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求生淨土,能不能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可以了?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淨界法師:求生淨土,能不能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可以了?

淨界法師 :《佛法修學概要》
時間: 2013/06/26
地點: 洛杉磯 淨土教觀學苑
編號:第四十六集 / 期中座談5
----

【學員提問】師父!我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們都不夠了解自己,很難配藥,我們也不是醫生,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選淨土法門的原因。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可以了?阿彌陀佛!

【師父答疑】如果你的煩惱輕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願力堅固,可以!因為你都不需要,你沒有那個病嘛。法門是治病的,你有那個病,你就必須吃那個藥。當然你沒有那個病,第一個你業障不重,那你就不需要懺悔了,人天乘對你就沒有藥了,你自然不會去造殺盜淫妄,這五戒你也不要守,「心平何勞持戒」;其次,你對人世間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情感,你也不需要思惟苦諦、調伏愛取,這個藥你也不需要了;第三,你很自然安住真如,你就不需要修大乘安住空性,那這五乘法門對你通通不需要。但是這個條件是——「如果」這個成立的話。也就是說,三個「如果」你都具足了。

如果你有這個病你不吃藥,問題就麻煩了,因為它不會自己消失掉。那就看你的佛號衝得過去衝不過去了,因為臨命終的時候充滿變量。人的心是很複雜的一個東西,非常錯綜複雜。佛陀,即便是佛陀,也只有到了你初地以後,他才給你授記說:你會怎麼樣。入了正定聚佛陀才給你授記的。你沒有入正定聚之前,你明天會發生任何事情,連佛都說不準,真的佛都說不準。

如果你一定要求往生的話,其實你對自己要很了解。我看很多人對自己不見得了解,為什麼?你很少靜坐。你看我們很矛盾,有沒有覺得我們對別人很了解?你隔壁的人是什麼心態,你講得清清楚楚,你可以講一個小時這個人怎麼樣,但是你不了解你自己,這是問題,因為我們六根都是向外,所以你沒有迴光返照。你不了解自己就很麻煩,因為你遇不到聖人,就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如果你生長在正法時代,你不需要了解自己,你拜文殊菩薩做師父。文殊菩薩說:「你前面三年,給我老老實實地拜懺;後面三年給我修四念處,再後面你念佛就夠了。」其他都別看了,他把你的路都鋪好了。你很幸運,生長在佛世,生長在聖人出世的地方。

但是,到了末法時代,你還蒙著眼睛到處走的時候,就糟糕了,因為沒有聖人出世,你又不了解你自己,那你學這個法門幹什麼呢?我就不知道了!你這沒有醫生,藥你都亂吃,現在大家都亂吃藥了,你不能憑感覺在修行。

佛陀沒有說法,什麼意思呢?《金剛經》說的,你說佛陀有說法就謗佛,佛陀沒有說法,那這個法怎麼來的呢?佛陀是應眾生的需要而說的,這個很重要!是你有需要他才說的,所以這個法就沒有自性。如果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有沒有需要,他就講一句話出來,這個法就有自性,它不必等待因緣,但事實上沒有。每一句話都是你需要他才說的,所以佛陀沒有說法。

那麼從這個概念我們就知道,這個法是用來治病的。諸位!你沒有事的時候會吃感冒藥嗎?不會,對不對?所以怎麼為自己調配藥,那就很重要了。我建議你每天要有個靜坐的功課,你就會慢慢了解自己,你那個心光不要老是向外,偶爾把它調整一百八?度,看看你的內心世界的活動,它是怎麼活動,喜歡往哪裡跑,它有一個軌道的。

其實我們內心裡,你慢慢會發覺它有一個習慣性的軌道。你遇到事情的時候,人的內心的活動,它的確有習慣性的活動,每一個人不一樣。你要把那個脈動抓出來,你就知道你問題在哪裡,然後你就會減少很多自我摸索的時間,在這麼多法門當中(我們《佛法修學概要》已經講很多)你就知道自己最需要、最迫切的是哪一塊。所以當《佛法概要》學完以後,接下來就是你要了解自己,你怎麼做取舍,這個就是諸位的工作。

