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百萬大軍壓近中國邊境,毛澤東亮出核武器,不費一兵一卒擊退敵軍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蘇聯百萬大軍壓近中國邊境,毛澤東亮出核武器,不費一兵一卒擊退敵軍

今天,我国漫长的边境线安宁、祥和,即便偶有挑衅者发出杂音,也会迅速遭到边防战士的打击,而如鸟兽散去。谁又能想到,半个世纪前,漫长的中苏边界背后,数百颗核导弹傲然高耸,55个步兵师、10个坦克师、12个战役火箭师、4个空军师……百万铁甲枕戈待旦,只要一个指令,强大的苏军随时会越过国境。谁又能理解,曾经滴答作响的战争倒计时,是如何在中国领导人的运筹帷幄下,最终重归安然。
人类政治与外交历史上,有一句颠扑不破的名言:“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友。”新中国建立初期,中苏之间曾共同走过亲密的蜜月期。但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之后,中苏两党之间由于意识形态分歧而发生矛盾。随后,两国利益冲突增大,关系不断紧张。


1962年开始,中苏相互指责对方破坏边界安定,原本安宁的边境气氛日趋紧张。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在边界加强军事实力,两国关系急转直下。到1968年8月,苏军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引发中国的愤怒和担心,中苏外交关系降为临时代办。

1969年3月2日,在我国黑龙江珍宝岛地区,真枪实弹的中苏军事冲突爆发。先后三次的激烈战斗中,苏方伤亡共152人,中方伤亡91人、失踪1人。两国各界均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和抗议集会。3月下旬,苏联驻华使馆开始撤退馆内的妇女儿童,战争的阴影逐步笼罩了整个东北亚。

就是否开战,苏联内部还存在分歧。军方为代表的鹰派主张开战,以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为代表的鸽派,则不希望看到苏联陷入对华战争。1969年3月29日晚8时,柯西金在得到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同意后,拨通了早已荒废的中苏热线电话,他向年轻的中国女话务员表示,自己希望能和毛主席主席通话,但话务员拒绝为他请示领导,反而将他痛斥一番,随即挂上电话。


就这样,苏联的和平意愿开始破灭。当年6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要求在2~3个月后恢复苏中谈判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加快了对中国的战争准备。苏联军政高层内部形成统一意见,即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毁灭中国的核基地,逼迫中国领导人坐到谈判桌前。

8月18日,苏联驻美大使馆向美国询问,如果苏联展开对中国核设施打击,美国可能采取何种措施,这实际上就是对美国进行了战争通报。8月27日,苏联还向东欧盟国宣布了战争计划。

毋庸置疑,苏军军事实力,远高于此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军在远东除了上百万的常规部队外,还配备了能携带氢弹的大型远程轰炸机50多架,中型轰炸机400多架,以及200~300枚左右的SS11、SS13导弹。苏军的洲际弹道导弹核攻击力达2~3亿吨,中程弹道导弹的核攻击力为1亿吨,战略空军的核攻击力为30~40亿吨。


当时的国际军事专家预言,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将承受400枚以上的核导弹和核炸弹攻击,中国的地面设施和物体将被完全摧毁,即便隐蔽到地下的人群,也将有25%被杀伤。

但是,面对北方强大邻国咄咄逼人的气势,中国领导人不可能无动于衷。毛主席向全国军民发出号召“要准备打仗”。4月1日,林彪在“九大”政治报告中宣布,“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准备他们打核大战。”

浓烈的战争气氛下,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开始疏散人口、深挖防空洞。《解放军报》宣布,现在已经“闻得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火药味了”。《人民日报》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不要害怕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失去的只是枷锁,而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挟带着毁灭气息的战争列车,在中苏边境之间不断加速,双方既在做开战准备,也在寻找如何紧急刹车的办法。那么,宝贵的刹车片在哪里,它将如何被触发,最终制止了战争?

