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今天要為您解讀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當你的孩子搶走了其他孩子的玩具時,你會怎麼辦呢?你可能會以各種方式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反應,比如對孩子說乖聽話,把玩具還給小朋友。媽媽給你買一個新的。你也可能用家長的權威控制威脅他。我數到三下。123。你也可能選擇不理踩這種情況。覺得小孩子們之間這些打打鬧鬧很正常,不必在意。
不過大多數時候,這些方法全都不管用,為什麼呢?這些方法之所以不管用,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你在替孩子思考。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思考,小孩子也是如此。所以父母應該做的不是教孩子思考什麼或者做什麼,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從而讓他們能自己解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對此本書的作者提出了一套技巧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套技巧就是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中文是人際認知問題的解決。是不是聽著不太好記呢?作者想到ICPS方法是用來指導孩子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的。他希望孩子遇到問題,能大聲說出,我能解決問題,所以ICPS的中文可簡單理解成我能解決問題。本書作者莫納舒爾是美國亞拉尼大學的心理學專家,也是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專家。他的老本行就是研究孩子心理和行為的。現在,他也經常兼任心理健康和預防青少年行為問題的媒體顧問。他最有名的研究成果就是設計出ICPS訓練計畫。這為他贏得了四項美國的國家級大獎。美國還曾經在多個大洲推廣ICPS訓練。ICPS訓練的目的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其最重要的特點不是教給孩子思考什麼或者做什麼,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從而讓他們能自己解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那樣做。
幫助孩子明白問題所在,思考真正的解決方法有哪些?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小明的媽媽在學習過ICPS(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後,是如何幫助孩子思考搶玩具的問題的。媽媽問小明。老師告訴我,你又搶玩具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問題是媽媽讓小明認識問題。小明說,小強拿了我的玩具,又不肯還給我。媽媽接著問。你當時為什麼一定要拿回來呢?可以感覺到媽媽在瞭解更多的資訊。小明解釋說,因為他已經玩了很長時間了。現在小明的媽媽瞭解到一些情況。如果他只是要求兒子分享,是瞭解不到這些情況。而現在,他瞭解到,從兒子的角度來看,他已經分享了自己的玩具。對話結束,我們接著往下看。媽媽說。你那樣搶玩具,你覺得小強會有什麼感覺啊?這是媽媽在幫助孩子考慮其他孩子的感受。小明說。小強很生氣,但是我不在乎,因為玩具是我的。媽媽接著問。你搶玩具的時候,小強做什麼了呢?這是媽媽在幫助孩子思考行為的後果。小明說。他打我。媽媽又問。那你有什麼感覺?這一次,媽媽是在幫助孩子思考自己的感受。小明氣鼓鼓的說。我很生氣。媽媽又說。你生氣,你的朋友也生氣,並且他打了你。你能想一個,你們倆個都不生氣,而小強也不會打你的方法拿回玩具嗎?小明想了想說。我可以請他把玩具還給我。媽媽問道。那樣的話可能會發生什麼呢?小明說。他也許會說不。媽媽接著說。是的。他可能會說不。那你還能想到什麼別的辦法呢?
小明又想了想說。我可以讓他玩我的別的玩具。媽媽稱讚說,好主意,你想到了兩種不同的方法。從這一段對話我們可以看出,小明的媽媽沒有用他認為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他沒有告訴兒子要學會分享,也沒有向兒子解釋他為什麼不該搶玩具。而是把關注的重點從小明搶玩具這一問題轉變成了另一個新的問題的解決辦法。也就是小明要如何拿回他的玩具。小明的媽媽幫助兒子思考了他自己以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為後果以及其他的做法。這位媽媽是在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他是在用解決問題的方式與孩子談話。這就是作者所說的ICPS(我能解決問題)的對話法。作者認為,一個完整的我能解決問題的對話可以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明確問題的重點,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找到更多的解決辦法。還有思考可能的後果。作者在書裡著重強調其中的第一步。明確問題的重點是最基礎的一步。這裡說的問題重點必須是合情合理的。