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長年狂吞止痛藥,導致末期慢性腎臟病!奇美醫學中心與大林慈濟醫院攜手研究帶來曙光: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緩解5成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老師長年狂吞止痛藥,導致末期慢性腎臟病!奇美醫學中心與大林慈濟醫院攜手研究帶來曙光: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緩解5成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

【導師指關節疼痛,長期服用止痛藥,結果導致末期慢性腎臟病】
案例:『65歲阿月(化名)是一名退休國中老師,在校時手指關節時常疼痛,原以為長年寫板書所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依續,經轉介奇美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就醫,醫師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同時因長年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腎功能從第二期衰退為第四期,診斷為末期慢性腎臟病。
半年前至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門診求診,陳醫師診察後給予科學中藥治療,經過半年,阿月的肌酸酐已從2.4進步到1.0(正常值約1.1)。回診時阿月開心地告訴陳醫師:「風濕免疫科醫師告知,因為她很遵從醫囑用藥且衛教配合度高,已脫離腎衰竭風險,病情改善許多,腎功能也進步至第二期了。」目前阿月的腎功能衰竭問題緩解,手指關節疼痛也獲得改善!』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長期使用致腎功能下降,恐致腎損傷!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說明:健保科學中藥有保護腎臟的功效,近年來已陸續在大數據、人體試驗、動物實驗上被證實。然而,針對暴露止痛藥造成的急、慢性腎損傷是否有腎臟保護作用,或是降低罹患腎病風險,目前醫學上尚沒有大數據研究。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第一線藥物即為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NSAIDs),但消炎止痛藥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原因之一。根據統計,造成急性腎損傷原因前三名中,就有一項是使用「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腎臟病國際治療指引(KDIGO)更建議長期使用或過量可能就會導致腎臟功能下降。
研究證實:類風濕關節炎服用科學中藥能緩解5成慢性腎臟病風險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從臺灣2000年至2012年全國保險資料庫中檢索出慢性腎病者進行分析,匹配後共計2,712個病例及對照。其中,有706個病例和1199個對照曾接受中草藥治療。證實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會降低5成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指出: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的相關性。如今已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care刊登,作者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表示:臺灣腎臟病人口高居全世界第一,大約有170至200萬的腎臟病人,國內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超過12%,類風濕關節炎盛行率為約占人口0.4%到1%,目前臺灣約10萬名病人,占免疫風濕科門診大宗,可說是「關節炎之王」,女性發生率更是男性的9倍。研究團隊更發現,八種處方與慢性腎病風險降低有關,其中包括延胡索、天花粉、葛根、大黃、芍藥甘草湯、加味逍遙散、川芎茶調散和甘露飲。
中西醫聯手降低慢性腎病風險,緩解症狀、減少藥物依賴性!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提醒: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有慢性腎病風險,應避開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治療,而改用傳統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及口服標靶藥。臨床上可搭配針灸、科學中藥輔助緩解止痛。另外,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也需由中醫師的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的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