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課程 | 笠翁對韻-第51集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漢學課程 | 笠翁對韻-第51集

漢學課程 | 笠翁對韻-第51集

同學:向老師行鞠躬禮,老師好。
老師:同學早安,請坐。
同學:謝謝老師。
老師:
我們先把它念好,來,賓對主,三四:「賓對主,婢對奴。寶鴨對金鳧。升堂對入室,鼓瑟對投壺。覘合璧,頌聯珠。提饔對當壚。仰高紅日近,望遠白雲孤。歆向秘書窺二酉,機雲芳譽動三吳。祖餞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畝,歸來獨荷月中鋤」。很好。
我們昨天講到,鼓瑟,投壺,一個是靜態的彈著箏,一個是活動的投壺。那今天我們要看這兩句,「覘合璧,頌聯珠」,你看看我們的注釋,在第四,第五這個地方,這個覘,觀察、觀看,頌,讚美、頌揚,都沒有問題。但是合璧,他說有兩個見解,一個是兩個半璧合成一個圓形,叫做合璧,這沒有問題,因為璧玉往往都是這樣,也用來比喻日月同升。到頌揚這個地方,聯珠,他又說是連串的珍珠,比喻美好的事物相接。和珠聯璧,是指日月同升。到最後又說了,是比喻眾美畢集,相得益彰。我不曉得,如果這樣看,合璧跟聯珠你要怎麼?是要講日月同升嗎?你覺得還是比喻眾美畢聚、相得益彰?各位,你現在如果看到,我們好多用語,「珠聯璧合」,都在什麼場合看到?結婚的時候看到珠聯璧合。因為它冠上了一個動詞,叫做覘又叫做頌。也許這個覘,我們怎麼來看它?我就找了一個,請各位看到我們的講義,第十二就是二十六頁的第十二,我就找了南朝庾信的,〈鄭常神道碑〉。他說「發源纂胄」,說你這個源頭開始,慢慢的後代人就接繼,一個接著一個。「葉派枝分」,,這個派就是葉脈,就分出來,源頭有了以後,大家就分枝,就一代一代的分岔出來。「開國承家」,有的開國,有的承家。然後「珠聯璧合」。所以如果按照這樣看,應該是材美相匹,同時薈集這個概念,也就是我們課本講,眾美畢集,相得益彰,應該是最寬闊的解釋。
那現在他用覘合璧,各位我們剛剛已經講了,一個璧,你要彎曲,古代的技術,你要一體成形,大概比較麻煩。所以就類似我們說,蘇武牧羊北海邊,十九年未還,為什麼叫節旄落盡?拿著那個節,它有個旄,垂下的東西,為什麼他那東西一直拿在手上?因為你要證明,說我是漢代派出來的使臣,回去述職的時候,你的一半,要跟皇上,朝廷留的一半要能合起來,這就是我所任命的臣子。我記得上一次,不知道在哪裡也跟各位提到,中國人自然有中國人的方法,你要契約,好像兩邊撕一半,那我怎麼辦?好像一支尺,在中間那個地方給你弄個凹凸,你的凹,我的凸兩個結合,這就一張契約,都有他自己的管理模式。
如果這樣來看覘合璧,那個覘好像和這個璧,是合在一起,還是我在占卜,認為你這件事情跟那件事情,可以結合、不可以結合?我在觀察,做判斷。那如果這樣的話,你說兩姓聯姻這個事情,各位,聯姻對中國人來講也要看,不是看生辰八字嗎?我上一次說了都要看,看到細微要八字都要看。有時候看看就好,信不信由你,上一代的喜歡看,你就尊重他們,這一代年輕人就說,我倆在美國已經結婚,敬告諸親友。常常報紙上就是這樣。現在人你說年輕人在美國,他還要占這個看那個?而且現在的日曆月曆,你如果問說什麼是好日子?它就告訴你,反正你看到紅色,就是好日子,那紅色就是,禮拜六、禮拜天、放假時間,你在那時候辦喜事,辦結婚,才有賓客來跟你祝賀,很聰明的,人實在是很聰明。
