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由|建築才會自由|EP.102 摩登生活中的建築自由|藝術很有事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生活自由|建築才會自由|EP.102 摩登生活中的建築自由|藝術很有事

❝ 我們不是只在講一個建築的故事,而是在講建築跟它那個時代的故事。❞

為了爬梳台灣1946至1983年的建築史,《藝術很有事》專訪了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從生活的角度來看建築,是他一直提醒的重要觀點。他同時也是臺北市立美術館正舉行之「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6-1983」展的策展顧問。

《摩登生活中的建築自由》這一專輯,精選介紹戰後現代建築時,受訪者也都與他們介紹的建築關係匪淺。例如,新竹北埔家姜阿新洋樓的後代姜蒂玉,分享了她兒時在洋樓中的生活回憶,他們家的大門也經常敞開,其實是北埔人的大客廳。費格德神父青少年及接受神學教育時,都住在台南市碧岳神學院(今碧岳牧靈中心),他清楚知道善用在地精神與建材的聖堂格局至今不變,並是走在前頭的綠建築。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薛丞倫,在該校念書時即經常出入總圖書館(今未來館),享受優秀的開放空間與自然照明。這是台灣相當早高明運用水平、垂直等現代設計手法的大型建築,興建至今65年,現在來看依然不過時。北市萬年商業大樓當年時髦引進的國外貨品、西式餐點等,則是王俊雄等人少年時初嘗洋滋味的好去處。

是生活的點滴,拉近了這些經典建築與我們距離。「建築與生活文化的關係,基本上是互為辯證。建築建立了一種生活文化,我們的生活文化也影響了建築發展。」「摩」展另一位策展顧問吳光庭在本片中解釋。

隱藏其中的關鍵字,是「自由」。不同類型的建築群,完工年分或有重疊。但總的來說,下一個階段的設計幾乎都有些對上一代的反抗,只是不明說。在我們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生活逐漸自由,建築也才會自由。反之亦然。

循此脈絡來看本片、到北美館欣賞此展,略依年分漸次欣賞我們建築的演變,相信更能看出那人與空間慢慢的解放,領會到王俊雄所言,「建築作為一種藝術、或是設計作為一種思想跟方法,它的力量在什麼地方。」

____

*片尾字幕更正並致歉:
感謝 黃雍熙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