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亂說!醫生研究發現:這個點前睡覺,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50%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不是亂說!醫生研究發現:這個點前睡覺,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50%

#心血管疾病 #疾病预防 #健康科普 #老年健康 #养生保健 #健康科普 #老人频道

不是亂說!醫生研究發現:這個點前睡覺,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50%!
睡眠,這個看似再普通不過的生理活動,竟然和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

有人覺得,只要每天睡夠8小時,就是健康睡眠的標準。
也有人認為,睡得早睡得晚並無大礙,關鍵在於睡得夠不夠。
但事實卻沒那麼簡單。
近年來,多項科學研究發現,睡覺的時間點,竟然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甚至能夠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50%。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人體的生物鐘、褪黑素分泌、血壓調節、心率變化等,都與睡眠時間息息相關。
如果每天在錯誤的時間點入睡,就算睡足了8小時,也可能對身體帶來無法逆轉的損害。
而正確的睡眠時間,就像是一把「心臟保護傘」,為心血管系統遮風擋雨,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

那麼,這個神秘的「最佳入睡時間」到底是幾點?
背後隱藏着怎樣的科學原理?
今天,就來揭開這個讓無數人好奇的答案。
睡覺是身體的「自我修復」過程,而這個過程的啟動時間,卻並非隨心所欲。
它與人體的生物鐘密切相關。
1. 什麼是生物鐘?
生物鐘是人體內存在的一個24小時晝夜節律系統,負責調節睡眠、體溫、激素分泌、血壓等重要生理功能。
這個系統主要由下丘腦視交叉上核 控制,它就像是一位「時間管理員」,指揮身體各個器官按時運轉。
白天:人體處於清醒狀態,血壓升高,心臟加速工作。
夜晚:褪黑素開始分泌,身體逐漸放鬆,血壓下降,心率減慢。
如果長期違背生物鐘規律,比如熬夜、睡眠不足,生物鐘紊亂,心血管系統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 生物鐘紊亂如何影響心血管?
血壓異常:晚上睡眠時,血壓本該下降,但生物鐘紊亂會導致血壓居高不下。
心律失常:睡眠不足會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平衡,增加心律失常風險。
動脈硬化:睡眠質量差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加速動脈硬化進程。
炎症增加:長期熬夜會增加體內炎症因子的水平,加劇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一項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研究,揭示了一個驚人的數據:在特定時間點入睡,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以顯著降低。
1. 研究的關鍵發現。
這項研究對超過8.8萬人進行了長達6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每晚在晚上10點到11點之間入睡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
如果晚於凌晨12點入睡,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5%。
如果早於晚上9點入睡,風險反而也會增加。

2. 為什麼晚上10點到11點是最佳入睡時間?
褪黑素分泌高峰:晚上10點左右,人體褪黑素分泌達到較高水平,這是自然入睡的最佳時機。
血壓自然下降:晚上10點後,血壓逐漸下降,心臟負擔減輕。
深度睡眠占比高:在這個時間點入睡,人體更容易進入深度睡眠,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3. 過早或過晚入睡的危害。
過早入睡:可能導致睡眠時間過長,擾亂生物鐘,反而影響血壓調節。
過晚入睡:生物鐘錯亂,血壓、心率無法及時下降,心臟無法得到充分休息。
現代社會,熬夜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常態」。
追劇、刷手機、加班,種種原因讓很多人錯過了最佳入睡時間。
然而,這種習慣背後,隱藏着極大的健康隱患。

1. 血壓持續升高。
正常情況下,人體在夜間睡眠時,血壓會自然下降10%-20%。
但熬夜會導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血壓維持在較高水平,增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
2. 心律失常。
長期熬夜容易導致心率不齊、心房顫動等問題,增加心臟病的發作風險。
3. 炎症因子增加。
睡眠不足會導致體內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損傷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硬化。
4. 增加猝死風險。
許多猝死案例都與長期熬夜有關,尤其是年輕人心源性猝死,幾乎都有熬夜的影子。

1. 每天固定時間入睡。
儘量在晚上10點到11點之間入睡,養成規律的生物鐘。
2. 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保持臥室安靜、昏暗。
使用舒適的枕頭和床墊。
避免在床上使用電子設備。
3. 睡前放鬆。
睡前1小時避免劇烈運動。
可以聽輕柔的音樂或進行深呼吸放鬆。
4. 避免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晚上避免喝濃茶、咖啡,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長期保持良好睡眠,對心血管有多大好處?
降低50%心血管疾病風險。
降低30%高血壓風險。
降低20%心律失常風險。
提高免疫力,減少慢性炎症。
良好的睡眠,是送給心血管最好的禮物。
除了入睡時間,睡眠的深度和時長同樣至關重要。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