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主講】|《瘋癲與文明》:福柯經典作品,瘋癲如何被理性一步步禁錮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大咖主講】|《瘋癲與文明》:福柯經典作品,瘋癲如何被理性一步步禁錮

福柯經典作品,那號稱解放我們的理性,爲何也是人性的桎梏?
本期大咖 
聽書筆記 
本書作者米歇爾·福柯是法國哲學家、思想史家、社會理論家、語言學家和文學批評家。迄今爲止最有名的關於福柯的評價出自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茲:
“60年代初,福柯以其《瘋癲與文明》突然躍上學術舞臺。從那時起,他就成了一個令人無從捉摸的人物:一個反歷史的歷史學家,一個反人本主義的人文科學家,一個反結構主義的結構主義者。”
福柯寫的,不是瘋癲的“知識”,而是關於瘋癲的歷史。在本書中,他全面考察了從文藝復興到他所處的時代,人們對於瘋癲的體驗、想象、認知和話語的變化。
伴隨着西方文明的現代化進程,瘋癲被理性一步步地禁錮,而那理性,號稱是來解放我們的,其實是主宰我們的工具。
第一,中世紀末至文藝復興時期
社會背景:中世紀末,西方世界從基督天主教的千年桎梏中解脫出來,瘋癲作爲此前長期被基督教壓制的力量,成爲巨大而不安的象徵。
人們對瘋癲的認識:這段時期,瘋癲被多重意義所籠罩。人們通過瘋癲去感受人性的複雜與宇宙的玄奧。瘋癲的形象被廣泛應用於藝術、文學、哲學等領域。
人們應對瘋癲的辦法:隔離和放逐(神祕的愚人船)
瘋癲與理性的關係:瘋癲不但能與理性進行平等的對話,甚至能超越理性。
第二,古典主義時代
社會背景:啓蒙思想家提倡科學,認爲理性應該成爲人們思想和行爲的基礎。瘋癲成爲一種“非理性”的代表。
人們對瘋癲的認識:一方面,瘋癲者與罪犯、浪子、無業遊民一樣,都是不參與勞動的社會垃圾;另一方面,人們又認爲瘋癲顯示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某種連續性、即獸性。
人們應對瘋癲的辦法:
1.隔離和禁閉
2.展示
3.治療:包括強固法(恢復虛弱的神經所具有的活力)、清洗法(利用某些物質替換腐敗的體液)、浸泡法(水療)、運動調節法(使病人服從現實世界的穩定和適當的運動)
瘋癲與理性的關係:瘋癲受制於理性,成爲“科學”的試驗品。
第三,19世紀-20世紀
社會背景:歐洲從古典主義時代進入全面現代化時期,理性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人們對瘋癲的認識:瘋癲是一種病症,瘋癲者應該進入專門的機構——現代精神病院。由此,瘋癲與其他的“非理性”形式分道揚鑣,進入了精神病院的管轄範圍。
人們應對瘋癲的辦法:道德規訓
瘋癲與理性的關係:
瘋癲進一步受制於理性,並成爲道德理性的規訓對象;
然而,瘋癲卻沒有從此銷聲匿跡,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延續下去。通過藝術,瘋癲依然在對抗文明。
總結:
1.  瘋癲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一種文明產物。
2.  瘋癲是人性的一部分。而如果文明最重要的目的在於人性的自由和解放,瘋癲就應該成爲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應成爲文明努力掐滅的對象。
播音 | 吳海雲
策劃編輯 | 李雪清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