還有沒有問題?理論上,我不知道諸位的根機,有些可能是聖人出世也有可能。你越在末法時代出世,你的對治法門要越多。你會在這個時代出生,某種程度你是共業,這個法,越到末法時代,眾生的病越重的時候,你靠一句佛號就越不夠。

諸位!你看看歷代淨土宗的祖師,你會發覺有變化。你看早期唐朝的時候善導大師淨土的概念,它很簡單,他叫你「一心歸命」就夠。你相信自己是業障凡夫,相信阿彌陀佛有無量功德,他一定可以救拔你。善導大師講來講去,都在講這個概念,「一心歸命」四個字而已,「通身靠倒」。那是什麼時代?唐朝的時代,距離我們將近兩千年。

唐朝過去了,宋朝永明大師慢慢提出了「有襌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當然他也同意「無禪有淨土」,他提出兩個概念。

宋朝過去了,到了明朝的時候,就很少有祖師提到只要一句佛號就好,很少。到了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就又提出了理觀事修了。

祖師在演變一個法的時候,都不是隨便的。他一定知道這個眾生的平均值已經變化了,因為你這個佛法有契理性跟契機性嘛,上契?方諸佛實相的道理,契理性不能變的。你不能說,這個道理跟那個道理不一樣,唐朝的道理跟宋朝的道理,跟我們現在的道理是一樣的。但是契機性就不一樣了,在取舍。

諸位!你看看淨土宗的?三代祖師,比較一下,你會發覺有一些變化。越到末法時代,開的藥就稍微多了。這到底說明了什麼事情?你們要去想一想。就是前面的藥已經不夠用了,藥輕病重,早期開的藥已經不符合後世人使用了。這就是為什麼要有歷代祖師,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不斷地要調整。如果說佛法沒有契機性,那歷代祖師通通不要了。

有些人說:看佛經就好了。這句話不對。佛陀是原則性的開演,祖師是有時代背景,他會做微調。祖師在這個時代出現,他知道怎麼調整你這個藥方。看祖師的法是契機,看經典是契理,這兩個都有需要。當然你也不能完全看祖師。蕅益大師說:你看看祖師,也要看看佛陀,你至少了解「佛世芳規」,佛在世的時候是怎麼教弟子的。


【學員提問】師父!阿彌陀佛!我還是不明白,就是說像我們在家居士,那按照師父的說法,就是說我們要按照自己的根器,來排一個適合自己修的法門。那我們在家居士如果真的是配藥配錯了,我們去哪裡問善知識,我到底配的藥是對是錯?我這樣子修對不對?

【師父答疑】你起碼大方向不能錯。我們的根機是這樣子,你的藥至少在你的吸收範圍,你不能落差太大。至少你要知道,你是屬於理智型的,還是感性型的,這至少你知道吧?理智型的,你要多鼓勵自己,觀眾生的苦,擴大胸量;你是感性的人,你又觀眾生的苦就完了。所以悲增上菩薩,佛陀說悲增上菩薩不能修太多的慈悲觀,因為你這個根機已經往慈悲方向跑了,你又修慈悲觀,修到最後你乾脆淨土不要去了,陪眾生流轉算了。所以你這個就是對治嘛,要合乎中道。就是說,至少你大方向要抓得出來,微細的地方,藥跟病落差一點,至少亂不了,是吧?你不能落差太大。

所以你不能跟著感覺走。諸位!你要知道,你為什麼要理智地面對自己?你喜歡度眾生表示你就有這種根性,你過去有這種等流習性,但是你不能濫慈悲。就像我們以前考試,德智體群要四育平均發展,你不能夠說你體育考一百分,其他都是三?分,這個就不對。因為你要往生淨土,你臨終的時候是平衡的,你每一個東西都不能太差。任何一個事情出了差錯,你就完了。你業力出了差錯,你這個人修得很好,但是有一個重大業沒有懺除,也不行;你業力沒有出差錯,愛取出了差錯,你這個人是一個謙謙君子,一生沒有造過傷害別人的事,但是你情感太重,你也完了。

