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預製菜!一年狂攬100億!日本餐飲巨頭,披上西餐皮在中國佈局20年,成為中年人解壓聖地!窮忙族的福音 !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全是預製菜!一年狂攬100億!日本餐飲巨頭,披上西餐皮在中國佈局20年,成為中年人解壓聖地!窮忙族的福音 !

餐飲業不好幹,今年格外難。

往年到了暑假、中秋端午等假期和節假日,還能回回血。

但今年,客流嚴重下滑,餐飲的旺季似乎也消失了……

一個餐飲老闆吐槽:“現在不掙錢了,連西裝都買不起,只能穿短褲。”雖是一句玩笑,倒也十分應景。

2024年上半年,全國105.6萬家餐飲企業倒閉,接近2023年的總和,2022年的兩倍。

海底撈、九毛九、小南國、唐宮等知名企業淨利潤全部下滑,從“窮鬼套餐”爆改成中產定位的呷哺呷哺更是虧損2.73億。無數作為“毛細血管”的餐飲小店,面對不斷上漲的房租、食材、人力等成本,以及冷冷清清的門店熬著熬著就倒閉了;

當國內餐飲界哭著喊著不賺錢時,有一家日本企業早已賺得盆滿缽滿。早在2003年就進入中國,幾乎失去20年裏,卻逆勢瘋狂擴張、大賺特賺。同期銷售額同比增長24%,達到70億,淨利潤翻了3倍,創下歷史新高。這樣的營收和利潤,很難想像來自一個日本的平價西餐品牌——薩莉亞。


進入中國市場比"開封菜"晚16年,比"金拱門"晚13年,比吉野家晚11年,可就別人虧損時它卻盈利;

其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報告期內,公司營業利潤同比去年猛增105.8%至人民幣6.9億元,中國市場占比七成。報告期間,中國大陸門店數量由373家擴張到415家。

而且,亮眼的不只是業績,還有口碑。

“這哪里是薩莉亞,簡直是聖母瑪利亞”“它是我人生第一家西餐廳”“便宜到可以閉著眼睛隨便點”……

很多消費者甚至自稱“薩門信徒”,在網上求薩莉亞來自己的城市開店。

薩莉亞爆火的秘密是什麼?它還會繼續擴張嗎?其社長松穀秀治的回答是:

“中國部分地區的消費觀念與日本90年代類似,低價受到歡迎,我們計畫把當年日本市場快速成長的經驗,在中國重現。”



1967年,薩莉亞創始人正垣泰彥,在日本千葉縣開了一家傳統西餐廳,但生意慘澹。屋漏偏逢連夜雨,幾個小混混在店裏打架引發火災,薩莉亞化為灰燼。

窮則思變,正垣泰彥決定將薩莉亞的定位改為新興的意式料理,重新開店,並且一路降價。

打7折,反響平平;打5折,差強人意;直到打3折,門口排起了長隊,客流量從20位變成800位。

這場火災,不僅讓薩莉亞在物理上浴火重生,也讓它在商業上破繭成蝶。

從此,“性價比”成為刻在薩莉亞骨子裏的基因。


進入七八十年代,薩莉亞雖然生意紅火,開了幾家分店,但正垣泰彥並不滿足,他心裏藏著一個計畫:用60年時間,開滿1000家薩莉亞。

當時的日本,泡沫經濟氾濫、浮躁風氣彌漫,薩莉亞長達60年的規劃在同行看來過於漫長,其低價也常常被蔑視,但正垣泰彥堅持只做直營,嚴控品質且保持低價,哪怕利潤少、擴張慢,也不做加盟、不偷工減料、不加價。

1985年9月22日下午4點30分,美國紐約廣場飯店裏,日本財務大臣竹下登與美、德、英、法四國代表,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還在睡夢中的日本人沒有意識到,一個繁華時代就此落幕。


隨後幾年,日元持續對美元升值,房地產泡沫被戳破,日本陷入長期通縮的泥淖,GDP增速從80年代平均4.6%降至90年代平均1.1%。

宏觀數字下,是無數家庭收入下降,遍地開花的商場紛紛倒閉。

暢銷書架上熱銷的《日本第一》《日本可以說不》,也默默換成了《日本還是第一嗎》《太陽也會西沉》。

習慣了高增長時期“水草豐美”的企業家,突然進入到滿眼荒涼的“無人區”,每個人都很迷茫。

但危與機從來都是相伴而生,消費主義跌落神壇,也意味著性價比為王的時代來臨了。

堅信性價比會有大市場的正垣泰彥,終於等到自己的大時機。

在同行紛紛倒閉裁員的時候,此前被認為規劃過於漫長,而且行動也慢的薩莉亞突然提速,展露出“激進”的一面。

從1967年到1994年,薩莉亞用了27年時間才開滿100家門店,但在1995年後,它平均每6天開一家店,到2000年,門店增加到400家。

1999年,薩莉亞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充足的資金讓其藍圖得以繼續展開,畢竟60年規劃,如今也才過半。

