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新 [Xu Jingxin]、陳大偉 [Chen Dawei]:《飛天》[Feitian] "Flying Apsaras" - 上海電影樂團民族樂團演奏, 宋光海指揮 - (Stereo)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徐景新 [Xu Jingxin]、陳大偉 [Chen Dawei]:《飛天》[Feitian] "Flying Apsaras" - 上海電影樂團民族樂團演奏, 宋光海指揮 - (Stereo)

《飛天》[Feitian] "Flying Apsaras"
作曲 (Composed by): 徐景新 [Xu Jingxin]、陳大偉 [Chen Dawei]
演奏 (Performed by): 上海電影樂團民族樂團 [Shanghai Dianying Yuetuan Minzu Yuetuan] (Chinese Orchestra Of Shanghai Film Studio)
指揮 (Conductor): 宋光海 [Song Guanghai]

Digitized by Patrick Wong
from LP: China Record (中国唱片) DL-0032 -《長城隨想》(二胡協奏曲)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 (Erhu Concerto)"
錄音日期: 不詳 (Recording date: unknown)
唱片發行日期: 1980s (Recording date: 1980s)

---

飞天 (徐景新、陈大伟民乐作品)
飞天原意是: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指的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徐景新、陈大伟运用飞天素材风格原理创造了《飞天》作品。

民乐合奏《飞天》,由徐景新、陈大伟作曲,乐曲描绘了飞天婆娑起舞的美好艺术形象,给人以美丽而悠远的暇想。
飞天是佛教中的奏乐之神,又名“香音神”,是象征自由快乐的天神。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有许多婀娜多姿、形态生动的飞天,以其独特优美的艺术形象著称于世。1982年,徐景新、陈大伟参观了敦煌石窟后,为飞天的美好艺术形象所感染,写下此曲。1984年,此曲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二等奖,1986年又获1984-1986年首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
乐曲以奇幻的音响开始,仿佛描述飞天离壁而出,将人们带进仙气萦绕的云天境界。随着乐曲的发展,刻画飞天的优美舞姿,气氛渐趋热闹,及后威猛勇武的力士神加入舞蹈行列,将乐曲推向高潮。在热情奔放、粗犷矫健的舞姿后,宽广的音乐主题呈现出金石齐名的天国殿堂,飞天和各种神异往来于高阁重楼间,如无阻隔。乐曲尾声渐趋安静,仿佛纵情歌舞的神灵们逐渐飘回壁画中去。石窟恢复神游前的宁静、神秘……
乐曲为复三部结构。引子以云锣、碰铃、笙、扬琴、筝和四五度叠置的弦乐等构筑成神秘缥缈的音响背景,具有清风微拂、祥云缭绕般的意境。突然,透出了口笛明亮辽阔的旋律,仿佛是飞天穿过层层瑞霭祥云奏乐飘逸而来。
第一大段的主题在磬和木鱼的轻击声中由高笙和筝奏出。古朴典雅的旋律描绘飞天婆娑起舞的动人情景。
第二大段是展开性的段落,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三部结构,第一主题描绘飞天的舞姿由文静优美转入活泼兴奋;第二部分先由古筝奏出强有力的第二主题,随后不断变化反复,进入高潮,描绘各路神仙汇集而来,尽兴而舞。接着由笙主奏出一段安详肃穆的音乐。木鱼叩击。钟声回荡,犹如众神在香雾缭绕的佛殿内诵经的场面。
第三大段是动力性再现,钟鼓齐鸣,气势磅礴,仿佛是彩云飞腾,飘带飞展。尾声又回到安静神秘的引子意境中,描绘飞天与众神欢舞后,向天际渐渐飞去。最后,音乐余音袅袅地结束在云锣的叮当声和弦乐透明的泛音中。

(https://baike.baidu.com/item/飞天/387873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