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過冬至? 冬至節氣 賀冬 祭祖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古人如何過冬至? 冬至節氣 賀冬 祭祖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 不僅僅是一年最後一個季節中十分有代表性的一個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風俗節日。

冬至,是屬於農曆十一月的一個節氣,時間位於"大雪"節氣之後。《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到:"立冬,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音比無射;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子,故日:陽生於子,陰生於午。陽生於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鵲始加巢,人氣鍾首。陰生於午,故五月為小,薺麥亭歷枯。冬生草木必死。"這也就是說,立冬以後因十五天就是"冬至"了,大約相當於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二或者是十一月二十三日,所以民間有"冬至不離十一月"的說法。
在冬至這一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這是北半球的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
從這一天開始,冬天逐漸結束,春天開始到來,這一天也是冬天與春天發生轉化的一天。正如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寫下的那句詩"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冬天的結束也就意味著春天的開始。
冬至,被稱為"至日",杜甫在《冬至》詩中寫道:"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冬至有時也被稱之"短至",是因為冬至日太陽光照射北半球的時間最短,冬至所在的仲冬之月,也就是農曆十一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時期。《禮記·月令》中記載到:"是月也,日短至"。說的意思也就是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冬至,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大致相當我們現在的元旦,所以,民間往往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作為節日,在一些地方被稱為"冬節"或者是"冬至節"。
在一些地方,冬至也被稱為"消寒節",因為從這一天開始,陽氣始生,寒氣始降。有些地方也把冬至這個節日稱為"亞歲",因為它的重要地位僅次於大年。
在三國時期,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中有"亞歲迎祥"的說法。在古代,我們的先民把冬至視為像過年一樣,也並不是隨便說說的,古時的冬至節有賀冬、祭天、祭祖、迎神、辟邪等活動,還要食餛飩、吃冬至團等風俗。
這些節日活動很像後來元旦時期風俗活動。下面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幾項冬至這一天的風俗活動。
賀冬,也被稱為"拜冬"是古代時期冬至這一天的活動。之所以稱為賀冬,是因為在這一天人們相互慶賀祝福,有些類似於我們今天過農曆春節時候相互拜年問好。人們在冬至相互問好,包括臣子對於君主的祝賀,弟子對於老師的問候等等。
據古籍《古今事物考》中記載到:賀冬,這一習俗起源於漢代,"地皇氏以十一月為冬至,漢制,冬至陽生,君子士大夫賀之。一雲始於晉武帝。"在先祖制定節氣之後,在漢代人們已經開始這項活動了。漢代蔡邕在《獨斷》中寫道:"冬至,陽氣始,君道長,故賀。"在漢代時期,賀冬有時還要擺酒宴,像對待春節那樣的正式。這也表現出了古人對於每一個節氣的重視。
在宋代,賀冬的儀式就更加的隆重。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到:"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管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這大致意思是說,宋代人在過冬至節時候,就像過春節一樣,無論家裡是貧窮還是富有,即使是去借錢,也都要做新衣服穿上,同時還要置辦美食來慶賀、祭祖。官府則要在冬至日放假、互相慶賀。集市上還會有遊戲雜耍,以供人們享樂。
冬至節祭祀祖先,是冬至節又一項重要風俗活動,而且是冬至日的主要活動之一。祭祖活動有設置酒宴,或設供焚香祭拜,或者是在家中立牌位等形式。祭祖的形式有多種,而且不同的地區祭拜的形式也不完全相同。是為了祈求祖先保佑全家人能夠過得幸福安康,順順利利。
東漢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記載到:"先後冬至各五日,買白犬養之,以供狙禰。"意思是,在漢代或是之前,冬至日供奉祖先,就在冬至前後要買白色的狗作為祭品供奉祖先。在《四民月令》中還有這樣的記載:"冬至薦黍糕於祖禰。"也同樣是用祭品表達對祖先進行祭祀,以祈求祖先保佑。
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在先民的生活中也是一個節日。我們的先民在寒冷的冬季,正是有這樣一個個值得期盼的日子,才有了更多的盼頭,冬天也不是那麼冰冷,更多出一份人情溫暖。
1550527771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