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散策/來去鶯歌看陶/灰釉是灰色的釉嗎?第一次跑去新北市文化局拿藝文月刊?/開箱新北市文化局會碰壁嗎?流光—植物灰釉特展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藝術散策/來去鶯歌看陶/灰釉是灰色的釉嗎?第一次跑去新北市文化局拿藝文月刊?/開箱新北市文化局會碰壁嗎?流光—植物灰釉特展

#恭喜鶯歌女兒林郁婷奧運摘金#新北博物館運動中心游泳池連續免費一整周
新北市藝遊月刊網路電子書
#https://www.culture.ntpc.gov.tw/xmdoc...

流光—植物灰釉特展
一場很特別的特展集合近三十位藝術家作品
流光--灰釉的脈絡與光譜
在物質性(materiality)成為當代藝術與文化研究專注的主題,而工藝與藝術界線模糊的時刻,具高度技術專業門檻與豐富文化內涵的陶藝,將成為藝術開發者大量投入的領域。對於博物館而言,返身透過陶藝物質材料的特質與文化意義的角度,則能擴大藝術史領域的視野,並開闢新的探索途徑,而再次成為文本或是物件創作者進一步開展材質內涵的資產。

,從個別材質的文化流變、科學特性到創作表現形態的梳理,集合跨越時空的窯口樣本、同一流派系統的作品共同展出,提供知識性建構的基礎之外,也是同一主題作品跨時代與類型並陳,體驗鑑賞的機會。
將灰燼轉化為陶瓷表面玻璃質的灰釉,從自然落灰的發現到人工採集、風格開發,期間數千年的發展,貫穿了東亞文明的璀璨歷史。如今它不僅作為材料表現被研究探索,也是精神領域開發的支脈,同時近來也作為社會參與的一項載體。本展期望通過探索灰釉物質性質及與創作過程的關聯,提出對於灰釉的表現形式與意義發掘的新可能。

從發現到探索
窯爐,一個轉生宇宙。
陶土坯體在窯爐中隨著火的溫度升高改變物理結構型態,逐漸堅硬、結實,而窯爐中的火焰、氣流與灰燼則撲飛、遊走、墜落或蒸騰而留下各種足跡於陶土表面,其中來自於植物燃料留下灰燼的鹼性物質,在高溫下與陶土中的酸性物質結合,熔融黏著而成為玻璃質則被稱為灰釉。
我們說的「釉」這個字也不過是近1000年來的用法,事實上由人工施釉的灰釉出土文物在中國殷商時代則約有近4000年的歷史。最早陶器內外無意間留下的油亮表面,能不滲水又更耐久而成為主要實用器皿。
隨著不同植物灰材料的發現與探索,除了生活使用的灰釉持續出現在器皿之外,也發展出了技術高度集中的專業窯口與官窯作品,而成為東亞文化的重要代表。
臺灣灰釉的系譜
臺灣灰釉的運用除了部分延續早期民生用自然落灰的柴燒,另一部分是工業與學校教育現代化之後,所傳習而來的技術與影響。其中林葆家先生因早期在日本受教育接觸到陶藝,轉而進入專業學校與窯廠,獲取科學化的知識系統。回到臺灣之後,又實地進行採集與試驗,提供窯業工廠與個人諮詢,進而成立「陶林」工作室,影響了許多陶瓷從業者與創作者。其中來自中部的蔡榮祐、女婿薛瑞芳、軍職退休後轉職的張繼陶等,而他們幾位也持斷開設釉藥課程,在林葆家灰釉體系的基礎下創造出各自的風格與脈絡,進而影響後續一系列灰釉的表現與態度。此外,即便已有合成釉的穩定與便利,卻仍鍾情於自然落灰之未知領域之廣大而以自身之力堅持挑戰者,如林錦鐘、羅紹綺以地方的材質,不斷地試驗進而建立出一套屬於自己在地的灰釉系統,也都留下不凡的紀錄與表現。

與灰釉共享風格生活

灰釉也可是一種生活風格型態與價值追求的表現,有別於傳統官窯因禁用、隔絕、稀有所引發眾人追捧與好奇的附加價值;亙古以來,灰釉就在人類生活中既扮演實用功能,也提供直感真切的審美互動。本單元邀請現代陶藝先驅的資深陶藝家邱煥堂、施乃月夫婦,以早年共同開發的灰釉彩繪盤與日常生活的音樂、語言學習、彩繪樂趣,分享他們銀髮松年的灰釉生活;另一對中堅輩夥伴邱玉錡與郭雅玟則以共同經營學堂的方式,將深入陶瓷工廠跟著老師傅拉坯習得的手藝與態度以陶農與教學兼顧,同時展現灰釉品味的生活與大眾分享。此外,茶與陶於生活中向來是不可分割的存在,灰釉與茶又在現代生活展現如何的可能?近來傳統民窯的轉型及學校藝術科系與農村合作製作灰釉,都使灰釉成為社會參與的一環,是灰釉在現代生活光譜中可期待的另類展演。
#新北市文化局:10.24
#鶯歌陶瓷博物館:6.42
#服務台5.38
#特展3.9
#圖書館3.28
#作品3.17
#雙北2.76
#訊息2.7
#稻草2.59
#檳榔2.56

🟡林郁婷奪金牌,新北3大好康:
📍文化場館
8月12日至8月18日:陶瓷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淡水古蹟博物館、黃金博物館、坪林茶業博物館、林本源園邸免費進場。
📍淡海、安坑輕軌
8月12日當天限定,淡海、安坑輕軌2條捷運路線免費搭乘。
📍運動場館
8月12日至8月18日:16座國民運動中心、泰山及板樹運動園區,體適能中心及游泳池免費。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