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video2dn
  • Сохранить видео с ютуба
  • Категории
    • Музыка
    • Кино и Анимация
    • Автомобили
    • Животные
    • Спорт
    • Путешествия
    • Игры
    • Люди и Блоги
    • Юмор
    • Развлечения
    • Новости и Политика
    • Howto и Стиль
    • Diy своими руками
    • Образование
    • Наука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ие Организации
  • О сайте

Скачать или смотреть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粵語版)199上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K Buddhist Education Foundation
  • 2022-11-17
  • 51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粵語版)199上
  • ok logo

Скачать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粵語版)199上 бесплатно в качестве 4к (2к / 1080p)

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скачать бесплатно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粵語版)199上 или посмотреть видео с ютуба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

Cкачать музыку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粵語版)199上 бесплатно в формате MP3:

Если иконки загрузки не отобразились,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у вас возникли трудности с загрузкой, пожалуйста, свяжитесь с нами по контактам, указанным в нижней части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video2dn.com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粵語版)199上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粵語版)199上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零五頁倒數第三行,「庚九、莊嚴妙樂」。下面有五願,這是第三十七願,「衣食自至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這一段容易懂,是我們日常生活。在這個世間,為日常這些瑣碎的事情要費很多心思,要費很多時間,沒有法子離開的。阿彌陀佛想到了,到極樂世界給我們一切方便,『隨意即至』,想什麼什麼就現前,不需要一點操心,這得大自在。需不需要儲藏?不需要。用過不要就不見了,就沒有了;需要用的時候,想什麼,什麼就來了,這真叫得大自在。看念老的註解,右面經文第三十七,「衣食自至願」。「飲食衣服見《宋譯》」,這是說經文的來由都有根據的。『種種供具』,這一句《唐譯》的,「又《漢譯》第二十三願曰:我國諸菩薩欲飯時,則七寶缽中,生自然百味飯食在前,食已」,吃完了,空缽自然就不見了。所以也不要去洗刷,也不需要找個地方去放它,它就沒有了,要用的時候它就來了,不用的時候就不見了。這個道理我們世界的科學家知道,知道有這種可能,但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做到,這就是能量跟質量的轉變。能量在宇宙當中遍滿一切時一切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物質是能量變的,我需要就變現出來,我受用,用完回歸能量,沒有了。能與量的轉變,科學家知道有這個可能,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法。從這個地方看,極樂世界的科學比我們進步,我們這裡做不到的,它那可以做到,確確實實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隨心所欲。住的房子,想大它就大一點,想小就小一點,想什麼樣子它就變什麼樣子,不要就沒有了,一點都不礙事。《吳譯》第十四願跟這個講的相同。「又《魏譯》第三十八願曰: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擣染浣濯者,不取正覺。」衣服不需要裁縫,它也不會骯髒,所以也用不著洗衣服。洗衣服也是很麻煩的一樁事情,現在雖然用機器,比過去人工要進步多了,可是機器也很麻煩,總是不能盡如人意。極樂世界這樁事情解決了,確實盡如人意,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今經備集五譯文義」,完備會集五種譯本的文字,「結成此願,名為衣食自至願」,結得好。