所以你如果覘合璧的覘,是用那種角度,占卜,占相那種角度來看,這個就是很多美好的事情,我們來看,這A加B是不是一個好的姻緣,A加B是不是一個好的事物,A加B是不是好的人群,就是美好的事物相匹配,我想用這種角度。
不要去解釋日月同升,日月同升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相,就是日落了月亮升,月亮落了日就升出來,當然是一個珠聯璧合。用在人事上,我們都是講美好事物的結合,是一群美好的人結合,是一種志同道合的人結合,都可以這樣說。所以我們這樣子講,珠聯璧合的意義就很OK了。你本來是覘,到最後成功了,我們就稱頌,就叫頌,所以覘跟頌,最後的結果,都是合璧,都是聯珠。這樣的話,我們這個成語,你用在人家的婚慶場合,這兩家,我們說兩家結合了,變成了姻親關係,蠻好的。你說這一群人美好的事物,聚集薈集在一起也是美好的,我們也都可以這樣來講。這應該就比較沒有問題。
再過來就是「提甕對當壚」,各位請看看我們課本的第六,你看看他這邊的解釋非常有意思。有一個叫做桓少君的父親,他要把女兒嫁給一位窮苦書生叫做鮑宣。鮑宣因為能夠安於清苦,就好像我們昨天學的王禹偁,人家清明家裡無花無酒,他仍然孜孜矻矻的安於貧,清苦,所以這個桓少君的父親非常感動,就把女兒嫁給他。各位,天下父母心,總是覺得女兒嫁過去,就應該要能夠過得很舒服,給她好豐厚的嫁妝,結果沒想到嫁過去以後,先生好像不那麼高興,先生不高興,太太當然是非常清楚。
有時候,我們常常講,在古代,甚至於在一般社會上,門不當戶不對的時候,男女的壓力都會有,如果說以男性為主的社會,我們結婚的婚是站在男性來講。所以女孩子,那個婚字,有沒有看到女孩子黃昏的時候是迎娶。所以古時候結婚是很有道理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它是黃昏。黃昏賓客宴請之後,然後你就可以送入洞房。我們現在中午結婚也在喊,這個司儀也不知道,兩個人什麼送入洞房?大白天送入洞房幹嘛?你知道是因為黃昏送入洞房,於是遠來的賓客怎麼辦?假設你是七點開席開到九點多,各位已經是二更鼓要起更了,這麼打下去。如果甲員外到乙員外的家裡來,甲地到某地去祝福,各位這下子回去碰到武松打虎,或是博浪椎,如何這般,天色愈來愈黑,月黑風高,馬鳴蕭蕭,穿過一個樹林,恐怕你的命就沒了。主人家就傷透腦筋,怎麼辦?終於想到鬧洞房這件事情,我們就鬧,讓賓客,讓新的新人沒辦法那麼早就睡。鬧,鬧了一半,鬧到子夜過了,三更半夜了,又開始煮點心給這些客人吃。吃完以後天將亮未亮,他們就可以啟程。所以鬧洞房是為了遠方來的賓客,女孩子在黃昏的時候迎娶,那個婚絕對是站在男孩子的立場,姻才是站在女孩子的立場,女生,姻,因為這樣結婚,我們就有關係了叫婚姻。所以男孩子在稱女方的親戚,我們叫姻親關係。所以婚姻婚姻,男孩子女孩子這樣結合。我們老祖先也很聰明。現在你去吃人家喜酒,吃飽了就回去,不要跟人家鬧洞房,現在都有燈光,回去都有公車,你放心,還有捷運,很安全。所以鬧洞房,原來是這個樣子,原來到三更半夜,怕你回去的安全,我就再給你點心,吃完了鬧一鬧,大概就是二、三點,天色也會漸漸明了,大家就上路,所以鬧洞房非常有意思。
