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丨《德国通史(上)》:从日耳曼到德意志到普鲁士,一本书了解德国在哪里?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历史丨《德国通史(上)》:从日耳曼到德意志到普鲁士,一本书了解德国在哪里?

精华笔记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人口接近8300万,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在欧洲仅仅排在第八位。论综合国力,德国是当之无愧的欧洲龙头。

第一个时期,从部落社会到封建国家。

公元前58年,罗马名将恺撒翻越阿尔卑斯山,准备征服高卢,抵抗罗马军团的除了高卢人,还有一群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野蛮人。

恺撒称这群人为日耳曼人,意思是“令人生畏的战士”。而莱茵河以东的广袤土地,就被称为日耳曼尼亚,即日耳曼人居住的地方。

当时的日耳曼人还处于部落社会,过着半游牧半耕种生活,经济、文化非常落后。被罗马人瞧不起,轻蔑地称之为“蛮族”。

日耳曼人始终以蛮族身份,聚居在罗马帝国边境。

公元375年,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进入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连战连胜,杀死了西罗马皇帝瓦伦斯,还洗劫了罗马城。

其他的日耳曼部落,趁机会纷纷跑来圈地割据。史称“蛮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诸部落,瓜分了原西罗马帝国的疆域。

日耳曼人至此脱离了部落社会,迈入了国家文明。

在诸多国家中,法兰克实力最强。公元800年,罗马教皇授予法兰克国王查理“罗马人皇帝”的称号,法兰克王国升格为法兰克帝国。

查理大帝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试图恢复罗马文明。于是以莱茵河为界,形成了西法兰克和东法兰克的区别。

西法兰克人说罗曼语,后来演变成法语。东法兰克人讲一种日耳曼部落方言——德意志。久而久之,德意志就成了东法兰克人及其居住地的代名词。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上东法兰克国王,第二年也就是920年,他将国名改为德意志王国。历史学家就把这一年,作为德意志历史的开端。

第二个时期:从王权鼎盛到诸侯割据。

王国初创时,封建主遍布德意志,其中最大的五个,并称五大公国。这五大公国高度自治,公爵们还拥有选举国王的权力。

为改变这一状况奥托采取了新的策略:与天主教会联手。奥托在经济上、军事上和政治上,把天主教会和德意志王国绑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公元962年,教皇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授予他“罗马人皇帝”的称号,史称奥托大帝。

有罗马教廷的加持,奥托大帝强化了对五大公国及中小封建主的控制,德意志王权发展到鼎盛。

不过,奥托建构的权力体系,存在着隐患。1155年,弗里德里希一世让罗马教皇给自己加了个新头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简称神罗皇帝。

此后600多年,神罗皇帝一直是德意志的最高权力。无论哪一股势力掌握皇权,都要同时获得这一称号。

由于神罗皇帝的称号也是罗马教皇授予的,这导致弗里德里希一世长住意大利,德意志的政务只能交给表弟、萨克森公爵亨利处理。这成了实际上的“双头政治”,反而削弱了皇权。

弗里德里希二世继位后,情形进一步恶化。他的统治重心完全在意大利,对德意志采取间接统治。

由此,德意志的大封建主演变成各邦诸侯。他们把封地打造成邦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邦国内的一切事务,不听从皇帝号令。

1356年,波西米亚国王查理四世当选德意志国王,并加冕为神罗皇帝。他随即颁布《黄金诏书》,用法律形式,正式确定了七大选侯的选举权。诏书还规定,诸侯对自己领地的统治权,皇帝绝不干涉。

《黄金诏书》承认了诸侯割据的现实。神罗皇帝成了个空头名号。
第三个时期:进一步分裂,彻底碎片化

宗教改革。

教廷宣称,信徒只要购买赎罪券,就能洗清原罪,灵魂升入天堂。为促进销售,教廷还同教会诸侯分成。这激发了教会诸侯的贪欲,他们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封地内的农民购买赎罪券。罗马教廷和教会诸侯赚得盆满钵满,民众则怨声载道。

这引起了一位教士,马丁·路德的反思。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发表文章,抨击赎罪券违背教义,是罗马教廷用来敛财的工具。由于列举了九十五个论点,此文被称为“九十五条论纲”。

罗马教廷气急败坏,将路德开除出教籍。关键时刻,萨克森选侯站出来,为路德提供了藏身之地。同时在封地内实行路德的主张,形成了路德宗,即新教。

这意味着,基督教世界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德意志境内的教会诸侯和世俗诸侯,也转化成两股相对立的势力——天主教诸侯和新教诸侯。

双方以美因河为界。矛盾愈演愈烈,终于演变成一场将欧洲主要大国,都牵连进来的浩劫——三十年战争。

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大公成为波西米亚国王。斐迪南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上任后拆毁新教教堂,禁止新教徒活动。这激起了愤怒。民众在波西米亚首都布拉格起义,冲入王宫,把两名执行斐迪南指令的官员扔出窗外,史称“掷出窗外事件”。起义者成立临时政府,宣布废黜斐迪南,波西米亚独立。

神罗皇帝大怒,发兵征讨。新教诸侯马上援助波西米亚。三十年战争爆发。法国、英国、瑞典、丹麦、西班牙等列强,为了各自利益,相继卷入。这实际上成了一场欧洲大战。

据统计,三十年战争期间,德意志80%以上的乡村被摧毁,人口损失超过三分之一,生产力急剧衰退。

1648年,敌对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鉴于战争的残酷性,和约明确了欧洲各国的国界和主权,规定了各国平等、信仰自由等原则。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

德意志被分为314个邦和1475个骑士领地,它们都拥有独立主权。

第四个时期要讲的内容,普鲁士在德意志东北部崛起,成为欧陆一流强国。

普鲁士,原指易北河以东、波兰以北地区,包括波罗的海沿岸。

1226年,神罗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授权由德意志贵族组成的条顿骑士团,征服普鲁士。骑士们靠着血腥杀戮,确立了对这片区域的统治权,建立起一个信奉天主教的骑士邦国。名字,就叫普鲁士。

三十年战争后,在法国主导下,德意志被破碎化。唯独普鲁士,因远离法国,得以坐大。而这要归功于两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和二世。

1740年,普鲁士突袭西西里亚,奥地利战败,西里西亚转手。1755年,英国和法国为争夺海外殖民地大打出手。双方都在拉拢盟友。奥地利加入法国阵营,想借助法国的力量,夺回西里西亚。普鲁士则加入英国阵营。这仗打了七年,史称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的获胜,使普鲁士一跃成为欧陆强国。

1785年,腓特烈二世联合萨克森、汉诺威等15个邦,组成德意志诸侯同盟。德意志似乎统一在望了。

可一年后,腓特烈二世逝世,终年75岁。普鲁士的扩张步伐暂停。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欧洲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直接影响到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