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學吃虧,積累福報 | 願我臨終無障礙,那你一定要吃素! | 《菩提心修學述要》08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淨界法師:學吃虧,積累福報 | 願我臨終無障礙,那你一定要吃素! | 《菩提心修學述要》08

淨界法師 :《菩提心修學述要》
時間: 2012/05
地點:洛杉磯淨宗學會
編號:第四卷(32~38)
----

播放列表 (complete playlist):
   • 淨界法師 《菩提心修學述要》  
----

目錄
00:00 精彩片段
03:21 題目介紹
03:28 第三十二章:依止慈悲心產生一種增上意樂
05:32 第三十三章: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
07:23 第三十四章: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
11:29 第三十五章: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14:46 第三十六章:這樣的念佛方法是否正確?
20:12 第三十七章:印光大師他把吃素當作根本重戒!
22:36 第三十八章:這樣算自sha行為嗎?
25:27 迴向偈

--------------------
 第四卷

   【32】依止慈悲心產生一種增上意樂

  我們再看第二個,別相發心,前面是總相,緣眾生、緣佛道,這是一個大綱,那麼細節,我們看這個七重因果,跟自他交換,這兩個都是從悲增上開出來的,我們也應該隨學,我們心態上要隨學。

  依阿底峽尊者七重因果,那麼這個菩薩的菩提心是有七個次第:

  第一個,知母。如實的了知一切的有情眾生都做過我的母親,所以我們跟眾生的定位是母子的關系。那麼我們憶念這個眾生過去做我母親的時候給我種種的恩惠,等同我現在的母親,我現在有這個資糧我應該有報恩的心理,那我怎麼報恩呢?

  我應該與樂拔苦。

  我以慈心來給她種種的安樂,包括五欲樂,還有涅槃樂。那麼悲心拔一切的色身跟內心的痛苦,依止這個慈悲心產生一種增上意樂,這個增上意樂就是一種堅定的使命感。那麼為了完成我所有的幫助眾生的使命,我必須要為利有情願成佛。

  那麼這個七重因果裡面最為關鍵的、成敗的關鍵,就在這個增上意樂了。就是說,很多人對眾生都有慈悲心,很多慈善機構都有慈悲心,但是,你菩薩呢,你必須把它當作一種使命感,捨我其誰,這是堅定的一種願力。

  我們說過,慈善機構它不一定有願力,它不一定有一種智慧的引導,但是菩薩道他是一定要有願力的,因為他求增上意樂,他有一種堅定的決心。



  【33】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

  我們看丁二的自他交換。自他交換就理觀的成份多了,七重因果比較偏重事相的,感性的,自他交換就比較理性了,就把自己的心跟眾生的心兩個對調一下。

  我們這個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小段:

  自他於苦皆不欲,願得安樂此心同,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

  那麼這個地方,我們在修慈悲心之前,首先要消除一個重大的盲點,就是我們跟眾生是沒有差別的。我們一般人總是覺得我是與眾不同的,一般人。你看你,你跟人家合照的時候,你第一個會看誰?先看自己,對不對?這就是盲點了。所以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其實,你跟眾生沒有什麼差別的,你是眾生,他也是眾生啊。所以自他與苦皆不欲,就是說我們自己不喜歡痛苦,由此類推,眾生也不喜歡痛苦。所以每一個有情眾生,上至天上的飛鳥,下至地上的螞蟻,想要追求安樂,這個是相同的。所以他想追求快樂的心情,跟我是一樣的,這個首先我們要得到第一個認識,一切有情都想離苦得樂,不管他是現出什麼樣的相狀,心情沒有差別。這第一個,再看第二個。


  【34】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

  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

  好,這個地方說明我們開始這個是關鍵了,我們改變我們過去的想法。

  前面是平等觀,這個地方就不平等了,我們生命會有很多的付出,我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我選擇為我自己付出,我把精神體力用來讓自己快樂,因為我想追求快樂嘛;第二個,我讓無量無邊的有情快樂,這是第二個選擇。就是說,我想快樂,每一個有情都想快樂,每一個人對快樂的需求是沒有差別的。那身為一個菩薩呢,我有兩個選擇,我到底是要把生命的所有的付出是追求自己的快樂呢,還是為了追求眾生的快樂?

