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名「覺有情」即已經覺悟的有情眾生名為菩薩。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菩薩名「覺有情」即已經覺悟的有情眾生名為菩薩。

須跋陀羅問道:「佛陀!世間上所有的沙門、婆羅門、六師外道。都說自己是一切智人。自己所行的是解脫大道。別人都是錯入歧途。這正邪究竟如何分別呢?我們究竟應該 #如何才能得到解脫呢?」
佛陀歡喜微笑著回答道:「須跋陀羅!修行若不力行 #八正道。則無法漏盡煩惱。#成道證果。世間上無論那一個修行者。如果他不知道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三法印。他就不能認識諸法的根本;他如果不修學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聖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就不能獲得自在和解脫。
須跋陀羅當下大徹大悟請求皈依三寶。成為 #最後一位弟子。也當下證得 #阿羅漢果。須跋陀頂禮佛陀的聖顏。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

做人。一要有人品。二要有底線。
人品好。才能受人尊重。
有底線。才能不被欺負。
做人。
一窮二白不是錯。偷姦耍滑才是過。
山窮水盡沒什麼。言而無信算什麼。
不管有錢沒錢。不管身分如何。
都要憑良心做人做事。你可以窮。
不可以懶。你可以醜。不可以壞。
人品是底牌。人格是底線。低調做人。
不惹是非。真誠待人。易得人心。
骨氣不能無。良心不能丟。
如果有天遇到困難。幫你度過難關的。
可能不是錢。也不是人。
而是在行善過程中。所積累的福報。
有緣人你要記住一句話。
善良從來不是一場交易。
而是一種輪回。
所有的善行。總有一天會折返自己身上。
或者你身邊的人。你最親近的人身上。
水的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
而是在於懂得沉澱。保持熱愛。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
而是在於明白取捨。修好心態。
堅持本心。專注當下。

一些事。
笑笑就好。別太認真;
一些人。
看看就行。無需在意。
喜歡表演的。給點掌聲。
戳穿沒有任何意義;
自以為是的。選擇無視。
爭論實在沒有必要。
放下自在。

保持沉默。
不是懦弱。不是虧欠。
是不想讓隨口的一句話。
成為別人傷害自己的利刃。
適時的沉默
是一種歷練。也是一種修養。
人生就是這樣。耐得住寂寞。
才能守得住繁華。
其實一直陪著你的。
都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


暫作娑婆客。回歸極樂
菩薩名「覺有情」
即已經覺悟的有情眾生名為菩薩。
那麼要覺悟什麼事?
覺悟娑婆是虛幻不實的。是生生滅滅的。
不要以這樣的生滅現象為真。而去執著、分別這樣的虛假現象。
經上說:「相妄性真」。ㄧ切世間萬象皆是妄。不要認假為真。
佛性是真。回歸極樂。即是回歸佛性。
佛性摸不著。看不到。

南無阿彌陀佛慈悲。以這6個字具象來為眾生開顯自性佛。
因此稱念佛名即是在開顯人人本具的佛性。
所以說藉著念佛可以成佛。
既簡單、方便、安全又快速。

但是要能夠相信這個道理的人。很少。

很多人學佛。還是ㄧ直在追逐世間的假相。
在生滅的假相上修行。猶如在沙灘上蓋高樓大廈。海水ㄧ沖。樓即倒下。生生世世輪迴不息。
惜哉!

悟道法師開示:千萬不要在家裡殺生。  
  我們念佛的人應當吃長素。長素最好。如果現前還不能吃長素。應『當持六齋或十齋』。六齋日。一般受菩薩瓔珞戒有定這個六齋。這個日期是照我們中國傳統民曆的日期。十齋。《地藏菩薩本願經》有十齋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月底三天。如果月大就是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就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十天。這十齋。吃素。如果六齋、十齋還不行。就初一、十五。或者早上。以前我勸我父親就是吃初一、十五。還有早上。還有吃三淨肉。由漸漸的減少。『以至永斷』。這樣才合理。所以印祖也講。『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就是現成的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千萬不要在家裡殺生。如果天天殺生。家庭就變成殺場了。這個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怨鬼都聚會在這裡。這個家庭就很不吉祥。『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大不吉祥。所以家裡。我們佛弟子一定要避免殺生。  
  節錄自:WD20-034-0001淨土集(第一集)

一生成佛。真正圓滿。三個根很重要
「念佛往生的人。不管他有學沒有學、認識字不認識字。他都是很有德行的人。都真正是個善人。他才能往生。」
淨空老法師開示:
真正把三個根落實了。我們皈依《無量壽經》。皈是回頭。依是依靠。依靠《無量壽經》上講的道理。依照《無量壽經》講的方法認真修行。沒有一個不生淨土。生淨土就是一生成佛;換句話說。你這一生就成佛。你功德就圓滿了。
可是你要記住。真正想圓滿。那三個根很重要。
三個根好像沒有。聽說也往生了。有人告訴我。
有沒有這個情形?有。
但是他那三個根不明顯。有沒有?他肯定有。他要沒有他怎麼能往生。哪有這個道理?
說一個老太婆念佛往生了。一生也沒有學過佛。也沒有學過道。也沒有學過儒。她什麼都不懂。
你拿《弟子規》這個標準去看看她。她有犯哪一條?你認真一檢查。她哪一條都沒犯。她沒學過。
十善業沒學過。這人真的是個善人。她具足了。
你細心去觀察才能發現。那往生的人。念佛往生的人。不管他有學沒有學、認識字不認識字。他都是很有德行的人。都真正是個善人。他才能往生。
恭錄自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集)


"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施故。後必得安樂"。這句話的意思指:
  如果我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尊敬。就要先懂得幫助、尊敬他人。也就是佛法所言“如是因。如是果。”經雲:“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即"佈施猶如播種。不僅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更是自利利他的福慧資糧"。如今按照我們現代人的理解就是:"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意思。

實修六度行中的佈施。一定能夠獲得佈施帶來的回饋好處。比如因為幫助別人感覺很平安快樂而願意去佈施。將來就一定會得到平安快樂的果報。
這四句偈讚歎佈施的功德。必有回報。所以也印證了佈施不是僅僅幫助了別人。更重要的是常養自身。

恭敬(合十)板橋菩提院 引我入佛門,在茲念茲,慈悲關照,心繫不忘的師父 阿彌陀佛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