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贺丽生:“奋斗者”号下潜到万米深渊,发现海底并非一片沉寂|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格致SELF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117|贺丽生:“奋斗者”号下潜到万米深渊,发现海底并非一片沉寂|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格致SELF

“奋斗者”号下潜到万米深渊,发现海底并非一片沉寂

深海具有高压、无光、低温和寡营养的环境特征,但是在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中,也生存着很多可爱的生物。

有哪些深海生物?

它们怎么在如此极限的环境下生存?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认识海洋?

演讲者:贺丽生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我在下潜到万米之前,已经知道了这里会存在着生物。但是,如此大量的生物还真是让我震惊。

大家好,我是贺丽生,来自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深海生命。

我乘搭过我国目前所有的载人潜水器,包括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和刚刚完成万米海试任务的“奋斗者”号。我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深海生命系统和采集深海样本。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去看看我的深海生物,听一听我的深潜故事。

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是海洋,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可以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实际上是个海洋的世界。但是,我们人类对海洋却知之甚少,还不如对于月球的了解。

根据深度的不同,我们把海洋分为浅海、深海和深渊。深度大于1000米的海域,定义为深海。深度大于6000米的海域,定义为深渊。

深海中的静水压是非常高的,水深每增加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那么,在万米海底就是1000多个大气压,100多个兆帕。

我们生活在地面上的压力是1个大气压,也就是说,在万米海底的压力是在地面上压力的1000倍。打个比方,相当于1000只非洲象踩在你的背上。因此人类的潜水,以普通人的能力来说不过10米,教练级专业人士也就能潜四五十米,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不过是300米左右。

除了具有非常高的静水压,在200米以下的海洋中是没有太阳光的。而没有了太阳光,就没有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就失去了物质循环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生活在深海的生物只能靠从海洋表面沉落下来的残羹冷炙过活。

深海具有高压、无光、低温和寡营养的环境特征。在这样的一个极端的环境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的极限又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生存的?这就是我们研究的主题。

深潜万米,探索海洋

人类认识海洋的早期,是从撒网捕鱼开始的。但这种方式只能认识一些浅表的海洋生物。后来发明了拖网。拖网可以将网沉到海底,前边由一只船拖着走。我们可以想象,这对海床的破坏和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目前很多海洋研究单位已经不再使用这种方式探索海洋了。

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是目前探索深海的海洋研究单位比较常用的平台,目前只有载人潜水器可以将人带到海底。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也可以下到海底,它们携带的照相机、录像机不一样可以把海底的情况拍下照片、录成视频带回来给我们看吗?为什么人一定要潜到海底呢?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再高清的照相机,再高清的录像机,也无法代替我们亲自到底下去看、去体会、去观察。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2020年的“奋斗者”号万米海试,并且获得了一次下潜到万米海底的机会。

“奋斗者”号万米海试在2020年10月10日到11月20号开展。潜器和母船从三亚出发,目的地是马里亚纳海沟。往返路程大概需要两周时间。除去路程的时间,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奋斗者”号进行了13个潜次,其中包括8个万米潜次。

为什么要强调万米潜次?因为万米潜次不同于1000米的潜次,也不同于6000米的潜次。不但时间长,而且高静水压对潜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奋斗者”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了8个万米潜次,而且是连续进行,这说明“奋斗者”号的性能非常稳定。也正是因为如此,我获得了参与此次海试中唯一一次给科学家进行应用海试的潜次机会。

刚才提到,万米潜次的时间很长。那么到底有多长呢?上图给出了一个数字,大概是14个小时。因此,早晨5点钟就需要大家到潜器间做准备。为了不迟到,大家前一天晚上通常都要定好几个闹钟。

在我参与的潜次里,没有一个人迟到过,只有早到的。我们团队每个人的心里都刻着一句话: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奋斗者”号潜器的下潜上浮速度是每分钟60米。按照这个速度计算,下潜到万米再返回的路上的时间大约是6个小时。潜器在底下的作业时间也是6个小时。

标准的每天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当然我们可能每天都在加班。而6个小时虽然也不短,但是对于我们科学家来讲还远远不够。我们在底下经常觉得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就接到了上面的命令,说上浮时间到了,需要上来了。

在万米海底,如何工作?潜器在底下到底能做什么呢?

在上面这张图中,潜器的前边有一个采样篮。这是一个接近方形的采样篮,尺寸是1.5×1.3米。采样篮左右两侧是两个机械手。我们需要携带的工具都绑在这个采样篮上,由潜器带到海底进行操作。

演讲时间:2021年3月27日

👇🏽歡迎嘗試我頻道裡的其他影片👇🏽

通信:   • 通信  

人工智能:   • AI·人工智能  

航天:   • 航天  

宇宙:   • 宇宙  

教育:   • 教育  

少年中国:   • 少年中国  

植物: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生物:   • 生物  

心理:   • 心理  

医学:   • 医学  

生态:   • 医学  

环境:   • 环境  

药学:   • 药学  

数学:   • 数学  

物理:   • 物理  

化学:   • 化学  

艺术:   • 艺术  

摄影:   • 摄影  

传媒:   • 传媒  

考古:   • 考古  

恐龙:   • 恐龙  

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  

工程:   • 工程  

#中科院
#格致论道
#科学
#科普
#知识
#知识科普
#格致論道
#科學
#知識
#知識科普
#教育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