  這個地方就做出選擇了,我們看:假設我們今天把所有的生命的付出用來追求自己的快樂,就創造了一切的痛苦,因為這個就是增長我執,我們會把自己的自我意識抬高了。那麼假設我們把生命的付出,我們用來利益有情,那麼這樣子呢,就創造了無量無邊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種種的善根。所以身為一個有情眾生跟佛陀,最大的差別就是從這個地方差別出來了,所以自他交換求加持。也就是說,無量劫來我們曾經做了很多的善事,我們也曾經布施,也曾經持戒,但是我們現在還是這副德性,那麼佛陀也曾經布施,也曾經持戒,他成佛了,那麼為什麼呢?

  因為他的心態跟我們的心態不一樣,他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布施,他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持戒,所以他成佛了。所以,我們為了保護我們自己,結果我們真的受益嗎?也沒有啊,對不對?你看我們,我們生生世世都在保護自己,對不對?當你變成一只螞蟻的時候,你也保護自己。當我們變成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也保護自己,但是,結果我們真的保護自己了嗎?沒有,我們把自己弄得越來越卑賤,越來越痛苦,這個概念很重要。我們越保護自己,把我們弄得越痛苦。如果我們改變一個心態,我們是不是有可能向佛陀學習?佛陀為了保護一切有情去做事情,結果他變成了大自在的萬德莊嚴的佛陀。

  所以我們過去的思考模式是不是出錯了?

  你看我們無量劫來哪一個生命我們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活,結果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佛陀犧牲了自己,成就了眾生,結果他成佛了。所以我們的思考模式出錯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這個善業進入到我們的心中轉化成一種痛苦的果報,為什麼佛陀的善業進入心中變成萬德莊嚴,這就是所謂的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希望佛菩薩給我加持,讓我改變我的心態。

  【35】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好,看第三段。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余,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那麼我希望把我的善業跟我的快樂,種種的因,善業是因,快樂是果,把我這種可愛的因果使令一切眾生的痛苦消失,那麼我接受眾生的痛苦,我釋放我的快樂,就好像風來取捨,我們取眾生的苦,來自己承當,那麼讓眾生得到快樂,由此發心求加持。

  所以他這個菩提心的思想正如忏公師父一再強調的,就是這個菩提心的修學,他說出了一個下手處,就是學吃虧。

  這個是很重要的思想。我們一般人都喜歡占便宜,我希望付出得少,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說我今生我的工作量越少越好,但是我得到的快樂是很多的。但是這個地方,有個問題就是說,你想想看,如果你今生付出很少,你快樂很多,那這快樂從哪裡來?

  你前生修來的。所以你今生是在耗損你的福報,你今生一路走來是在耗損福報。那麼學吃虧就不同了,你在集積福報,你付出的很多,你得到的很少,你人生是在進步了。所以在這個地方就是說,他為什麼是自他交換呢?就是培養一種學吃虧的心態。我們付出很多,那麼我們得到的少,那麼這個落差呢,就把它保存起來了,我們的功德增上就在這裡增上了。

  好,那麼這個地方當然是偏重在悲增上菩薩,他緣眾生的苦,那麼產生一種交換,講究一種珍惜的心情。所以,他的菩提心,他是先處理我們的地雷,先觀察苦谛,拔出我們對三界的貪愛。所以,他菩提心先修出離心,拔出我們無量劫來對三界生死的貪愛,這是第一件事情,然後把這種煩惱調伏以後再生大悲心。

  這兩個工作,一個出離心,一個大悲心,結合起來就是菩提心。好,我們課程先上到這,回答幾個問題。

(due to space constraint, 講記可能不完整)

視頻摘自:淨土教觀學苑
製作:善知識工作室
Youtube:    / @amtb-io  

#buddhism #淨界法師 #善知識 #念佛 #佛法 #淨宗學會 #淨土 #mahayana #唯識學 #淨土宗 #心理學 #佛教智慧 #佛教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