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宗教经验的本质(下)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5.4 宗教经验的本质(下)

5.4 宗教经验的本质(下)
接下来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真正的宗教是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就比如说,我小时候读那部小说,雨果的《悲惨世界》
书中有个主人公就冉·阿让,他是个穷人
有一次因为肚子饿,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当时严酷的法律判为服苦役
他多次从苦役场中逃出来,又被抓回去,久而久之他仇视这整个社会,他发誓一定要报复这个社会
有一次他逃出来了,路过了汴福汝主教的家的附近,他直接走进了汴福汝主教的家,他的相貌就让主教家人担忧了——看上去就是个歹徒,但汴福汝主教收留了他,给他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给他床让他睡觉
到半夜十分,这冉·阿让,发现主教家人都睡熟了,他就起了心
在用晚餐的时候,主教家里的那些餐具都是银制的,于是他就拿了一个大口袋,把主教家里的银餐具都放在口袋里,然后出去了
后来在路上被警察发现了,警察觉得此人形迹可疑,又不知道他的大口袋里背的是什么,让他停下来打开来看,是一套银餐具
警察知道,方圆几里只有主教家能有这样的银餐具,于是就把他押回主教家
主教家的家人第二天早晨起来就发现一套银餐具没了,而冉·阿让也走了,就埋怨主教:昨天就提醒你不要收留这个人,你还是收留了他,现在他把我们的银餐具偷走了
这时候,正好警察押着冉·阿让来了,主教立刻明白了什么事情,主教就上前跟冉·阿让说:“冉·阿让,我的好兄弟,你怎么忘了?我还送你一对银烛台呢
”于是,就吩咐家人把一对银烛台拿出来给他
警察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当然只能放了冉·阿让
当汴福汝主教把一对银烛台交到冉·阿让手上的时候,在他的耳边轻轻的说了这样的话:“冉·阿让,我的好兄弟
我赎买的是你的灵魂,把它交还给上帝”
冉·阿让觉得头晕了一下,他没想到遇到这种事情,但他很快镇定了自己——不能放弃报复整个社会的这样一个决心
他背着那一袋银餐具和一对银烛台又上路了,走到一个郊野,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前面就来了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肩上背着一个小梯子,他是为人家通烟囱的
今天活干了好几次,所以挣得比往日更多,所以很开心,在回家路上一路唱着歌,一路把这个铜板在手上扔着玩,结果有一个铜板掉下来了,滚到了冉·阿让的脚边,冉·阿让本能般的一脚踩住了这铜板,小孩上前就摇着他的腿:“先生,这是我的钱,请你还给我
”冉·阿让对他怒目圆睁,大吼一声“滚——”这小孩吓得失魂落魄,落荒而逃
就在这一刻,冉·阿让看到了自己狰狞的面目,和主教大人慈祥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一刻,雨果写道:“一道阳光射进了冉·阿让的心”
人们在第二天早晨发现有一个人,朝着主教家的方向跪在那里,这个人跪了整整一夜,这个人就是冉·阿让
从此冉阿让一生行善
我读到这里,特别受到震动,那时候我还是中学生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什么?我们读过那些寓言故事,东郭先生,还有农夫与蛇,这些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你只能以暴抗暴,你如何能以德报怨呢?而这部小说却给了我一条新的原则,这原则是我不能相信的
我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浪漫主义小说,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他所说的这些情节,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
这是不是不可能的吗?在历史上发生过这样的事——印度为了赢得独立,从英国殖民者手中赢得独立,独立运动的领袖是谁?是一位佛教徒——圣雄甘地,他就反对用暴力展开独立运动
他主张什么?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坚持到底,终于印度独立了
这是种宗教精神的体现
还有一个例子,上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非常严重的白人迫害黑人的种族歧视,就是我们熟知的美国的“三K党”,这时候美国又再一次面对内战的危险
当时有一件事情触发了整个黑人的抗议运动:一个黑人中年妇女上了一辆公交车,公共汽车上明明有空座,但是空座边上有一位白人妇女坐在那里,她就不能坐下去,不允许她坐下去
这位黑人妇女一下车就直奔一个报社,跟报社的编辑讲了这件事情,第二天文章就出来了,这是个导火线
