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浩瀚博深 親見龍藏經得七世福報?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佛典浩瀚博深 親見龍藏經得七世福報?

不少佛教徒每天都會固定禮佛,做早晚課,也就是誦經。我們經常聽到「大藏經」,是把一切佛教經典有組織、有系統地匯集起來。而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經典經過歷代的翻譯、流通,數量龐多,最後彙編成「藏」的,有十幾次,連清朝宮廷也主持修編藏傳佛教的大藏經,被稱為「龍藏經」。總歸來說,大藏經不是一部經,而是一座佛經圖書館,收錄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印度所說的教法,透過不同文字、不同傳播路徑,所流傳下來的佛教寶典。

西元655年,唐貞觀19年,玄奘法師西行取經回到長安後,在皇家支持下翻譯佛經,和鳩摩羅什、真諦大師,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讓佛教經論大為流傳。故宮南院展示古代佛經,櫥窗裡的多半是印刷版,更早之前,佛典流傳經歷了背誦和書寫時代。

淡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郭鎧銘:「在印刷術還沒發達的時候,你這樣的確都要抄(經),的確你這樣是會有功德的,因為你讓更多人看見(佛經),書寫的人在抄寫過程中,的確可能身心上也會有一些不一樣的體會。」

元亨寺台北講堂監院 會常法師:「要去想抄經的目的是什麼,第一個,需要流傳,(古代)都沒有像我們現在的科技,隨便一個通訊軟體,或(上網)搜尋一下就有了,(科技)沒有那麼發達,為什麼會說抄經的功德那麼大,其實是為了流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是其一。其二呢,自己要去薰修,你在抄的過程當中,你們就會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而能夠把它銘記在心。」

經典抄寫並不簡單,抄經者出於對佛法的虔誠,以及對佛經的崇敬,必須十分慎重,因此抄寫的佛經書體,一般呈現出熟練、持重、嚴謹、自然的風格面貌。而佛教經文總集,稱為大藏經,至今流傳多個朝代、多種版本,包含漢文、藏文、滿文、蒙文,甚至日文等等。後世廣為人知的龍藏經,由清朝孝莊太皇太后與康熙皇帝積極推動,費時兩年完成的藏傳佛教大藏經。

故宮文獻處研究員 劉國威:「藏經是指佛教的三藏,就是經律論這三藏,加上龍字,只要是指有皇帝諭旨所支持成立的佛教藏經。」

龍藏經泥金成色飽滿,當時寫經喇嘛多達171名,完成108函,是極盡華麗且精緻的佛教經典,上層經版特地用梵文和藏文書寫「頂禮三寶」。不管何種版本,大藏經都是至高無上的法寶,也展現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而且多數寺院都會在夏季時進行曬經,就是要讓法寶長久保存,邀約更多有緣人好好親近。

謝啟泉 萬家宏 林國新 綜合報導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