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仁、論孝、論君子 論語 廣東話 朗讀 DSE 十二篇文言文 香港中文教材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論仁、論孝、論君子 論語 廣東話 朗讀 DSE 十二篇文言文 香港中文教材

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第四)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長期處身窮困的環境,不可以長期過安樂的生活。有仁德的人安於仁德,有智慧的人實行仁德。」

2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第四)
孔子說:「富有和顯貴,這是人人盼望的;如果不是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便不接受。貧困和微賤,這是人人厭惡的;如果不是用正當的方法擺脫它,便不逃避。君子拋棄了仁德,怎樣成就君子的聲名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離棄仁德,就算在倉卒、匆忙的時候也必定堅持仁德,在窮困、受挫折的時候也必定堅持仁德。」

3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第十二)
顏淵問怎樣實行仁。孔子道:「約束自我, 使言語行為都合於禮,就是仁。一旦做到這樣, 天下間的人都會讚許他是仁人。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靠別人嗎?」
顏淵道:「請告訴我一些實行仁德的條目。」孔子道:「不合禮的事不去看, 不合禮的話不去聽,不合禮的話不去說,不合禮的事不去做。」顏淵道:「我雖然遲鈍,請你允許我去實行這番話。」

4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有節操的人和有仁德的人,不因為貪生而損害仁義,只有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成全仁義。」
論孝

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第二)
孟懿子問如何是孝。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
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問我盡孝之道,我回答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說: 「這是甚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健在時,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依規定的禮節安葬他們、祭祀他們。」

6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 何以別乎!」(《為政》第二)
子游問如何是孝。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子,只說能事奉供養(父母)。至於狗、馬都能夠得到(食物來)飼養,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這跟飼養狗、馬有甚麼分別呢?」

7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 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第四)孔子說:「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婉言勸諫;看到自己的規勸沒有獲父母接納,仍要恭敬地對待他們,不冒犯他們;因多次勸諫父母而勞苦,但不會怨恨。」

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第四)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能夠不時時刻刻記掛心上。一方面因(父母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因(父母年事已高)而恐懼。」

論君子
9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的也不穩固。(行事)以忠誠和信實為主,不要結交(品德)比不上自己的人。有了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

10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述而》第七)
孔子說:「君子心境舒坦寬廣,小人經常憂愁恐懼。」

11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第十二)
司馬牛問怎樣才算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再問:「不憂愁,不恐懼, 這就是君子了嗎?」孔子說:「自我反省而不感到羞愧,有甚麼值得憂愁恐懼呢?」

1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第十二)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做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小人與此相反。」
13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第十四)
孔子說:「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

14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君子做事以合義為原則,依照禮節來實行它,以謙遜的語言說出它,以誠實的態度完成它。」

15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君子擔憂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賞識自己。」

16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別人。」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