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堯曰》01/2022.10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論語.堯曰》01/2022.10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論語.堯曰》01/2022.10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白話譯:
堯說:「好啊!你,舜。天命降臨到你的身上,讓你繼承帝位。如果天下都很窮困,你的帝位也就完了。」舜也這樣告誡過禹。商湯說:「上帝啊,--我--謹用黑牛來祭祀您,向您禱告:有罪的人我絕不敢赦免。一切善惡,我都不敢隱瞞,您無所不知,自然心中有數。如果我有罪,請不要牽連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罪,罪都應歸結到我身上。」周朝恩賜天下,使好人都富了。武王說:「我雖有至親,都不如有仁人。百姓有錯,在我一人。」孔子說:「謹慎地審查計量,週密地制定法度,建立公正的人事制度,讓國家的法令暢通無阻,復興滅絕的國家,承繼斷絕的世族,提拔埋沒的人才,天下民心都會真心歸服。」長官者應該重視:人民、糧食、喪葬、祭祀。寬大就能得到人民的擁護,誠信就能使人民的信服。勤敏就能取得功績,公正就能使人民幸福。」

這句很長。

但,看來是後人為論語所寫的「結語」。

《章句》:
楊氏曰:「論語之書,皆聖人微言,而其徒傳守之,以明斯道者也。

我個人一種直覺的想法是「漢代儒者」對美好政治可能性的想像。

個人啦,沒有去考證。

因為感覺起來,這是「大帝國」才需要的一種政治格局。

看起來像是「儒家與帝國政治」之間美好政治的可能性之想像與理想。

這是儒家的許多重要觀念的大政治格局之另一種體現,也沒錯。

一、「天」。

天是一種形而上的超越性影響力。

儒家談「仁」,談「良心」,也是一種超越性的力道,超出於個人的「喜好的」。

早期需家也有談「天」,但往往更與「個體性」連在一起談。

這裡的天,更氣派。

二、一種德性的政治格局。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個人的德性是政治的基礎。而不是「聰明才智」。

「四方之政行焉。」

政治應是「人之德性」的更具最大可能的具體象徵和落實。


三、善人、仁人。

善人是「富」。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倫理學上的人的「意義」更被重視了。

是人的道德實踐才是最重要的視角。而不是「外在的事功」。

倫理性的價值,被進一步提升。

天下之民歸「心」焉。


四、德性與現實的交融。

「公則說」。

也就是康德所談的福德一致。

既是「公」,又是「悅」。是個人也是社會。是德性亦是政治。

德性的實踐就能成就社會性的富足。

這是儒家。

人,是與他人交織的。德性與富足是相應。

這有可能嗎?不知。

但這是理想所在。

有理想,才有實踐的方向。

對我而言,這真的是「很美」的社會樣態。


《论语.尧曰》01/2022.10
尧曰:「咨!尔舜!天之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白话译:
尧说:「好啊!你,舜。天命降临到你的身上,让你继承帝位。如果天下都很穷困,你的帝位也就完了。」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上帝啊,--我--谨用黑牛来祭祀您,向您祷告:有罪的人我绝不敢赦免。一切善恶,我都不敢隐瞒,您无所不知,自然心中有数。如果我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罪,罪都应归结到我身上。」周朝恩赐天下,使好人都富了。武王说:「我虽有至亲,都不如有仁人。百姓有错,在我一人。」孔子说:「谨慎地审查计量,週密地制定法度,建立公正的人事制度,让国家的法令畅通无阻,復兴灭绝的国家,承继断绝的世族,提拔埋没的人才,天下民心都会真心归服。」长官者应该重视:人民、粮食、丧葬、祭祀。宽大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诚信就能使人民的信服。勤敏就能取得功绩,公正就能使人民幸福。」

这句很长。

但,看来是后人为论语所写的「结语」。

《章句》:
杨氏曰:「论语之书,皆圣人微言,而其徒传守之,以明斯道者也。

我个人一种直觉的想法是「汉代儒者」对美好政治可能性的想像。

个人啦,没有去考证。

因为感觉起来,这是「大帝国」才需要的一种政治格局。

看起来像是「儒家与帝国政治」之间美好政治的可能性之想像与理想。

这是儒家的许多重要观念的大政治格局之另一种体现,也没错。

一、「天」。

天是一种形而上的超越性影响力。

儒家谈「仁」,谈「良心」,也是一种超越性的力道,超出于个人的「喜好的」。

早期需家也有谈「天」,但往往更与「个体性」连在一起谈。

这裡的天,更气派。

二、一种德性的政治格局。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个人的德性是政治的基础。而不是「聪明才智」。

「四方之政行焉。」

政治应是「人之德性」的更具最大可能的具体象徵和落实。


三、善人、仁人。

善人是「富」。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伦理学上的人的「意义」更被重视了。

是人的道德实践才是最重要的视角。而不是「外在的事功」。

伦理性的价值,被进一步提升。

天下之民归「心」焉。


四、德性与现实的交融。

「公则说」。

也就是康德所谈的福德一致。

既是「公」,又是「悦」。是个人也是社会。是德性亦是政治。

德性的实践就能成就社会性的富足。

这是儒家。

人,是与他人交织的。德性与富足是相应。

这有可能吗?不知。

但这是理想所在。

有理想,才有实践的方向。

对我而言,这真的是「很美」的社会样态。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