下半場,正垣泰彥要帶薩莉亞邁出國門。


如此迅猛的逆勢擴張,資金從何而來?

答案是“摳”。

在過去的27年裏,當各大餐飲品牌忙於跑馬圈地之時,薩莉亞悄悄採取了一系列手段,把餐飲的三大成本:房租、人工、食材,都“摳”到極致,從而積累了逆勢擴張的本錢。

首先是獨特的選址。當時其他餐飲連鎖常見的選址方法是“111策略”,即一流城市、一流商圈、一流地段,這樣可以最大化客流,但租金也會水漲船高。

薩莉亞做了一點改變,採用“113策略”,首先選取一流城市的一流商圈,確保客流量充足,然後在這樣的商圈裏專挑地下層、角落處等三流地段,確保了低租金。

這裏的關鍵點,是薩莉亞的高性價比自帶流量,它的位置雖然有點難找,但顧客願意多走幾步,進而彌補了地段的不足。

這個選址上的微妙改動,讓薩莉亞的租金成本降至營業額的13%左右,遠遠低於同行。

如果你留意今天的海底撈、名創優品,就會發現它們的選址往往也是採取“113策略”,保證了高客流,也實現了低租金。

第二,在門店運營上,薩莉亞採用近乎“變態”的精細化管理,甚至專門成立“工學部”來研究如何降本增效,這在當時的餐飲企業裏極為罕見。

工學部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助門店“爭分奪秒”。

比如,後廚沒有一把菜刀、一位廚師,由中央廚房配送菜品,門店簡單加熱即可上桌,一個不懂烹飪的員工,只需1分鐘就能做好一道義大利面。

為了加快收餐的速度,員工不用託盤,改為直接用手端走,因為經過反復實驗,不用託盤可以平均節省8.6秒。

工學部還時常有些小發明,他們發現使用吸塵器打掃衛生需要1個小時,就發明了“一按就出水”的拖把,還要求員工用“U字形”拖地,這樣就沒有一處地面是被重複打掃的,清潔時間被縮短至30分鐘。

薩莉亞算過一筆賬,員工每1秒工資=0.22日元,節省員工時間,就可以減少雇員、降低成本。

一個300平米的店面,薩莉亞只需4個員工即可,而同等面積的必勝客需要15名員工。

第三,自建供應鏈。食材在工廠加工之後,會統一匯總到中央廚房烹飪,再配送到門店。

放到現在,你完全可以說薩莉亞是“預製菜之王”。

而且它比一般的預製菜企業做得更徹底,蔬菜和大米都是自有農場種植的,肉醬由自建工廠生產,甚至連生菜、番茄的種子都要親自培育,一個餐飲企業硬是幹了農業科技公司的活。


這個垂直整合模式在當時看起來又笨又重、實屬另類,也是早期的薩莉亞緩慢的重要原因,但這種做法去掉了中間商賺差價,把薩莉亞食材成本降到35%左右,低於同行的40%。

通過上述一系列組合拳,薩莉亞把房租、人工、食材這三大成本“摳”到極致,在確保低價的基礎上,仍然有超過60%的高毛利,從而積累了充足的資金。

而且,它也是在為未來的快速擴張打基礎,是通過現在的慢,夯實自己的資源和模式,進而置換未來的快。

這種精密的管理風格,或許和正垣泰彥畢業於物理專業有關,他做生意就像在解一道複雜的物理題。

不過理工男的背後,有一個溫情的願景:

我想讓那些不太寬裕的爸爸帶著女兒來到店裏,也可以說:“想吃什麼隨便點!”