並且是父母和孩子都能認同的。後續解決問題的步驟都是圍繞這個重點展開的。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媽媽分配孩子做家務,要他每天把自己房間的垃圾倒掉。沒想到,孩子因為怕黑,不敢一個人去倒垃圾,就把垃圾藏在床底下。這裡真正的重點是什麼?在孩子解釋之前,媽媽可能以為是孩子在偷懶。媽媽很生氣。假如他命令孩子一定要扔掉,就算孩子這次硬著頭皮去扔了,下回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這個問題會沒完沒了。本質上是孩子對偷懶這個重點不認同。所以他也沒有想解決問題的意願。那麼在這裡我們可以換一個重點。媽媽要孩子倒垃圾,本意是想讓他做點家務,培養責任感。有沒有其他方法培養責任感呢?比如說如果重點變成了孩子,可以為這個家做點什麼。這應該是父母倆都可以接受的重點。找准了重點以後,孩子主動想了辦法。我可以去喂魚。那問題就解決了。這樣處理問題還有一個好處,作者認為,如果辦法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他就會更願意去做。因為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孩子會相信這是一個好辦法。在剛剛說的例子中,如果是媽媽替孩子說,要不然你去喂魚。效果肯定不如孩子自己提出來好。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不例外。雖然他們還不夠成熟,需要大人的指導。但他們也不喜歡完全聽從大人的要求,也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像一個人,明明雙腿健全,你偏要抱著他走路。肯定會感到很不自在。要想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先把情緒放一邊,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真正的重點是什麼?找到雙方都認同的重點。孩子才願意自己思考如何解決問題。ICPS(我能解決問題)訓練後,作者跟進調查了許多孩子。發現較早開展訓練的孩子,不僅比同齡人更善於解決問題,性格也更開朗,甚至學習成績也更好。可能很多父母已經躍躍欲試了,而想要跟孩子馬上討論具體的某件事。但是作者偏偏花了大半本書的篇幅來討論ICPS的基礎訓練。包括字詞遊戲識別、表情遊戲學習更多的連接詞。他們看上去好像和社會能力沒關係,真的有必要訓練嗎?拿最簡單的字詞遊戲來說吧。其實ICPS(我能解決問題)訓練中的字詞遊戲,就像背99乘法表,是整個訓練的地基,必須打牢。那這個字詞的遊戲怎麼訓練呢?這些詞是成對出現的。比如是和不是 ,之前和之後 ,相同和不同 這些相反的關係。家長可以拿這些詞和孩子造句子。比如就拿是和不是來造句子。孩子可能會說,我是一個男孩子,不是電線杆,不是小兔子。這些相反的關係,可以讓孩子有個初步的印象。你可能覺得這些詞語我家孩子都會說。但有的時候會說,不代表真正理解了。在作者最開始設計ICPS(我能解決問題)訓練的時候,曾經去一個幼稚園做實驗。他找來六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要求孩子們多想幾個不同的答案。不管他怎麼解釋,孩子們總拿同一個答案來回答他。作者半天才搞明白,原來孩子們不理解 不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孩子學習語言靠的是模仿。我們經常會聽到,從孩子嘴裡冒出大人說過的話,比如天暗了,出門帶把傘。大人說這句話,是在陰天時說的。孩子模仿這句話,可能是在一個平常的傍晚說的。我們聽到會覺得很有趣。但這也是反映出孩子會說一句話,跟他理解了一句話,是不能完全劃等號的。所以作者認為,ICPS(我能解決問題)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要進行字詞訓練。不光要讓孩子會說,還要幫助孩子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才能在後續解決問題的時候靈活應用這些詞。
這才算是把模仿學來的詞語真正變成自己的詞語。ICPS(我能解決問題)的基礎訓練,還有一些循序漸進的訓練。比如,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找到更多的解決辦法,還有思考可能的後果。那這些我將在下周為你繼續講解。

生育 養育 親子相處 親子溝通 副食品
成長 教育 兒童健康 兒童心理 兒童理財
我的頻道會分享以上內容的心法與實際技巧
若你對以上育兒相關議題感興趣
這裡將會是你最佳選擇
希望幫助你達到更好親子關係
現今社會生兒 育兒非常不容易
我老婆一開始懷孕碰到許多問題
生產後 養育 教育更是一堆理念的差異衝突
父母對孩子教育方式百百種
分享給大家養兒育兒好經驗和方法
我是一個2寶爸
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自己閱讀許多文獻
就為了給下一代相對較好的方式
育兒沒有制式化的適用在每一個小孩身上
只能說我給你一個60-70分的樣本
父母再針對每一個小孩去做細微調整到70-90分
但你也不要想達到完美100分
因為很多事不可能如你所想
大家一起加油
包含我也還在充實自己 加油ing中
一起努力當個合格的父母即可
很高興我們有緣在這相遇,我相信這緣份能夠讓我幫助到你
相信我們只要做一些改變,你們親子關係就會變得不一樣
相信我 相信你自己 我們一起改變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