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穿越”4500年前的宝墩 天府文化云讲堂“云端”开讲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沉浸式“穿越”4500年前的宝墩 天府文化云讲堂“云端”开讲

1995年,伴随着成都平原发现的首座新石器时代古城——宝墩古城的确认,成都平原终于寻找到了4500年前那一缕文明的曙光。...
Music in Video:    • I Don't Care About Queen  
红星新闻
2022-08-24T13:01:00Z
1995年,伴随着成都平原发现的首座新石器时代古城——宝墩古城的确认,成都平原终于寻找到了4500年前那一缕文明的曙光。随后,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都江堰芒城等7座古城,提出了“宝墩文化”。至此,人们对成都平原人类活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800年,成都平原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中心之一。
宝墩遗址为何被称为“天府之根”?4500年前古蜀又有怎样的有趣故事?今天,由成都市天府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天府文化云讲堂正式启动,未来计划走进十大天府文化场景。首场活动,节目组来到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工作站站长唐淼带领观众“穿越”宝墩古城、“沉浸式”感受古蜀先民的生活。
本场活动在成都发布、红星新闻、红星新闻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同步观看人次高峰流量达800万。
4500年前,一群古蜀人在宝墩遗址筑城而居,耕种、生活,他们留下的坚固城墙,在几千年的岁月中风化为一条条土墩,就是这些屹立于田间地头的土墩,指引考古工作者发掘到了这段曾经被当做古老传说的久远历史。
唐淼从宝墩的发掘故事讲起,讲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代考古人在宝墩遗址的工作历程以及宝墩文化的确认历程。唐淼介绍,宝墩遗址从2009年起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发掘工作逐年推进,新的发掘成果不断涌现,就在去年年初在宝墩遗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的疑似水稻田遗址,这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对了解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史具有重大意义。
跟随着直播镜头,喇叭口高领罐、盘口圈足尊等独具特色的宝墩时期出土文物,结合馆内的多媒体互动显示屏、投影设备与古蜀人民生活展示区展现在网友眼前,让大家大饱眼福。
陶器,是宝墩时期人们最主要的生活用具,在宝墩遗址发掘的陶片,拼对出了古蜀时期的陶锅和陶灶,其设计非常精巧。“大家看,这件出土于宝墩古城遗址的陶灶,外观呈直桶形,通体饰粗绳纹,内壁等距分布有7个长约7厘米的支丁,一侧有略呈半圆形灶门,高28厘米,直径30厘米。”唐淼说,“宝墩先民利用陶灶将陶器架高烹煮食物,眼前的这件,更被誉为‘天府第一灶’。”在唐淼生动有趣的解说下,观众们发现陶器虽是实用器物,宝墩人却用自己的巧手将其美化——宝墩陶器上的各种花纹,最为常见的是绳纹,而最为特别的则是水波纹和稻穗纹。
在前半段的直播中,唐淼为观众介绍了古蜀关于筑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偶然又必然的考古发现,让4500年前的文明画卷赫然展开。那么宝墩文化到底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有人说,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化的直接结果,这个说法是否准确?在后半段的直播中,唐淼为观众进行了解答。
2013年,在温江红桥村发现了一座距今4000年左右的宝墩文化时期的墓葬,墓葬中安睡着一位30多岁的男子,身高1.60米左右,他的左手边放着一根长约1.04米的象牙杖,而他的身后,则放着象牙牌饰。根据这些陪葬品,考古工作者认为,他可能是一位部落首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象牙杖很有意思,我们知道,在三星堆祭祀坑里也出土了金杖,和宝墩时期的神秘象牙杖是如此形似。”唐淼手指着这件象牙杖继续说,“宝墩文化之后是我们的三星堆文化。我们罗列了十七种宝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相似的地方,陶器上有很多相似性,另外在陶制纹饰、生活工具、城墙修筑等等方面都有传承。在宝墩文化时期已经有用杖的习俗了,所以这也是一种传承。”
大四学生小王全程收看了直播,直言本次活动令她受益匪浅,“从山地到广阔平原、从沿河迁徙到筑城安居,从农耕文明到采集渔猎,从旱作农业到稻作农业,从见到社会到文明社会……每一次的融合和转变,都蕴含着古蜀先民创新创造、开拓进取的人生智慧。”与此同时,她也感受到考古工作的细致与艰辛,感叹道,“这真是一个极度需要耐心的工作”。
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又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学术、艺术的建构过程中,成都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世纪初,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后,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宝墩、三星堆相继被纳入其中,成为长江上游区域文明研究的重要实证。
宝墩遗址为何重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蜀文化首席专家谭继和认为,古蜀王蚕丛时代,“随其所在致市焉”。早在4500年前宝墩文化时期,成都平原就出现了最早的中心聚落,诞生了最早的古蜀国市镇、都邑,是原生型文明的典型。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成都市历史学会会长、成都古都学会会长何一民认为,“宝墩古城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龙山时期城址的空白,构建了古蜀文明起源的篇章,为寻找三星堆文化的来源提供了一把钥匙,为完善古蜀文明发展脉络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鲍成志看来,要建造宝墩这样一座面积巨大的古城,需要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大型分工能力,“可见当时古蜀已经进入国家形态,文明之光已经照亮成都平原。”
据了解,本次直播由致力于天府文化传承和活化的成都市天府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主办的首场品牌亮点活动,旨在通过直播让古老的天府文化得以突破时间的壁垒,在当下储存、再现与传承。
“天府文化云讲堂活动总计10期,将走进十大天府文化场景。”成都市天府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以“薪火溯源”——“星赏璀璨”——“文化弥新”为内容脉络,广邀各路文化名人演说天府文化,他们或有一张“名嘴”,或能通过精彩技艺让天府文化“动起来”“活过来”,让系列场景式直播上承传统、下接地气,有看点、有学头,同时又能串联起天府文化从古至今的亮点精华。
此外,讲堂将通过数字化演绎+新媒体手段,将过往的大讲堂、演讲厅“搬”到各个生动活泛的公园城市场景。以新兴数字化手段,为观者呈现强烈的代入感;以天府文化在古今历史长河均能绽放异彩的普适性,“春风化雨”地让市民产生兴趣、沉浸其中,从而了解天府文化、传承天府文脉、云游文化成都。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乔雪阳 图据宝墩遗址工作站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