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的本质 金融改革是从朱镕基开始的,经济想进一步发展,银行的钱都输给了效率低下的国企,政府通过让大量资不抵债的国企破产,来减轻银行负担,进而剥离坏账,让银行市场化,更好服务重点国企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中国金融改革的本质 金融改革是从朱镕基开始的,经济想进一步发展,银行的钱都输给了效率低下的国企,政府通过让大量资不抵债的国企破产,来减轻银行负担,进而剥离坏账,让银行市场化,更好服务重点国企

成为此频道的会员即可抢先看
   / @mojispeek  

不管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不管是开放经济特区还是允许发展个体户,都是在减少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减少管控的。而这些节约下来的财政资金用来干嘛呢?毫无疑问,那就是投入重点国企。记得1979年刚开始启动改革的时候,中共就签了22个重大引进项目。而这些项目引进的时候,花的当然是外汇。可建设投资时需要的大量配套资金,则是来自财政。在计划经济年代,央行只是财政部的出纳,负责收款拨款,发行货币,并没有什么决定权,而银行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1994年,到金融系统实在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时候,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广东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即广国投破产倒闭的时候,中共才不得不着手改革金融体系。可此时各大银行的坏账率已经高达45%。很多人可能对45%没什么概念,那我们就先来说明一下。要知道,银行的自有资金只占很小一部分,放出去的贷款是以存款为前提的。从机构的盈利角度来看的话,贷存利差一般仅为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发生一笔坏账要用50笔贷款的利润去核销。所以一般超过两个点的坏账就会吞掉银行的所有利润。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银行吸收一笔100万的存款,支付给存款人的利息是3%的话,那么贷出100万,利率超过5%才有利可图,中间两个点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如果贷给国企的这100万,有去无回变成坏账,就需要50笔确定可以回款的100万贷款,才能把之前国企无力偿还的坏账给核销掉。而当时银行的贷款基本都给了国企,国企的生产销售全由计委决定,当然不考虑效益,也没法考虑效益,效率低下就是必然的,只借不还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到90年代末,中国国有银行坏账率高达45%,一点都不奇怪。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