如果你知道這樣,你想想看,這邊的立場就很特殊,是男孩子窮苦,那個女孩子厚厚的嫁妝,請問嫁到這個人家來,如果別人家說,你是靠著太太的等等等等,這男孩子也不好受。男孩子希望,我就是清貧的過生活,我就想要過我一般,我的生活模式。你看這個太太多了不起,看下去。所以這個少君,乃著短布裳,這個太太嫁到先生這邊來,與鮑宣共挽鹿車歸鄉里。這個鹿車就是我們的柴車。你可以想以前就有鹿在那邊,所以不只是西洋的Christmas有那jingle bell jingle bell,好幾個鹿在那邊跑,我們鹿車就是柴車。他就挽著柴車,非常認命的回去,去拜見婆婆。因為這是我住的地方,我的父母在這個地方,妳孝養他們,所以為鄉邦所稱。所以提甕,後來就用來稱頌女孩子,修行婦道能夠甘於貧困。
女同學,很抱歉,我們很多古代,所謂的《列女傳》,或者說,我們現在講的百孝行為,基本上都是講女生能夠盡婦道這個角度來看,男人社會為主。現在一樣,女生也可以當強人,好多CEO、好多總理都是女性的,所以各位妳可以好好的奮鬥出發,沒有問題。英國的首相,德國的首相,這麼一舉,到處都是。妳們不必那麼辛苦,不必挽著鹿車回去,但是孝奉公婆還是要,孝敬公婆還是要。我是每次讀到這邊,古代的女性都是這樣塑造,所以我們這邊還是這樣。
好,一個是提甕的標榜,各位,另外一個,他竟然沒有注,我覺得好可惜,他都注著壚是放酒罈的土墩,當壚就是指賣酒如何,好可惜,好可惜。各位誰都知道誰當壚?當壚應該是誰的故事?有沒有看我的講義?文君當壚。當壚它也是一個對象。各位這是假設,這邊的是爸爸替妳做主,給妳一些嫁妝的話,文君,司馬相如是自己的選擇,各位,也是一個賢婦的概念來看她。所以在當壚的第十三條,我就寫了,為了這個,我還附注了一個,皇甫謐《列女傳》所記孟光的故事,我們先看。說司馬相如知道卓王孫,有個女兒非常賢慧,偏偏新寡,他就到她家裡去,如果你看記載上,他彈那個琴曲叫做〈鳳求凰〉,那天卓文君就非常堅決的,決定說I do follow you,她沒有講英文,我在旁邊翻譯的,我就跟著你走。各位卓王孫氣得要命,我是有頭有臉的,妳怎麼可以這樣子?不但是這樣,他就下令封口,說我要斷絕援助妳。各位剛剛記得,桓少君的爸爸是用好多嫁妝給她,司馬相如的卓王孫是要斷絕,他不滿意女兒的選擇。這個女兒也不是省油的燈,like father,like daughter,不是,like mother,like daughter,你那麼剛烈,你的女兒也很剛,爸爸你不給我錢,都不讓我生活,我跟司馬相如快窮死了,我就在你家前面的街道上,開了一個豆漿店。每天一大早起來,各位,卓王孫是當地的鄉紳,有頭有臉的,女兒每天透早就出門,天色漸漸光,不是下田去,就是那邊當壚,兩個,跟司馬相如做得很愉快,那卓王孫整個臉都掛不下去。你看,他們就賣其車騎,買了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當壚這樣,他們開了酒店。說卓王孫看到女兒這樣,也自己拉不下,好了好了,你們不要吵了,我就順著你們,順著你們,收攤,收攤了。
所以兩個故事,都形塑一個女孩子的賢慧,一個自己的選擇之後,她能夠甘於清貧,一個選擇之後,她能夠跟司馬相如,我們課本上是相如,漢相如,我們是讀平聲的,那麼樣的講,所以兩個對比的那麼樣的敘述。


完整版文字請在facebook查看
地址:www.facebook.com/ciguangculture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