  「如《會疏》釋《魏譯》曰:佛本何故興此願」,阿彌陀佛他本著什麼意思發這個願?四十八願是他發的。這經上說的,「見或國土」,我們相信這些事情不僅僅是這個地球上有,十方諸佛剎土有這些衣食住行的事情一定不少,很多,這是眾生沒福,「為衣食故,苦役萬般。四時不寧處,一生疲貪求」,疲是疲勞,貪求。這是阿彌陀佛的慈悲,眾生為衣食住行造不少業。下面就給我們點出來,「何況禾下喪數千生命」,這就是種植糧食,你看現在用農藥、用化肥,殺的這些小蟲不止數千,大量的殺生。但是害蟲是殺了,益蟲也殺了,糧食雖然多收了一些,糧食裡面帶的有毒素,人要是常常吃這種食物,慢慢就變成病毒。所以經上講「飲苦食毒」,我們現在看到了。在沒有發明農藥之前,沒有感覺,現在看到農夫都用農藥、都用化肥,看到這句經文感觸很深。「鑊中」,鑊是鍋,大的鍋,就像鼎,鑊是沒有腿的,鼎是有三個足,沒有足的稱鑊。鍋裡頭,大鍋,殺無量蠶子,這是取絲,取蠶絲,殺多少蠶子。這一件絲綢的衣服,多少蠶絲編織成就的。前面講吃的,這裡講穿的,每一天吃的、穿的都跟眾生結多少冤仇!佛菩薩知道,非常可怕。「依之沈迷無涯,受苦無窮」,這是人間相,佛看得很清楚。「是故願言」,阿彌陀佛發的大願,「我土聖眾」,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這裡面所住的聖眾,只要是往生極樂世界都稱為聖眾。為什麼?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前面念過,第二十願裡頭,「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所以叫聖眾。不但實報土是聖眾,方便土也是聖眾,同居土還是稱聖眾。我們對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真正覺悟、明白,這個地方非去不可。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就成菩薩,一生就辦成,這是淨宗的殊勝。所以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尊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其他諸佛如來沒想到的,阿彌陀佛全想到了。他怎麼想到的?他是用五劫的時間去觀光考察,一切諸佛剎土他都去了,取長捨短,諸佛剎土裡面好的他取了,不好的他都不要,所以極樂世界就勝過一切諸佛剎土。建立幹什麼?為接引有緣眾生,成就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眾生?能相信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地獄眾生,只要你能信能願,一向念佛,往生淨土你就能成就,這叫有緣眾生。於是我們就曉得,世尊千經萬論,終極的目標是什麼?讀了千經萬論,對於佛說這個法門,你信心十足。如果對經教不夠透徹,你聽了這個法門還有懷疑,懷疑就不能往生;真正相信,沒有懷疑,決定得生。所以善導大師為我們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你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為的什麼?真的就是為說這部經,就是教導我們信願持名,一向專念,往生作佛去了,佛度眾生的目的達到了。我們往下面看,「是故願言,我土聖眾,衣食住宅,隨意現前。著衣喫飯,皆助道法也」。
  『種種供具』者,「花香、幢幡、寶蓋、瓔珞、臥具、天樂等等。如是一切無量無邊殊勝供養之具,皆隨意即至,如願供養」。極樂世界不操心,沒有人為日常生活操心,沒有人把日常生活放在心上,人人都像阿彌陀佛一樣,這些牽腸掛肚的事情徹底放下了。我們要學,現在就要學,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榜樣,他做得很乾淨,做得很徹底,他的財產,全部財產就是三衣一缽,三件衣一個缽,除了三衣一缽之外什麼也沒有,徹底放下。跟極樂世界生活一樣,要衣,衣來了,不要,不要就不見了。缽是吃飯的,想吃飯,缽裡頭盛的什麼樣的菜飯?是你自己最喜歡的菜飯。每個人喜愛不一樣,每個人缽裡頭不相同。吃完之後連那個缽都不見了,要的時候又來了。現在就養成,養成極樂世界的習慣,好!
  如《吳譯》本裡面說,「欲得自然萬種之物,即皆在前,持用供養諸佛。」這是供佛的,不是自己享受的,是供佛的,拿著這個去供養十方諸佛。我們這邊供佛很難,到哪裡去找一個佛?找不到,只能供佛像,真佛供不到。到極樂世界供真佛,每一個人都有像佛一樣的神通能力,能化無量無邊身。佛也化無量無邊身,佛的化身是接引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阿彌陀佛化身去接引。極樂世界裡面的住眾也會像阿彌陀佛一樣,化無量無邊身,去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供佛好,修福,修大福報。除了供佛之外還聞法,聞法開大智慧,供養修大福報,福慧雙修,一天到晚沒停止,不亦樂乎。我再告訴大家,你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裡面沒動,還在那裡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分身出去了,分無量無邊身。彌陀接引眾生也是分身,本身呢?本身在講堂裡講經,今現在說法,沒中斷。極樂世界成就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每個到極樂世界都成佛。
