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 | 《富蘭克林自傳》:改變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傳記 | 《富蘭克林自傳》:改變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風靡兩百餘年的全球暢銷書,改變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聽書筆記 
這是著名的美國國父之一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傳記。《富蘭克林自傳》可以說是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餘年仍暢銷全球的奇書,被視爲美國精神讀本。這本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非常高,著名作家毛姆曾說,文學史上的自傳中,沒有哪本像《富蘭克林自傳》這樣具有經久不衰的趣味。
 
一、爲什麼《富蘭克林自傳》具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首先源於作者富蘭克林的特殊身份。富蘭克林,他是18世紀著名的科學家,避雷針、壁爐等等,都是他的發明;他還是美國啓蒙運動的開創者,美國革命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外,他還是出版商、印刷商,也是作家、學者。富蘭克林以開辦印刷廠和辦報起家之後,靠個人資產和影響力,投身城市建設和公民建設,爲後來的美利堅合衆國打下了建國的基礎。他給美國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遺產,而他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年完成的這本《富蘭克林自傳》,可以說是一份由美國獻給世界的禮物。
 
在書中,富蘭克林講述了自己的一生。不管是美國還是其他地方,人們都會認爲富蘭克林身上體現了新生的美利堅民族最優秀的品質。因此,這本書在世界各地都有讀者,父母以富蘭克林的方法來培育子女,年輕人則以富蘭克林爲榜樣奮發進取。
 
二、富蘭克林的人生履歷分爲哪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開始,講述富蘭克林17歲之前,在波士頓長大、求學,然後在印刷廠當學徒的經歷。
1717年,富蘭克林11歲的時候,他的哥哥詹姆斯從英國學習印刷業回來,在波士頓開辦了印刷廠。父親就把他送去印刷廠裏學徒。在辛苦的學徒工作之餘,富蘭克林利用印刷廠的便利,接觸並閱讀更多的書。後來,他偶然得到一份英國的《旁觀者報》,就利用那上面的文章來訓練寫作技能。在大約16歲的時候,富蘭克林還做出一項影響他人生的實踐:吃素。雖然富蘭克林並沒有成爲終生素食者,但是節制飲食確實磨練了他的品性。富蘭克林說,那幾年吃素給他帶來了很多好處:讓他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學習更加有效率。在那個階段,少年富蘭克林閱讀了大量相當深刻的哲學和歷史類書籍,像洛克的《人類理解論》,色諾芬的《蘇格拉底回憶錄》,以及《思維的藝術》《算術》等等,個人修養隨之提升。 
富蘭克林人生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從他17歲開始。他前往費城謀生,期間到過英國,20歲那年又回到費城,這三年是他爲將來獨立創業做積累的重要時期。
隨着個人閱讀、學習和實踐的深入,富蘭克林變得越來越有主見。1723年,17歲的富蘭克林來到了費城,找了一個印刷廠謀生,同時結交朋友,增廣見聞。1724年,富蘭克林18歲,他前往英國,繼續積累實踐經驗,也尋求未來創業的機會。在倫敦,富蘭克林先後在兩家印刷所裏當排字工人。到20歲時,他再度回到費城。 
接下去,富蘭克林要真正踏上做大事之路了。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三階段,他20歲開始創業,並取得成功。在這個階段,富蘭克林還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十三項美德”。
回到費城之後,原來的老闆給他提高了工資,讓他帶一批人。幹了一段時間後,富蘭克林認爲時機成熟,決定貸款創業。他剛剛20歲,但一下子就做了三件大事:第一,創辦自己的印刷所。第二,創辦自己的報紙。第三,成立了一個讀書俱樂部。
他說,我沒有時間休息,當我有了事業,有了家庭並養育了孩子,我不僅比以前更加堅持自我完善,而且,我開始追求一種道德上的完美。所以接下來,他列了一張“美德表”,總共包含了十三項美德,它們分別是:
 