1969年9月11日,苏联要求的重启会谈截止日即将到来,中苏两国总理终于在北京机场举行闪电会议。

会上,周恩来总理一开始就质问苏联是否打算对中国核基地实行核打击,并两次提到苏联空军优势。同时,周恩来总理也严正阐明中国态度,表明中国不具备发动对苏战争的潜力和意图,核计划也对苏联没有威胁。柯西金对此表示理解,也宣称苏联没有准备立刻开战。

在冷漠的气氛中,两国总理讨论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必须重启边界谈判、明确边界线,二是围绕立即停止武装冲突而达成协议。尽管双方都同意谈判,但却都在回避有争议地区归属的核心问题。


这场秘密会晤后,双方都没有对外公布会谈内容,两国矛盾一切照旧。国际社会对中苏大战能否避免,仍然感到担心。

9月16日,伦敦《星期六邮报》透露,苏联已经讨论了对中国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的轰炸计划。就在这篇报道发布两天后,周恩来向柯西金发去内部照会,建议双方承诺不动用武装力量(包括核力量)攻击对方的义务。

不过,最终让这场大战停下来的刹车片,还是握在毛主席手中。

发去密信后,周恩来匆匆赶到毛主席住处,他担忧地说:“今年国庆节,苏联偷袭的可能性很大。这次国庆节,群众集会怎么办,是不是能再研究下?”

毛主席说:“不搞集会,这是不是告诉别人,我们害怕了?集会还是要搞的,我还是要上天安门。”

周恩来陷入沉思,他在想,数十万人聚集到天安门广场,一旦出现突然情况,如何进行疏散和隐蔽?


毛主席会意地笑了笑,说:“实在不行,那我们也放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吧?等他们紧张两天,紧张完了,我们的国庆也过完了嘛!”

周恩来明白了主席的意思,眉头渐渐松开,他问道:“主席,你看安排在什么时间?”

毛主席说:“不早也不晚,我看28日、29日就可以。这事,还要和荣臻、爱萍同志商量下。”

就这样,刹车片开始发挥作用。

1969年9月28日、29日,从美国到苏联,多家地震检测中心、多枚人造卫星,几乎在同时收到了代表巨大能量的震动信号。专家团紧张地分析之后得出判断,中国又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高爆核试验。

但专家们也感到奇怪,过去几次的核试验成功进行后,中国官方会立即发表消息,并开展热烈庆贺。这两次核试验之后,中国却悄无声息,连几十字的新闻简报都没有发表。国际新闻界开始猜测,大都认为这两次核试验,并不是为了常规研究,而是为向苏联做出反击所进行的测试。


在莫斯科,苏联的军政高官们也陷入长久疑惑。刚刚在北京进行了两国总理的谈判,为什么中国人立即进行核试验?而核试验之后,中国人为何又保持了可怕的沉默?没等他们讨论明白,从北京又传来信号,林彪号召,准备用革命战争来消灭侵掠战争,特别是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

苏联发动战争的决心,就此产生了动摇。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高层开始认识到,想要取得对华战争的胜利是非常困难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漫长的全民持久战中,面对犬牙交错的战线去征服中国。

如果对中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不但可能让苏联本土受到大面积核污染,还可能受到中国的核报复。更何况,从中国国庆前夕的核试验动向来看,他们已经亮出了报复的利剑。

明知道对方会报复,还应该按下核按钮吗?勃列日涅夫开始倾向于否定的答案。苏联的主要对手还是美国,如果中苏战争导致两败俱伤,那么最后的赢家必然是坐收渔翁之利的美国。这将严重动摇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


战争快速放缓,和平曙光重现东方,两国在继续相互指责的同时,开始在边界地区采取克制和脱离接触的措施。9月30日,苏联发电祝贺中国国庆,表达了想要通过和平途径来协商解决争端的愿望。10月6日,中国政府向苏方发出照会,再次阐述对两国关系和边界谈判的原则立场。

7日,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布声明,再次宣布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对苏联发出例行警告,同时也进一步重新中国希望能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立场。

10月19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库兹涅佐夫率领苏联谈判代表团,飞抵北京,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带领中国谈判代表团在机场迎接。次日,中苏边界谈判正式重启。

但此时,双方可能都没有想到,这场马拉松谈判将会旷日持久,断断续续直谈到80年代中期方告结束。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而此时,距离这个超级大国的怦然解体,也已为期不远。


回首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历史关头,中国领导人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镇定和理性,展现出凡人无法匹敌的政治智慧。而苏联领导者最终也保持了克制,重新坐回到谈判桌前。正因如此,中苏两国的残酷战争最终被遏制,社会主义阵营可能蒙受的巨大牺牲得以避免,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由此得以保全。当前,中俄正联手面对新的复杂国际形势,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更显意味深长。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