當時有一個現象很有趣,一般的餐廳客流高峰都在週末,工作日則是低谷,但薩莉亞在工作日也一樣顧客盈門,原因是商場員工會把薩莉亞當成“員工食堂”,畢竟它足夠便宜,這樣就使得門店可以熨平工作日的波谷。

90年代,日本消費市場從奢靡回歸理性,湧現出大創、優衣庫、唐吉訶德等企業,它們和薩莉亞一樣,都是高性價比的翹楚,它們有一個相似的哲學:“天晴才要修屋頂”。

經濟繁榮期,這些企業像是“班裏不出色的學生”,業績增長平穩,門店擴張緩慢,默默積累自己的運營能力和供應鏈能力,“修好屋頂等雨來”。

等到經濟衰退的暴雨來臨,同行們都在斷臂求生,它們則展露出自己的雄心,瘋狂擴張、熨平波谷。

在低欲望的平成時代,薩莉亞就是這種熨平波谷的翹楚。


2003年,薩莉亞在上海天鑰橋路開了中國第一家店。

想像中的人潮洶湧未能出現,中國首店根本沒什麼客流。

這時候有兩種聲音出現。

中國區負責人認為應該提價,做中高端市場,和必勝客搶生意。另一種聲音則相反,同為企業家的日本家居連鎖巨頭NITORI創始人似鳥昭雄則認為,應該降價吸引客流。

這種場景和當年薩莉亞創業初期如出一轍,只不過此刻的正垣泰彥多了一分篤定:“如果註定會倒閉,索性就像創業初期一樣,進行大膽降價,如果因為降價倒閉,我的心情反而好受些。”

於是薩莉亞又一次施展價格魔法:打5折,客流依舊稀疏,乾脆打3折,客流量從100人躥升至3000人,甚至有人排隊一整天。


後來有上海居民回憶,這家薩莉亞每天傍晚都會排起幾十米的長隊,持續了好幾年。

性價比,是全球消費者都聽得懂的語言。

但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之後的很長時間內,薩莉亞依然沒有急於擴張,而是以平均每年新增約20家店的速度緩慢推進,同時在廣州投建工廠,逐步積累供應鏈能力。

對比與之類似的味千拉麵、吉野家等餐企的大肆擴張,薩莉亞顯得跟不上節奏。

所有經濟體的發展都有高低起伏,繁榮時期的薩莉亞顯得落寞,但也就在落寞中,如同當年在日本一樣,它等到了屬於自己的時間。

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消費觀念逐步回歸理性,成分黨走紅、國產平替熱銷、滿減攻略爆火。

吉野家、味千拉麵這些過往的贏家紛紛降價,必勝客推出新品牌“WOW”,被消費者戲稱“翻版薩莉亞”。

蜜雪冰城、米村拌飯、瑞幸等一批本土性價比品牌破殼而出,這和當年日本的消費市場有些相似。

默默耕耘了20年的薩莉亞因此提速,再一次展現“激進”的一面。

2023到2024一年時間,薩莉亞在中國大陸新增42家門店,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至人民幣25億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3%至人民幣4億元。

而2025年,它則要新開136家門店,重點發力中國市場。2026年,薩莉亞在廣州投資的新工廠也將正式啟用,為中國1000家店做支撐。

只看一年,你會覺得它很慢,再看五年,它還是不快,但如果看二十年,你會發現它已經走到了前面。在變化莫測的商界,這種競爭對手,最不能忽視。

軟銀總裁孫正義講過一個“時間快車理論”,經濟發展如同一輛飛速行駛的列車,依次駛過美國、日本、中國、東南亞……這些國家會重複類似的經濟週期。

週期的波動會帶來消費觀念的更迭,從追求消費主義到回歸價值理性。這種現象一直在不同國家輪番上演,70年代的美國、90年代的日本、當下的中國,無不如此。


薩莉亞的成功,也為餐飲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即使在困難時期,只要找准定位,堅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依然有機會實現逆勢增長。

對於消費者來說,薩莉亞的成功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它的存在,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高性價比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餐飲市場的價格體系。

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像薩莉亞這樣的企業,無疑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喘息的空間。


薩莉亞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所有餐飲企業都應該走低價路線。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特定位和核心競爭力。關鍵在於找准自己的市場位置,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和提升。

薩莉亞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成功,更是一種經營理念的勝利。它告訴我們,在任何市場環境下,始終堅持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才是企業長青的秘訣。

無論是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還是通過創新提升用戶體驗,核心都是要讓消費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價值。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薩莉亞用20年的時間,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商業的長期主義。真正的商業成功,往往需要耐心、遠見和持之以恆的努力。

02:22 性價之王
05:16 以慢換快
09:57 複刻奇跡
13:07 反思
#薩莉亞#餐飲業#中國經濟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