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慧主講「20世紀初期日本對泰雅族群戰役:遠藤寬哉寫真帖所見「理蕃」事業諸面向」(字幕版)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黃智慧主講「20世紀初期日本對泰雅族群戰役:遠藤寬哉寫真帖所見「理蕃」事業諸面向」(字幕版)

00:00 陳儀深館長開場
02:55 演講開始
09:01 故事大要
13:31 20世紀初期「原日大會戰」年表
19:48 戰爭寫真帖與一級史料
28:23 故事的主角們
32:21 GOGAN戰役始末(起因、衝突、和談、終結、代價)
1:04:28 第二冊「台灣蕃地寫真帖」
1:09:53 五年理蕃計畫 ─ 佐久間左馬太的心志
1:21:22 理蕃政策與觀念的變化(遠藤、大津的反省與批判)
1:34:28 結語
1:35:27 QA時間&館長提問與回饋

專題名稱:20世紀初期日本對泰雅族群戰役:遠藤寬哉寫真帖所見「理蕃」事業諸面向
主講人: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時間:2024年7月11日(四)14:00~16:00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內容簡介:
對19世紀東亞新興小國日本而言,統治台灣自始即非易事。綜合歷代外來政權經驗,日本創發「理蕃」一詞總括對原民政策。50年間在台「理蕃」政策內容不斷調整,如何面對族群文化大異其趣600多個部落,是其治理上「難中之難」的挑戰。寫真師遠藤寬哉輯成《蕃匪討伐紀念寫真帖》(177幅)與《台灣蕃地寫真帖》(173幅)二冊,恰好見證1910年代前後「理蕃」政策的轉折變化。遠藤來自民間,對戰爭有其人文關懷視角,常為台灣高山峻嶺絕景所震懾,並讚嘆世居其中原民生活純樸有序。在他的鏡頭底下,留下了日本對泰雅GOGAN群大會戰的珍貴紀錄,以及對北部各山頭四處征戰的激烈場面,並呈現大津麟平主導「理蕃」事業的溫和面向。

演講紀要:
甲午戰爭,乙未割臺,日軍於臺灣北部登陸,接著便開始為期50年的日治時期。在這段期間,各種大大小小的衝突、反抗不停發生。究其原因,是因為臺灣並非單一族群的地域,日本雖領有臺灣,卻難以迅速且有效的管理各地,特別是高山原住民族(這點可見於當時地圖除了劃分原住民族的區域之外,還會特別繪製歸順程度可見一斑),且由於文化的差異,許多原住民族的部落始終存有自治以及抗日的意識;而日方則因為長期與原住民族發生大小不斷的衝突,在佐久間左馬太擔任總督時爭取到了理蕃經費,並以此作為整治臺灣蕃務的開端。這場演講以泰雅族群的戰役,特別是遠藤寬哉所拍攝寫真帖(《蕃匪討伐紀念寫真帖》、《台灣蕃地寫真帖》)中的Gogan群為主角,來探究戰役的始末,以及寫真帖作為史料的重要性。
Gogan群泰雅人在當時是雄踞臺灣中部以北深山地區的最大部落群,對總督府而言,可謂是一無所知。Gogan戰役之所以會發生,其導火線有二:分別是1910年初宜蘭九芎蕃務駐在所,以及1910年4月的宜蘭員山道路工程隊的襲擊事件;前者因為地處界外,無法可管,後者亦因為襲擊者逃逸而不了了之。這兩起事件使得總督府對Gogan群泰雅人長期以來的疑慮,得到名正言順的征討理由。
這場戰役,除了上述導火線以外,實際上是總督府經過縝密計畫以及評估後的結果,總督府考慮部落社群間常常有攻守同盟的情況,為了牽制制衡,同時兵分多路推進,但取得的戰果往往因為補給、天氣、地勢等因素難以鞏固,日軍曾一度陷入苦戰,後來隨著戰事推移,日軍的補給部隊以及大砲逐漸到位之後,戰局才開始逆轉,雙方也逐漸轉為鬥智談和的階段,總督府展開數度和談、招撫、協商,甚至帶族人至臺北觀光等手段溝通,希望泰雅族人放棄武力反抗,最終在日軍解編對宜蘭、新竹、桃園三方前進的部隊之後,這場戰役才算結束。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戰役中,泰雅方不只是憑藉地形優勢以及山林熟悉度,更有情報人員從事情蒐工作,且打且談之餘也不斷地互探虛實。這場戰爭結果根據統計,日軍戰死傷者461名,各類傷病者高達7872人次,而老師推算泰雅方在戰爭後的大正元年人口統計仍有2000多人來看,推想死傷並不多。最後總計押收了各項槍枝共1100具。
有關原住民族的寫真帖,在日治初期原不是一般民眾所能購買閱讀的資料,而自從遠藤寬哉為Gogan戰役所出版的寫真帖問世之後,當年便有三版印刷,可見當時民間社會的重視,隨著越來越多戰役發生,更多的寫真帖出版,遠遠超過初期理蕃的戰役,這些寫真帖記錄著原住民族與總督府之間的互動以及其風土民情,這對於關注臺灣攝影史、原住民族史、日治時代史、軍事史以及東亞戰爭史的學者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研究取徑。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