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聖龍,顧冠仁: 《東海漁歌》- 上海民族樂團; 指揮: 何無奇 (訂購 CDR 詳情請看此影片說明 video description)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馬聖龍,顧冠仁: 《東海漁歌》- 上海民族樂團; 指揮: 何無奇 (訂購 CDR 詳情請看此影片說明 video description)

這些黑膠唱片轉錄有其獨特的音質, 樂迷覺得有需要訂購這 CDR, 可給我留言, 每隻 CDR 收取的費用是 HK$50 (包香港本地平郵)。
(香港的錄音版權期限是50年, 所以那些在50年前出版的唱片, 都是可以合法翻錄的, 這些都是過了版權期限的錄音。)

我已把一些黑膠唱片轉錄輯成 CDR, 有關CDR的情況, 可到以下網頁瀏覽
http://hkmusicparadise.atwebpages.com...
------------------
《東海漁歌》[Donghai Yuge] "Fishermen's Song of the Eastern Sea"
作曲 (Composed by): 馬聖龍 [Ma Shenglong],顧冠仁 [Gu Guanren]
演奏 (Performed by): 上海民族樂團 [Shanghai Minzu yuetuan] (Shanghai Chinese Orchestra)
指揮 (Conductor): 何無奇 [He Wuqi]

錄音日期: 1960年 (Recorded in 1960)

Digitized by Patrick Wong
from LP: Art-Tune Records (藝聲唱片) ATC-127 《東海漁歌》- 民樂合奏 [《Donghai Yuge》- Minyue Hezou] ("Fishermen's Song of the Eastern Sea" - Traditional Ensemble Music)

---

《东海渔歌》是马圣龙、顾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民乐合奏曲。又稱東海龍宮,以浙江民间音乐为素材,着重使用锣鼓等打击乐器。

全曲分4部分,演奏时间约11分钟:

黎明时的海洋
以散板的引子開始,接輕快的小快板。

渔民出海捕鱼
由歌唱性的慢板,接帶有節奏的快板。

战胜惊涛骇浪
表現漁人在海上與海浪進行搏鬥之驚險場面。

丰收欢乐而归
樂隊逐漸進入合奏,在興奮熱烈的高潮中結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东海渔歌)

---

  民樂《東海漁歌》寫於建國十年,絕對是經典!當然,它還是典型的標題音樂,在樂隊總譜裡,也標有四個樂段的標題:

一 黎明的海洋
二 漁民出海捕魚
三 戰勝驚濤駭浪
四 豐收歡樂而歸

這樣的標題音樂是比較容易欣賞的,但也似乎比較幼稚,就像為小朋友寫的《龜兔賽跑》(這首名曲現在倒似乎沒有甚麼人知道),幾乎細小至單一樂句,都可以指出是在描寫甚麼情節。比方說,《東海漁歌》裡兩段笛子的散板獨奏,都是表現風和日麗……等等。慣聽西洋古典音樂的人,對於這種標題音樂,或會不屑。

  撇開標題不標題的問題,如果從音樂創作角度來看,民樂《東海漁歌》的手法是有很多讓人稱奇之處的。

  以節拍來說,開始是散板,然後是二拍四,但在某些吃緊的樂句處,竟混進了幾個一拍四,而在第四段「豐收歡樂而歸」,在以二拍四為主的同時,多次插入三拍四的雙短句,這些混合節拍的使用,實在大異於西洋音樂的節拍觀,但卻又是用得這樣奇警,不如此不足以表現情緒與氣氛。此外,樂曲中段屢次「突慢」又「原速」,這種速度變化筆者覺得也是很「散點透視」的。

  從旋律上看,第二段「漁民出海捕魚」事竟過三,把以純五聲音階寫成的主題展現了五次,不過,由於每次的配器都不同,而且最後兩次是放慢來奏,旋律還略作變化,所以縱是奏了五次,還是像聽得不夠似的。

  依樂譜,「戰勝驚濤駭浪」一段是從第二頁樂譜的第五行開始,但筆者覺得,在第一頁樂譜末四行開始,已經在描寫遇上大風浪了!為了描繪與風浪的緊張搏鬥,作曲人成功借用民間音樂裡「層遞+漸縮」的手法,也就是每遞進一層,樂句就砍短一些,使情緒越見緊張,這使用「層遞+漸縮」的手法的具體樂句可見第二頁樂譜第二至第四行(其實這裡還使用了「句句雙」)。此外,這小段落裡,加上人聲高喊「嗨喲」亦是一奇。

  筆者覺得,56及其移位的12、23都是「戰勝驚濤駭浪」一段的重要主題之一,雖然短得只有兩個音,作曲人卻是以此來表現漁民的不畏風浪的堅毅沉着精神。尤其是把這短小主題處理成弱起而短促的音型:12 56、23 56(藍色音符是低音,紅色音符是高音,下同),堅毅沉着的感覺就更強烈,而從12 56進展到23 56,情緒的層次亦遞進一大步了。

  「戰勝驚濤駭浪」還有另一個重要主題:3312,1216,它是一對上下句,以「突慢─原速」的變化速度呈現,是緊張搏鬥之際的縱情浩歌,從容不逼的互相號召鼓舞,它與短小的及密集緊迫的音符成一對比,卻又那樣渾然一體,成功地表現了漁民豪邁的一面。

  《東海漁歌》在音樂上可談之處還有很多,但這裡實在不適合深入地談,所以,說完了上面那些,也該停一停了。而對筆者來說,年青時候初加入中樂團體,奏的就是《東海漁歌》,那時,能奏這首樂曲的香港業餘樂團是絕不簡單的了。想當時,我只是負責與鼓手合作,用滾筒子壓在大鼓上,於是輪起鼓來那暗啞的鼓聲便有點似風聲。

  《東海漁歌》亦是粵語武俠片愛用的配樂,對港人來說又別饒意義,因此周星馳的《功夫》,自然不能不用!而且還用了三次。

(民樂《東海漁歌》-黃志華-ChinaUnix博客

http://chinaunix.net/uid-20375883-id-...)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