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_姜翰良_麻醉流程簡介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麻醉科_姜翰良_麻醉流程簡介

一次性的影像式喉頭鏡 快速精準麻醉
58歲的王先生,近期須做全身麻醉手術,但因王先生之前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導致口腔病變,麻醉時有張嘴困難的問題,屏東榮民總醫院麻醉科主任姜翰良建議王先生使用一次性的影像式喉頭鏡,透過影像能讓麻醉醫師更快速、精準地完成插管工作,避免因張嘴困難與口腔病變反覆插管而造成受傷,一次性的隔離套乾淨衛生,在疫情時代能保護病人及麻醉醫師,術後恢復快也能減少喉嚨疼痛的問題。
麻醉科主任姜翰良表示,屏東榮民總醫院採無紙化,病患在開刀前,於「麻醉術前訪視門診」以平板填寫自我評估表,是否有麻醉的經驗、手術的經驗及內科疾病、家族史、過敏史、以及病患平常使用的藥物。填寫完畢後醫師會親自跟病患解釋麻醉風險等級,並簽屬麻醉同意書。
而麻醉主要分為四個時期,分別為誘導期、維持期、甦醒期以及恢復期。誘導期時,麻醉醫師會使用靜脈麻醉藥快速讓病人呈現入睡的狀況。再使用通氣管維持病患的呼吸。維持期則是使用麻醉藥去讓病患維持適當的麻醉,手術結束後等病患自主恢復呼吸,即會移除呼吸管,等病患生命徵象穩定、呼吸也穩定時,便會推到恢復室,等病患慢慢的恢復。
麻醉主要目的有三個元素,安眠、止痛以及肌肉鬆弛,這三個因素缺一不可,麻醉的過程中,麻醉醫師會以生理監視器監測病患血壓、血氧、心電圖、腦波與呼吸,這些指標都可以讓麻醉醫師判斷病患的生命徵象是否穩定。屏東榮民總醫院使用電子無紙化的系統,不必再手動抄寫,病患的生命徵象、用藥紀錄直接紀錄在系統,避免人工作業的流程疏漏。
而麻醉又可分為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區域麻醉以及鎮靜麻醉,全身麻醉是使用多種藥物包括鎮靜藥、肌肉鬆弛劑、止痛藥等,可能對病患身體造成負擔。而半身麻醉則是在脊髓外腔注射局部麻醉劑,可維持2-3小時,病患下半身鬆弛的情況下讓醫師做手術。
手術麻醉前,必須禁食8小時讓胃部的食物排空,因為在麻醉誘導期時,有可能造成噁心、嘔吐的現象,空腹可以防止胃酸逆流 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關於慢性病用藥的部分,心臟病、高血壓藥物可以持續服用,而糖尿病的藥物則建議先停止,於麻醉術前訪視門診時,提供藥物清單,醫師會給予用藥的建議。
傳統插管工具使用重複消毒的器材,目前屏東榮民總醫院麻醉科有引進新型的「一次性的影像式喉頭鏡」插管工具及喉罩,屬於一次性的消耗品,病患不需要使用重複消毒的器械,可以避免造成交互感染,此外,影像式喉頭鏡可以讓麻醉醫師在插管時,透過影像更精準地進行插管,快速清楚,且減少病患的不適感,麻醉醫師會在衛教門診會詳細跟病患評估解釋。
0:00 麻醉的流程
1:10 麻醉的目的
1:50 如何選擇麻醉的方式
2:40 麻醉前後的注意事項
3:30 如何提升麻醉品質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