那时候美国已经遍地都是干柴,黑人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拿起武器跟白人战斗,大规模的集会就发生了
在集会上有一个人站出来发表了他的演讲,这就是马丁·路德金——一位牧师
他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说,标题是I have a dream 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黑人的妇女有一天可以和白人妇女同坐一辆公交车;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黑人的孩子可以跟白人的孩子同在一个学校念书;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白人和黑人团结起来,共同守护上帝赐给我们的共同建设家园;我有一个梦想……他一连串的排比句,在场许多人在聆听,有不少白人听了之后流下了热泪,他们也参加了这个抗议集会的游行
马丁·路德金号召所有的黑人兄弟们放下武器,不能让林肯的事业毁于一旦
在马丁·路德金的号召下,美国的黑人发动了非暴力的抗议运动
这段历史再度证明了真正的宗教所具有的精神的力量
雨果所描写的汴福汝主教,就是这样一个宗教家,他贯彻了基督教的原则,任何一个人无论在他的行为当中如何在道德上不能被接受,甚至法律上还必须被惩罚,上帝也仍然不会抛弃他,上帝不会抛弃任何人,上帝会继续对他施恩相爱,汴福汝主教的行为就是这种原则的体现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最关键的时候,我相信这种伟大的宗教精神将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一种极其伟大的作用
就像今天,中东的危机没完没了,巴以冲突没有结束的时候,这种冲突并不能靠联合国安排的中东和平的国际路线来解决,政治的理性在这里无法起真正的作用——一段时间的和平就是为下一次的战争做准备的
中东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我心里想,巴以冲突解决的最后希望在哪里?或许只能寄希望于产生一位伟大的宗教领袖,来根本上解决这种宗教的冲突,实现宗教和解
 基督教后来经历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创立了新教
新教在说什么?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凭借其自由意志,直接跟上帝沟通,这个原则就是四个字:因信称义
天主教会向来执掌着对《圣经》的精神解释权,教会充当了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马丁·路德则说,我们不需要中介
每一个个人通过对上帝的信仰而形成道德上的自律,而不是他律
一个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的民族,他的社会生活是平静的,一个基督徒,也可能,同时是个资本家,他一定要在市场经济上追求资本的增殖,但他的行为一定有道德底线,这套道德底线是他的宗教信仰给他的,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其社会生活随时可能出现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
好,我们现在来简要总结一下:再第4讲和第5讲中,我们对古代思想做了一个比较,这个比较是在信仰的层面上看,中国人的信仰的根基在哪里?西方人的信仰的根基又在哪里?中国人的信仰的根基在儒家的思想中,虽然儒、道、佛三家存在,但仍然以儒家为根本,儒家让中国人站在大地上,这大地就是亲情和亲情传递给我们的责任
这是中国人的信仰
它没有宗教的外衣,没有对超越的神的崇拜——若说我们有崇拜就是祖先的崇拜,所以对家族的责任感
只是这样的责任感现在已经松弛了
一部近代史让本是家族本位的中国社会开始解体了,我们从家族共同体里边被抛出来了,成为个人了,但这个人却没有道德自律的主体的原则,而是转化为物欲的个人
所以中国社会的精神基础的重建,是我们21世纪中国人的最根本的任务
我们可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社会生活的精神基础做根基的话,这些成就会得而复失
什么是21世纪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认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生命的复兴,是精神家园的重建
这样我就以这几句话来结束本课程的第一部分,古代思想的中西比较
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就将进入本课程的第二部分:近代思想的中西比较

#老子 #庄子 #孟子 #六祖慧能 #王阳明 #朱熹 #柏拉图 #苏格拉底 #尼采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