭。如果用從前膠捲的照相機就更明顯,裡頭有這麼一張底片,照一張一個影子,照十張變成十個影子,洗出來看不見了,照一百張可能是漆黑一團,用來比喻我們的用心,非常好。如何學著照見不落印象,佛法叫不著相,不著相就是即相離相,這是真功夫,這是大修行人。

  初學的人沒辦法,一定著相,怎麼辦?遠離,找一個清淨環境,人很少的地方。所以古時候建立修行道場都在山林,深山裡頭,為什麼?人不容易去。也不能叫人不來,住在山頂上,上去好辛苦,人就少了,不是誠心誠意來拜佛問道的,他就不會上來。不做為觀光旅遊的景點。這是便利於初學。學成功之後,大修行人了,真的能夠即相離相,不執著,他就不住山,他住在城市裡頭,住在熱鬧地方。為什麼?教化眾生方便。到不著相了才能教化眾生,為什麼?跟眾生接觸生智慧不生煩惱。智慧是清淨心生的、平等心生的,不生煩惱,看得比誰都明白。有煩惱的人把人看錯了,好人看成壞人,壞人看成好人。這有煩惱的人,把事看錯了,把理看錯了,就全看錯了。全都看錯了,不能弘法利生,放在深山裡修行。到什麼時候能不著相,像《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行,可以出去教化眾生了。這並不是很高深,《金剛經》前半部說的,最起碼的條件。

  《金剛經》後半部高了,那是已經大成就的人。《金剛經》前半部是菩薩學的,後半部是諸佛如來的,不但不著相,念頭都沒有。你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是念頭都沒有。他有沒有念頭?他真沒有念頭,萬法一如。沒有緣的時候,他是常寂光;有緣的時候,隨類化身,隨緣說法。佛有沒有一定的相?沒有。佛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應以什麼身得度,佛就現什麼身。所以佛沒有一定身,佛沒有一定的相,佛沒有一定的法。那些相、那些法都是從眾生心生的,你那裡才起心動念,佛這裡就有反應,那個反應就是回答你。凡夫有起心動念,佛的反應沒有起心動念,這是真正高明,痕跡都不著;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高妙到極處。

  我們從哪裡下手?大乘真難,大乘是從斷煩惱下手。我們的煩惱,自己揣摩,能不能斷掉?斷不掉,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沒有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我們遇到佛法也是望洋興歎,不得受用。遇到這個法門,准許我們帶業往生,希望我們換一個環境去學習,到他的環境去,到他那個道場。他那個道場、那個環境能隨我們自己的心意,真正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那我們就好辦了。到極樂世界是用這個方法把煩惱習氣斷掉的。你愛黃金,到極樂世界,你居住的房子全是黃金造的,地面上也鋪滿黃金,你就不再貪、不再想了,黃金對你那個意思就失掉了。你愛珠寶,你那個房屋都是珠寶建的,太多太多了,變成什麼?變成一文不值了。佛用這種方法,把我們的貪瞋痴慢化解掉。居住在極樂世界的修行人,一天到晚你看到他滿面笑容,你想發脾氣,脾氣發不出來。面對一個笑容滿面的人脾氣怎麼發法?換句話說,在極樂世界你見到的人沒有一個不順心,沒有一個不歡喜。你見到的事亦如是,你見到的萬物統統是隨心如意,負面的意念不會發生。阿彌陀佛這一招是高明到極處!

  而且每天講經教學。在極樂世界最快樂的事情是聽經聞法,為什麼?消業障,增福德,長智慧,法喜充滿。你到極樂世界去問,什麼是第一樁快樂的事情?他一定會告訴你,聽阿彌陀佛講經,沒有比這個更快樂,沒有比這個更充實。你問為什麼?阿彌陀佛所說之法,字字句句都是自性裡面圓滿的智慧流露,真實性德的流露。相好莊嚴,不但我們這個世間見不到,十方諸佛剎土也見不到。這什麼原因?我們要想一想極樂世界的歷史,它從哪來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心想事成變現出來的。他的心想不是一個人在那裡胡思亂想,不是的,他到十方諸佛世界去參學,用現在的話說考察、調研,去調查、去研究。十方世界一些好的他統統接受,不好的全都不要,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如來真善美好的大成。十方世界裡面不善的,極樂世界找不到。所以太難得,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還得了嗎?無比的殊勝!

  我們遇到了,可惜對它了解不夠透徹,認識不夠清楚,所以往往怎麼樣?當面錯過。前天錯過了,昨天錯過了,今天又錯過了。怎樣才不錯過?真明白了,真搞清楚了,萬緣真放下,一心一意念佛,那今天就沒錯過。就這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這一句佛號能幫助我們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真的無量壽、無量光、無量莊嚴、無量美好,說之不盡。我們感恩阿彌陀佛建立這樣殊勝的道場,幫助我們一生圓滿成就。感恩釋迦牟尼佛,如果不是釋迦佛的介紹,我們不知道有這個地方。釋迦佛在世常常提到,專門介紹極樂世界,給我們講了三部經。《無量壽經》,細說西方極樂世界,講得很詳細;《觀無量壽佛經》,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成就的理論依據,憑什麼理論成就的,修什麼樣的方法能夠到達極樂世界,講道理、講方法;第三個是小本《阿彌陀經》,是簡簡單單介紹,便於受持。文字少,不長,希望用它來做早晚課。用它做早晚課的目的何在?在收心,這用意一定要知道。我們的心是散亂的,想東想西,念頭不能集中,先念一部《阿彌陀經》,把妄想、雜念放下,念頭集中在這一部經上。集中之後,用這個心去念佛,就能生效果。為什麼?心真誠,真誠心現前,恭敬心現前。真誠、恭敬,誠,一個雜念都沒有,這叫誠。有一個雜念,誠心破壞了,一切都破壞了,不許有一個雜念。

  所以念佛的時候,最好把所有一切干擾都要把它制止,不能有客人來干擾,不能有電話干擾。在家裡念佛期間,外面客人來的時候,有門鈴,門鈴把它關掉,不響;電話拔掉,不響;家裡有電視,統統關掉,關閉掉,專心念佛。這是表示你的誠敬,你才能真正達到專心。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去念這句佛號,念佛號是我們在這個世間最重要的一樁大事。為什麼?我們跟阿彌陀佛直接溝通,這一句佛號是直接溝通。「我念彌陀,彌陀念我」,夏蓮居老居士說的。每天有一定的時間,多半是在早晚課,跟極樂世界聯繫。功夫純熟的時候是二六時中,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跟佛統統融成一片。這個境界在淨土宗叫做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功夫有淺深不同,淺的功夫成片,像我剛才所說的,那是功夫成片;深的,煩惱不生,見思煩惱不生,這叫事一心不亂;無明煩惱不起,那叫理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他生實報莊嚴土。在實報土裡面修行,等待無明習氣統統盡了,斷盡了,自自然然就回歸常寂光,證得究竟圓滿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


節錄自 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258集) 淨空老法師主講

#淨空老法師​ #阿彌陀佛​ #念佛成佛​ #斷惡修善​ #佛陀教育​ #淨宗學會​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