第一,節制:吃飯不過飽,喝酒不過量;
第二,少說:不說於人於己不利的話,避免瑣碎的閒聊;
第三,秩序:每件東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辦事遵守定好的時間;
第四,決心: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決心要做的事一定做好;
第五,節儉:花錢要於人於己有利,決不浪費;
第六,勤勞:珍惜時間,不做無意義的事;
第七,誠實:心存良知與公正,戒除一切虛僞欺詐;
第八,正直:不做有損他人之事,只做對人有益之事;
第九,中庸:不走極端,別人倘若冒犯了你,只要正當,你就要容忍;
第十,整潔:身體、衣物及住所保持清潔;
第十一,寧靜:對待瑣事、平常事或者不可避免之事,絕不要煩躁;
第十二,貞潔:不要縱慾過度,傷害身體,切莫損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寧與名譽;
第十三,謙虛:要學習耶穌,學習蘇格拉底。
 
這個十三項美德,已經成爲膾炙人口的富蘭克林式成功法則,更被視爲美國文化精神的象徵。富蘭克林說,他制定了一份十三周計劃,每週着力培養一種美德,連續十三周,不管是做到了還是沒做到,他都記在本子上。
 
三、富蘭克林如何經營公益事業? 
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之後,富蘭克林把精力慢慢轉向公益事業中。在他二十四五歲的時候,他想把“十三項美德”推廣開去,他開始考慮,如何從個人的完善出發,幫助更多的人改善,進而,把北美殖民地上的人民粘合成一個道德共同體。爲此,富蘭克林具體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他想在自己創立的讀書俱樂部,推廣“十三項美德”。
第二,他堅持出版一本個人年鑑,名叫《窮理查年鑑》。 
第三,富蘭克林做成了一件惠及千秋萬代的公益事業:他從讀書俱樂部起步,着手興建了一個會員制圖書館。
綜上所述,可以說,富蘭克林在創業成功後做的這些工作,不管結果很成功還是未能如願,其最終目的都是推廣美德。後來,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能夠打贏獨立戰爭,建立美利堅合衆國,跟富蘭克林在民間所作的一點一滴美德推廣之功是分不開的:在道德上形成共識,促進了北美人的民族認同,使他們在獨立運動中顯現出了凝聚力和戰鬥力。
 
四、爲什麼說這是一份闡釋“美國夢”的經典文本?
當北美獨立戰爭進入尾聲,美利堅合衆國即將問世,有一位在巴黎的朋友又提出,這本自傳若能完成並出版,不僅能讓其他人以你爲榜樣,學習你的道德,更能讓英國人心服口服地相信,美國人的確是一個優秀的民族。
  
美國夢塑造了後來美國人的民族精神:敢於冒險,善於交往,自律進取,尤其是熱心於公益,富有公共精神。1736年,30歲的富蘭克林獲得全票通過,當上了州議會的祕書;第二年,他又出任郵政總局的費城代理人,從此他的報紙可以通過郵政系統來投遞,他在商業追求也能更緊密地和政治理想結合起來,互相促進。他做了一系列促進公共利益的事:創設了消防隊,資助了醫療系統,爲城市拉起了一支道路清掃力量,而在科學研究這方面,他做出的卓越貢獻連很多小學生都知道:比如,他發現了閃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他還發明了壁爐,等等。
 
而在積極介入公共事務的同時,他從沒忘記自我的完善。他學習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他經常下象棋,鍛鍊頭腦;他也拿錢出來捐贈給教會。即使在說到私事的時候,他都想着公共利益,例如,他說就在1736年,他年僅四歲的小兒子因感染天花而不幸夭折,讓他十分懊悔,因爲自己沒有及時給他接種牛痘,然後,他就呼籲每個父母都不要忽略這件事。
 
富蘭克林個人早已被定義爲一個真正的全才,一位對世界上的一切知識都有涉獵的、文藝復興式的知識分子,一位英雄般的人物,而大衆是永遠需要英雄的。英雄的名聲爲這本書增添了光彩,每個渴望上進的讀者,都很容易從這本書中找到自我完善的理由和動力。
解讀 | 雲也退
專欄作家,記者,譯者。著有《自由與愛之地》,譯有託尼·朱特《責任的重負》、E.薩義德《開端》以及《憂思中國》等。
播音 | 秋安
策劃編輯 | 周向榮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