  我看得很清楚,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這就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蓮花有你的名字,講堂的座位也有你的名字。你進講堂聽經,你想聽什麼經,阿彌陀佛就給你講什麼經;你想修哪個法門,阿彌陀佛就教你哪個法門。彌陀一音說法,聽眾隨類得解,這不可思議!科學家還沒做到。這明心見性,法身菩薩知道;沒證法身的得受用,道理沒搞清楚,但是真得受用。供佛聞法,一直到自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才離開講堂。還有很多,見性了還不肯離開講堂。為什麼?感老師的恩德,不願意離開阿彌陀佛。礙不礙你到十方去參學?不障礙,你分身去了,化身去了,本身在極樂世界。淨土的殊勝確實無與倫比!
  你看下面《宋譯》也有這段文,「我以神力,令此供具自至他方諸佛面前,一一供養。」這能力更殊勝,不必自己人去,我的供具,我在此地送到他方世界諸佛如來面前,我供養他,這個禮物自己去了,像現在快遞一樣,不需要靠人力,自然就到達,那邊佛就收到,就得到佛的加持。許許多多我們無法想像的,讀到《無量壽經》,聽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知道極樂世界之美妙,這些都是事實,不是隨便說的。「是故云: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三十八願,「應念受供願」。我們起心動念供養佛菩薩,這個念頭諸佛菩薩知道了,我們供養的心願、供養具他都得到了。三十八願,請看經文: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供養的範圍大,十方諸佛人數無量無邊,無法稱計。『應念』,應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講住眾,不管是哪一土,這些人只要他念著,想到我想供養諸佛,諸佛就知道、就接受,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註解,「下為第三十八應念受供願。《宋譯》曰:所有菩薩,發大道心,欲以真珠瓔珞,寶蓋幢幡,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香華伎樂,承事供養他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世尊而不能往」,自己沒能去。「我於爾時以宿願力,令彼他方諸佛世尊,各舒手臂,至我剎中,受是供養」,諸佛如來的手伸到了,接受你的供養。「令彼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段經文看了妙!想供養諸佛如來,身沒去,有這種情形的,有化身分身去的,不礙事;不想化身分身去,坐在彌陀講堂起了這個念頭,一切諸佛都知道了,佛伸出手來接受你的供養。極樂世界奇妙的事情太多了,說不盡,我們無法想像,叫不可思議。這不過是略舉日常生活當中的幾樁事,讓你了解個大概,然後就多想想,多比較一下,我們要放下眼前的娑婆世界,要一心往生極樂世界,這就對了。經上所說的,到時候你全都看到了,你全都聽到了,全都接觸到了。
  「《宋譯》願文,深顯佛力」,前面一段是《宋譯》的,佛的能力不可思議。無論你在什麼地方,我們要發心供佛,要常常有這個心。佛伸手到我們這接受我們的供養,我們是凡夫,沒看見。誰看見?極樂世界的人看見了,明心見性的人看見了,不是假的。在我們的周邊,佛菩薩比我們認識、不認識的人還要多。又如《魏譯》經文上說,「一發意頃」,這個意就是念頭,頃是很快,一念,你發了這個心、起了這個念頭,「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這個經文是說明自力。「是以極樂人民,或因佛力加被,或以自力功圓,皆可隨念普供諸佛」。這個意思也是勸導我們,應當要取極樂世界,要發願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修福修慧太容易了。修福是供養,修慧是聞法,極樂世界福慧雙修,當然很快就圓滿,這是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唯獨這一處具足。所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用什麼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手段,最後的目的都是勸導大家信願持名,一向專念,往生淨土,沒有例外的。善導大師講得對,「唯說彌陀本願海」。
 
完整版文字請在facebook查看
地址:  / amtbhk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

Похожие видео

  • О нас
  • Контакты
  • Отказ от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 Disclaimer
  • Услови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сайта - TOS
  • Политика конфиденциальности

video2dn Copyright © 2023 - 2025

Контакты для правообладателей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