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 | 彩禮背後的智慧:重德輕財的婚姻觀-第16集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朱子治家格言 | 彩禮背後的智慧:重德輕財的婚姻觀-第16集

朱子治家格言 | 彩禮背後的智慧:重德輕財的婚姻觀-第16集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彩禮背後的智慧:重德輕財的婚姻觀。

我們繼續學習《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經文:「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這句話的意思是,嫁女兒,應選擇賢良的夫婿,而不應該索取昂貴的聘禮;娶媳婦,應尋求賢淑的女子,而不應貪圖豐厚的嫁妝。
彩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六禮」,其中的「納徵」即男方向女方提供財物。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奢侈攀比之風的影響,結婚彩禮的習俗漸漸變味,彩禮金額水漲船高。無論貧富,金銀首飾、新房、新車等已成為結婚的標配。
婚嫁本是喜事,彩禮應視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和雙方家庭的意願而定,而不應變相斂財,「一刀切」。否則,不僅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還會導致許多家庭因結婚而負債纍纍。有的人甚至感慨:「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婚回到貧困線。」
還有部分地區,根據男方的彩禮數額,女方需返回更多嫁妝,這使得很多人對這項本應喜慶的事情感到望而卻步,反而變成了愁事。
彩禮一詞,重在「禮」,通過這一禮節表達願意與對方締結姻緣的誠意。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在這個吉日,尋求一個好彩頭,而不能因錢財而忽略了「禮」的分寸。更嚴重的是,因彩禮導致新人關係破裂,分道揚鑣,就得不償失了。
婚嫁,首先要擇人。尋找伴侶、組建家庭,要以德為本。《大學》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孝、忠、善良是好男人的標準;孝、柔、順是好太太的標準。男女結合成為夫妻,義是本,利是末。
如果在找對象、找工作、交朋友時將金錢排在第一位,那就本末倒置了,這就是「棄常」,所以現在跳槽、離婚率特別高。
「常」指五常:仁、義、理、智、信。「仁」,不自私;「義」,道義、情義、恩義;一旦心中缺乏仁義,便會自私自利。仁者懂得愛護他人,首先會愛護給予他最大恩德的父母;義是應當、恰當、合宜,做該做的事。
《孝經》說:「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假如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那他對別人的愛也是假的,是有目的的,因為這違背了性德。所以尋找伴侶應重視「德」,以孝道為標準,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荀子》說:「義勝利者為治世」,人人重義輕利,便是太平盛世;反之,「利克義者為亂世」,人人重利輕義,便是衰亂之世。
接著是「禮」,《孝經》說:「禮者,敬而已矣。」禮的精神、內涵,是一個「敬」字;禮是節度、分寸,懂得量入為出;禮是好的行為規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再是「智」,智慧。重利輕義,就是沒有智慧。
最後是「信」,信守承諾,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一個人不守五常,就失去了人格,人生會面臨很多不如意。所以我們要把做人的常道、根本找回來。
今天在團體中,我們要找什麼樣的公司、領導、下屬?是重義輕利的,他是真正為了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相感召的,假如我們自己的思想觀念錯誤,就不可能感召來好的另一半。
孔子的外公很清楚「擇佳婿」這一點,他選擇女婿時不是看對方的家庭有沒有財富、地位,而是將女兒嫁給了祖上出過很多聖賢人的叔梁紇,後來生了孔子。
古人說:「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因為利益而結交的,當利沒有了,交情就疏遠了;「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因為地位而結交的,當地位沒有了,交情就斷絕了;「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人的青春美麗不能長葆,因為顏值而結交的,當容顏老去,就會開始嫌棄對方,等遇到顏值更高的人,立即就變心了;「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彼此以道義相結合,同甘共苦,互相感恩,交情才能天長地久。
東漢時期,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丈夫去世了,光武帝也希望再幫姐姐找個好夫婿。湖陽公主非常看重宋弘,光武帝就召宋弘進宮,對他說:「聽說人有了地位,就換朋友;有了錢財,就換妻子,這是人情的狀況嗎?」
宋弘知曉光武帝的意思,於是對光武帝說:「貧賤時曾幫過我們的朋友,不能忘了他們的恩情;糟糠是原配,是陪著自己篳路藍縷、創業維艱的妻子,絕對不能遺棄。」
聽宋弘這麼說,光武帝也感到很慚愧,並由衷地佩服宋弘的德行。而宋弘對妻子的這份情義,也傳遍了整個朝廷,因而其他官員也不敢因地位高就隨意拋棄、背叛自己的原配妻子。
所以,不僅僅是擇偶,擇友、用人,都要重視德行、孝道。
舜王大孝,孔子讚歎他「舜其大孝也與」,他的孝道達到了極點。因為孝能開顯本有的性德,所以「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天下都是他的,福報很大。福田靠心耕,是舜王的至孝感召來的大福報。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假如我們這輩人不重視孝道,下一代就會忘恩負義。首先是老一輩的人可憐,再是年輕人自己也沒有福報,等他將來老了,會更加可憐。
《尚書》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心不善,不懂孝道、做人的倫常,災禍就愈來愈多,福報很快就折損完了。
舜王的一生值得我們學習,也給我們如何經營好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啟示。所以他「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後世子孫都祭拜他,傳承幾千年不衰。
中國自古重孝道,無論是從法律的角度還是天理人倫,子女都有責任和義務孝養父母。這是做人的根本,不是有法律規定我們才做的。
如今,世界人民都認識到了中華文化的價值,讓功利主義的傾向,逐漸回歸道義、孝道。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更要把中華文化的孝悌精神與道義精神展現出來。我們自己做到了,就能感動他人效仿、學習。
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需要大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充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些價值觀念和精神內核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活中積累的智慧體現。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

——整理自蔡老師《朱子治家格言》學習分享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