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 | 家道久享的秘訣-第13集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朱子治家格言 | 家道久享的秘訣-第13集

朱子治家格言 | 家道久享的秘訣-第13集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家道久享的秘訣。

我們繼續學習《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經文:「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刻薄」與厚道的意思相反,厚道是積德,刻薄是損德。而用刻薄的方法成就的事業、家庭,是不會長久的。《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自己和後代子孫的吉凶禍福都在一念之間。善,感來福報;惡,感來禍患。
所以一個人有正確的做人處世的態度非常重要。我們中華民族是靠倫理道德起家,各行各業都重道德:老師有師道;商人有商道;醫生有醫道。因為重視道德,我們民族才能綿延五千年不衰。
《大學》中說,「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以不好的言語對人,最後這個惡報一定會回到自己身上;「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財富,最後一定留不住,還會招來災禍,損人絕對不利己。
孟子講,「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領導對待下屬像手足兄弟,那下屬就把領導當心腹。人與人相處都是相互感應,我們對他好,當然他也會對我們好;「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領導把下屬當犬馬一樣使喚,不顧及他的感受和身體健康,那下屬就把領導當一般人看待,可能下班見了面都不願意打招呼;「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領導把下屬當土芥一樣輕視,那下屬就把領導當仇人。
刻薄對人,感召回來的一定是對方的怨恨。父母刻薄,下一輩的人只會更刻薄;父母樂善好施,培養孩子的善心,一家人心和善,就家和萬事興。所以家庭、團體都不能刻薄。
刻薄處世就折福,一個家沒有福,家道就要中落,所以「理無久享」。而我們看到所有忠厚的聖賢人,他們的家道都延綿長久。
唐朝張公藝的家族,九代人住在一起。皇帝很佩服他,有一次請教他說:「你們這麼多人住在一起,為什麼還可以相處的這麼和樂?」張公藝非常用心地寫了一百個「忍」字呈給皇帝。意思就是當跟家人發生不愉快的時候,要忍;實在忍不住的時候,還要再忍。
可以提起一百次忍,氣就消了。忍得一時之氣,等彼此都冷靜下來,也會感覺自己理虧,這個時候再好好溝通,誤會、矛盾就化解了。假如不能忍,發生衝突,可能小事就變大事,情分也生疏了。所以整個家庭倫常的和睦,是家道興衰的關鍵。
接著經文講:「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倫常」是指五倫關係;「乖舛」是矛盾、反常的意思,這就違背了倫常之道,比如父子衝突,兄弟衝突,夫妻無義,這個家隨時都可能衰敗。
從父子關係來看,老祖宗告訴我們,「至要莫若教子」,一個家沒有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情。為人子要盡孝,而盡孝,不只是外在的言行,更要發自內心地敬愛父母、感恩父母,知恩報恩。
有個讀書人叫俞麟,他是山西太原的秀才。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個孝子,慕名而來向他學習,但他卻一直都考不上功名。後來有一個機緣了解到,他考不上功名的原因是侍奉父母時只有表面恭敬,內心卻諸多埋怨,這就是「腹誹」。
父母一言一行,俞麟心裡都不以為然,表面還要裝出恭敬的樣子,敷衍應付,事實上內心把父母當路人一樣看待。所以他的福報就一直折損,本來可以考上功名,結果終身都沒考上。「倫常乖舛,立見消亡」,這個家道就中落了。
還包含夫妻關係,夫妻是道義的結合,要互相扶持、不分彼此。中國傳統婚禮的整個儀式,都是在教化我們,讓人提起責任、道義之心。其中,新郎和新娘喝交杯酒的時候,盛酒的器皿是葫蘆瓜,把它分成兩半,拿來做酒杯。
酒是甜的,表示同甘;葫蘆瓜的肉是苦的,表示共苦,這杯酒喝下去,夫妻倆從此要同甘共苦;兩邊葫蘆瓜合起來是一個完整的葫蘆,代表夫妻同體不可分。結婚當天有這樣的提醒,代表這樣的態度,夫妻倆要終身奉行,不能對不起對方。
明朝的讀書人吳子恬,母親早逝,父親娶了後母。而後母比較刻薄,經常虐待吳子恬。後來吳子恬娶妻孫氏,後母還是常常欺負他,吳子恬實在忍受不了了,就要去找後母理論,孫氏就勸丈夫說:「畢竟她是你的後母,我們不應該這樣。」
後來,吳子恬的父親去世了,留下很多錢和田產,後母就把錢都藏起來,再把田產分成三份,好的都留給自己和親生兒子,把最差的分給了吳子恬。吳子恬知道了,又要去找後母重新分家產。孫氏很賢德,還是勸丈夫不要衝動,吳子恬又忍下來了。
分完家產沒過幾年,後母生的弟弟染上賭癮,把家產全都敗光了,母子倆幾乎無法生活,要去乞討了。孫氏再次勸丈夫要盡為人子、為人兄之道,說:「你趕緊把後母和弟弟接回家來吧。」
吳子恬不計前嫌,把他們都接回了家。人都有良知,夫妻倆以厚道之心,喚醒了後母和弟弟的良知,弟弟也把賭癮給戒了。後來,孫氏生了三個兒子,都考上了進士,後福無窮。
所以人要學吃虧,不要計較,一計較就刻薄,就不會有好結果了。以上幾則故事都告訴我們,人算不如天算,老天厚道,有好生之德,不會跟人計較。所以我們解決問題,一定要有理智,依照經典,不可意氣用事。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

——整理自蔡老師《朱子治家格言》學習分享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