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人生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掬水月在手》: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人生

《掬水月在手》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1924-)传奇的人生。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文革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影片交织了叶嘉莹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为叶嘉莹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兴〉八首描绘中国盛唐兴衰,本片借此隐喻叶先生经历的动荡岁月,并邀请音乐家佐藤聪明以〈秋兴〉八首为本,结合雅乐及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为杜甫诗歌带来新的生命。

导演: 陈传兴
主演: 叶嘉莹 / 白先勇 / 席慕蓉
类型: 纪录片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0-10-16(中国大陆) / 2020-07-26(上海电影节)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Like the Dyer's Hand
IMDb: tt12735320

背景介绍:
一、“掬水月在手”来历
《掬水月在手》是由陈传兴执导的文学纪录片。该片于2020年10月16日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这部小众的文学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的传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结构模式展现她坎坷坚韧仍不渝追寻初心的一生。

《掬水月在手》票房成绩虽然一般,但作为一部小众文艺片,票房成绩也差强人意。同时本片在豆瓣高达8.2分,并且在此前的上影节、北影节都好评如潮,一票难求。是今年不可多得的高分纪录片,甚至可以说是今年最热门的国产纪录片之一。

但这里主要讲讲《掬水月在手》电影名的译名——Like the Dyer's Hand。

二、“掬水月在手”溯源

“掬水月在手”原文出自唐代于良史的《春山夜月》,全诗如下: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译文: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叶嘉莹正是捧起这一滩水,“诗词”便在手中。而这诗词却又正如那水中月一般,美好而又缥缈。而“弄花香满衣”正如叶先生长期浸润于诗词之中,诗词的古韵和风骨油然而生。相比后者,“掬水月在水”却更引人遐想,更具有一番韵味。

但也有人表示,《掬水月在手》的电影名还不若直引叶嘉莹先生“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这样的诗句来得自然。

三、Like the Dyer's Hand 溯源
Like the Dyer's Hand 意为如染匠之手(染匠的手长期与染料接触,久而久之就染上了染料的颜色),该电影名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手法。

Like the Dyer's Hand源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111篇(标题:赎罪),原文如下:

O! for my sake do you with Fortune chide,
哦,请你为我喝止罪孽女神吧,
The guilty goddess of my harmful deeds,
那位唆使我,肇下祸害的主犯;
That did not better for my life provide
她从没有,对我的教养提供过,
Than public means which public manners breeds.
超越公众的,贵族礼仪和品鉴。
Thence comes it that my name receives a brand,
因而我的名字,烙上了耻辱的印痕,
And almost thence my nature is subdued
我的天性,几乎就这样被玷染;
To what it works in, like the dyer's hand:
活像染坊操作工的手,洗不白,
Pity me then and wish I were renew'd;
谁来可怜我吧,让我能重获新生,
Whilst, like a willing patient, I will drink
我将像那渴求药剂的温顺病人,  
Potions of eisel 'gainst my strong infection ;
饮下醋汁,褪去顽疾;
No bitterness that I will bitter think,
再苦的药,我也将忍声下咽, 
Nor double penance, to correct correction.
不惜双重忏悔,以赎我的罪愆。  
Pity me then, dear friend, and I assure ye ,
帮帮我挚友!我向你保证, 
Even that your pity is enough to cure me.
你的怜悯就已足够,让我复原。

电影译名Like the Dyer's Hand 化用莎士比亚诗,意在表达叶嘉莹如染匠之手,在人生的苦痛和诗词的感悟间,游弋其中,浸染其色。

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正如原文中所表现的那样,dyer's hand 更偏向于贬义,意指被世俗玷染,而外籍受众看到这个译名,联想到沙诗中的原句,可能会误以为电影主人公是被世俗禁锢的悲剧形象,引人误解。

总的来说,该译名有好处也有坏处。但笔者更有可能是一种失败的炫技做法。具体到每、个人的感官,见仁见智。(摘自百度网友)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