【學員】對,所以我就覺得像末學,上課這一段時間,就覺得聽師父的講課,然後回去打坐,也覺得念佛好像有進步,就是有師父的引導。

【師父】表示你有用藥下去。其實這個藥你只要用得下去,就有效果,一定有效果。如果你覺得吃一個藥沒有效果,絕對不是佛陀藥開錯了,你操作有問題。理論上藥是可以治病的。

【學員】我的問題就是說,有的時候我們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所以有的時候就偏了。

【師父】所以你要去了解自己,不要老是了解別人,對不對?你要多花點時間了解自己,是不是?

【學員】可是就是要聽了課之後才會去了解自己,平時就好像難做到。

【師父】還有靜坐,其實靜坐很重要,你要內觀,觀察一下你內心是怎麼活動的,你起碼要把自己是屬於感性型、還是理智型抓出來,這個很重要。因為這兩個用藥是完全不一樣。理智型的,你要多強調眾生的苦。好,請坐。

因為你現在面臨的只有佛道跟眾生兩個,上求下化,用藥只有一個原則而已,取其中道。你英文考八?分,數學考三?分,你要去補英文,補碼學?當然現代人比較重視培養專業,那應該補英文。其實從淨土宗往生的角度,你要補數學,補那個不及格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這個人多生多劫來,慈悲已經太重了,已經變成濫慈悲了,帶有愛取的慈悲了,你就要管管自己這一塊了,告訴自己:慈悲的結果就是後患無窮,你就是要對治自己了。你這個人本身已經很理智,很理性了,你還告訴自己這個攀緣是痛苦的,結果你更理智了。

所以你至少知道應該多用佛道來引導自己,還是多用苦諦來調伏自己,這個至少你要知道。調伏跟引導這兩塊要保持 balance(平衡)。調伏的包括什麼?四諦、?二因緣,包括人天乘也是調伏,它調伏罪業也是調伏;引導的——大乘佛法都是引導的。

來,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聽到四諦、?二因緣的時候,起大歡喜的舉手。好,理智型的;你進入大乘佛法聽到菩提心,起大歡喜的舉手。好,我知道。所以這就對了,這就對。你看到一個東西,突然間似曾相識燕歸來,就表示這一塊你以前學過;如果你對一個法很陌生,你就要注意,這一塊可能是你欠缺的,營養不良,我們要去修正過去留下的東西。

你臨終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不能出大差錯,業力不能出錯,妄想不能出錯,真如也不能。你要安住真如,你不安住真如你的心就向外攀緣,緣那個相狀,你臨終是何等境界?外面有人在哭,內心要離開娑婆世界,內憂外患,你那個感情的錯綜複雜,能禁得起那個刺激?!所以臨終的時候,懺悔業力、調伏愛取、安住真如這三個功課都不能太差。

第一個,業力不能出差錯。

第二個,妄想不能起顛倒。你可以打妄想,不能打顛倒妄想,這個太厲害。你可以打一般性的妄想,一般性的妄想你念佛就好了,它不是你的對手。但是你那個堅固妄想就要小心了!那個沒有處理掉的就是地雷,所以妄想也不能出差錯。

第三個,真如也不能出差錯。你忘了安住真如,你就四面楚歌了。你要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臨命終。你臨終的時候要走得瀟灑自在,安住空性、安住真如很重要。這個人世間本來就不是你的,嚴格來說你本來就不該來的,我們就不應該來人世間的,真的是這樣子。我們是一時糊塗一念妄動,才把今生給創造出來。


視頻摘自:淨土教觀學苑
製作:善知識工作室
Youtube:    / @amtb-io  

播放列表 (playlist):    • 淨界法師開示  

#buddhism #淨界法師 #善知識 #念佛 #佛法 #净土宗 #淨宗學會 #淨土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