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 |《張大千傳奇》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傳記 |《張大千傳奇》

活動預告 
互動通道→【圈子】傳送門
第一個揚名國際的中國畫家、研究敦煌壁畫的第一人那充滿爭議的一生。
聽書筆記 
張大千是第一個名揚國際的中國畫家,國內系統研究敦煌壁畫的第一人,一流的古畫鑑賞和收藏家,徐悲鴻稱他爲“五百年來第一人”。但是,僞造古畫、出走異國30年、好揮霍享樂等行爲,也讓他的一生充滿爭議。本書用張大千出家未遂的離奇故事開頭,徐徐講述了這位傳奇畫家不按常理出牌的一生。你會瞭解張大千種種行爲的來龍去脈,他的獨特性格,以及這些性格對他藝術創作、人生境遇的影響。
一、少年歲月
1899年,張大千出生在四川一個鹽商家庭。他從小頭腦活、膽子大、體格壯,喜歡出風頭。少年時,張大千曾被抓到山寨,給土匪們當了近百日的師爺,中途還營救了被綁的同學。
19歲時,因爲未婚妻病逝,張大千自覺看破紅塵,離家出走,意欲出家爲僧。但在正式剃度受戒前,他拒絕燒戒疤,法師不允,張大千於是一走了之。途經西湖渡口,因無錢付船費,被艄公嘲諷,大怒,深感“一分錢難死英雄漢,沒錢的窮和尚堅決不能做”,放棄了出家的打算,回到四川老家。
二、學畫賣畫
在家人安排下,張大千去上海學習繪畫,臨摹的主要是清朝大畫家石濤。石濤是明代皇族後裔,在清朝出家爲僧,一生遠離政治,提倡“筆墨當隨時代”。石濤身上兼具讀書人氣節和創新意識的氣質,和民國初年求新圖變的潮流十分吻合,深受當時人們的推崇,他的畫賣的非常貴。
張大千爲了賺錢,假造石濤畫賣錢。因爲畫藝精進、深得石濤精髓,他的假畫,整個民國畫壇幾乎無人識破。這件事是張大千藝術生涯的一個難以抹去的污點。
那麼,賣畫的暴利所得張大千用在了何處呢?
大部分錢,他都拿去購買古畫了,尤其是石濤的真跡。張大千一生先後收藏石濤真跡多達500件。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試圖從張大千手中搶走這些古畫,張大千和他們鬥智鬥勇,險些喪命。爲躲避是非,加上戰爭導致書畫市場低迷,張大千前往四川青城山,隱居作畫。
三、面壁敦煌
隱居2年後,1941年,張大千決定去敦煌莫高窟看一看。莫高窟始創於公元4世紀,是隋唐藝術的結晶。張大千希望藉此,突破明清繪畫的侷限,尋找中國畫更深遠的源頭。當時的敦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張大千一呆就是三年。三年間,他給每個洞窟都編了號,臨摹敦煌壁畫276幅。爲籌集路費和畫資,他變賣了部分古畫,還向銀行貸款黃金5000兩。
然而,就在張大千廢寢忘食的臨摹敦煌壁畫時,外界聲討他的聲音卻越來越響。有人認爲張大千的臨摹破壞了敦煌壁畫。這些指責讓張大千非常痛心。因爲他自認爲是揣着對敦煌壁畫無盡的崇拜來臨摹的,對壁畫保護竭盡心力。無奈之下,他決定離開敦煌。
回四川的途中,張大千舉辦了臨摹壁畫展,引發轟動。在民族文化傾頹的年代裏,張大千對敦煌的探索,尋回了中國文化的一點自信。
四、漂泊海外
1949年,張大千50歲,定居四川。這一年新中國成立,大陸和臺灣都希望他留下,張大千未做答覆。12月,以在印度辦畫展爲由,張大千前往印度,從印度前往南美洲定居,後又移居美國。1976年回國,定居臺灣直至去世。
張大千的選擇主要考慮三個條件:時局安定、經濟繁華、自由熱鬧。因爲只有這樣的地方,才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買畫,隨心所欲的花錢、享樂也不會引起非議。
在國外,張大千受到阿根廷貝隆夫人接見,在盧浮宮舉辦畫展,和畢加索成爲好友,被紐約國際藝術家協會授予當代第一畫家稱號。他自創的潑墨畫備受好評,作品《巨幅荷花通景屏》被美國人以14萬美元收購,是當時國畫賣出的最高價。
但藝術上的新天地,撫不平他的鄉愁。國外數十年,張大千始終按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活着,穿古裝、留長須,講四川話,他花費巨資在國外造了一個中國式園林,作品的三分之一都是四川青城山。
1981年,張大千82歲,住在臺灣的摩耶精舍。有謠言說他年齡大了,畫不動了。張大千的迴應是,宣佈創作巨幅山水畫《廬山圖》。1983年,畫作完成,長10.8米,高1.8米。畫作展出後2個月,張大千去世,時年84歲。
本書作者高陽說:張大千其人,好名,好熱鬧,好揮霍,好美食和美人,俗事何止千萬。但他在繪畫上的天分和努力,讓他的作品超越明清繪畫直達隋唐藝術的雍容自信,在文化傾頹的近代中國可謂絕無僅有。而且他在國際上的取得的崇高名聲,更是西方主導的現代美術史上東方文化呈現出的精彩的一頁。
解讀 | 姜自得
傳播學碩士,自由撰稿人
播音 | 邱博
策劃編輯 | 胡瀟方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