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 | 感恩您,我們最偉大的老師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悅讀 | 感恩您,我們最偉大的老師

悅讀 | 感恩您,我們最偉大的老師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悅讀,我是主播靜慧。今天是孔子誕辰日,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題目是《感恩您,我們最偉大的老師》。

兩千五百多年前,有一個男孩,在他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和母親被迫遷居到曲阜闕里。他的母親堅強勇敢,儘管生活艱難,依然將他撫養成身體強健、博學多才的英才。
男孩對母親十分孝順,年幼時就懂得禮節。由於家境清貧,他從小便外出打工,接觸到許多底層的勞動人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和技能。無論多辛苦的工作,他都認真對待,做得非常出色。
十七歲時,母親病逝,他為了盡最後的孝心,決定將母親與父親合葬。然而,他並不知道父親葬在何處。發喪之日,他將母親的靈柩停在街道上,遍詢路人。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最終找到了父親的墓地,完成了父母的合葬之禮。之後,男孩常常思考:我的孝道難道就此終止了嗎?
男孩熱愛學習,十五歲立志閱讀古聖先賢的著作,尤其仰慕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德行。在不斷地學習、思考和實踐中,他感到無比的喜悅和快樂。
三十歲時,他已立業、立家、立身,成為有道德修養的知名學者;四十歲時處事不惑;五十歲時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愈發勇敢與擔當;六十歲能傾聽不同的意見;七十歲時從容淡定,自在而不逾矩。
他從事過許多行業,卻始終未離開過講學弘道,傳道授業解惑,成為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成就。
這位孝順好學、品學兼優的男孩,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二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孔子仍是我們最偉大的老師,他教導我們做人,首要的便是行孝。因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恩深似海,孝順父母就是知恩報恩。
孝順,首先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其次,修身立德,實行大道;最後,建功立業,揚名後世,讓父母感到榮耀。
孔子提倡的孝分為四個層次:第一,侍奉父母。除了物質供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父母要和顏悅色,處處恭敬。在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工作家庭等方面,讓父母放心、歡心;父母生病時,需悉心照料,盡孝床前;父母去世後,應深感哀傷;祭拜父母時,應莊嚴肅敬。
同時,居上位者要謙虛不驕,下位者要謹守本分,與大眾相處要和順不爭。假如沒有做到這三點,即使在奉養父母這方面做的非常周全,也是不孝。
第二,將侍奉父母的孝心和侍奉兄長的悌心來忠於君主、奉事師長;將在家做事的謹慎態度用在對公事的處理上。這是建功立業、揚名後世的基礎。
第三,「凡是人,皆須愛」。對天下人的父母、親人應如同對自己的父母、親人般恭敬與關愛。
第四,將孝心推及至天地萬物,順應四季變化的自然規律,保護山河大地的自然生態,尊重動植物的自然生長。
孔子提倡的孝並非盲目順從,如果父母、長輩或朋友有過錯,應適時善巧地規勸,避免陷他們於不義,也有損自己的德行。
由此可見,孝的涵義無限廣大,盡孝沒有終點。孝是真正的善良,愛出者愛返,孝子心懷天下,善良慈愛,必定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有成。
若國家能踐行孝道,愛民如子,愛物如己,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人民必定安分守己、誠實守信、道德高尚,從而實現社會的安定和諧,國家的長治久安。
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求學之道在於誠敬。孔子教導我們,想要學有所成,必須如同對待父母那樣誠敬老師。
那麼,誰是孔子的老師呢?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無常師,對任何人事物,不論好壞善惡,他都看作是自己的老師,好的、善的學習效仿,壞的、惡的反省改過,使自己不斷進步。
孔子對老師的教授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他晚年喜歡研讀《周易》,因長年勤學翻閱,致使串連竹簡的牛皮繩多次磨斷。他學無止境、精益求精、學以致用。
孔子為人溫和仁厚,在與人交往時,他「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知錯能改,就是最好的修身立德。
修身的秘訣在於守禮。《禮記·禮運》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皆有欲望,而欲望是所有煩惱的根源。孔子教導我們,真愛自己,就要懂得節制欲望,恪守禮節、謹慎言行、勤儉節約,才能心有主宰,掌握自己的命運。
孔子還告誡我們,君子有三戒:年少時,血氣未定,要戒美色;壯年時,血氣方剛,要戒逞強好鬥;年老時,血氣衰退,要戒貪心。
這使我們在人生的三個關鍵時期不被自身欲望習氣和外界境緣所迷惑,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抉擇。
孔子一生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他文武雙全,有治國安邦之才。他從糧倉管理員、牲畜牧養員、中都宰到大司空,最後晉升為代理宰相的大司寇,無論什麼職位,他都認真負責,政績顯著。
公元前四九九年,孔子成為魯國宰相。他一心以德政輔佐魯國國君,在他的努力下,魯國政治清明,國力增強。然而,這使齊國國君感到不安,齊景公早就聽聞孔子才能非凡,十分不想魯國強大起來,於是使用離間計,令孔子與魯國貴族之間產生嫌隙。
魯國國君中計,開始冷落孔子,這令他感到非常失望,最終辭去官職。公元前四九七年,孔子帶著弟子離開魯國,開始了十四年的周遊列國之旅,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在這段時間,他經歷了種種困厄,身處困境,但依然道心堅定,豁達開朗,安貧樂道。以孔子的智慧與才能,本可以過上安穩富貴的生活,但他選擇了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毅然走上講學弘道之路。
孔子是最好的老師,他對學生一視同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言傳身教。二千多年來,孔門弟子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聖賢教誨。
願我們肩負聖人的使命,傳承聖人的絕學,開創盛世的太平。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我是靜慧,我們下期再會。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