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八年安史之亂,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

公元755年,正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當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起兵15萬反唐。當安祿山被唐朝壓下去後,安祿山部將史思明又接著反叛。史稱「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前後持續了八年,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民眾更是飽受摧殘。戰火燃燒之處,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詩人杜甫這首詩所描述的,就是安史之亂後中原地區的真實寫照。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場安史之亂拖垮了唐朝。此後,唐朝由盛轉衰,頹勢難以挽回。然而,就算日趨衰落,可唐朝仍然持續了150年之久,直到907年朱溫篡唐,才正式宣告覆亡。
這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大略有以下三點。
一、唐朝政權的合法性沒有動搖
安史之亂從本質上講,不是外敵入侵,也不是農民軍起義,而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分權之爭,屬於內部矛盾。因為不管是安祿山還是史思明,都是統治階級的一員。安祿山起兵時,也是打著「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的旗號。所以,八年安史之亂,的確給大唐王朝造成了一個巨大的困局,但不是死局。
同理,當唐玄宗倉皇逃到馬嵬坡(今陝西興平市西北23里)時,意外遭遇兵變。發起兵變之人,也僅僅是殺掉了楊國忠和楊貴妃,對唐玄宗秋毫不犯。及至後來,才改立唐玄宗長子、皇太子李亨為帝,是為唐肅宗,奉唐玄宗為太上皇,繼續延續李家王朝的統治。
此後,唐朝歷代統治者充分吸取安史之亂的教訓,也湧現了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唐武宗、唐宣宗等一批較為能幹的皇帝,他們知人善任、勤勉政事、革除弊政、視民如傷,整個國家一度比較安定興旺,出現了「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和「大中之治」,為大唐帝國注入了最後的強心針。
二、經濟基礎保持穩定
安史之亂爆發後,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叛軍就攻陷了唐朝都城長安。唐玄宗被迫帶著心愛的女人楊貴妃一行人匆匆忙忙逃出長安,往四川方向逃去。到這一刻為止,安祿山叛軍進入巔峰狀態。
然而,安祿山叛軍最巔峰狀態,也僅僅是控制了河南、陝西兩省而已。其中,河南節度副使張巡等率軍民堅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南)達10個月之久,成為叛軍的眼中釘。其餘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仍然牢牢地控制在朝廷手中。
例如,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成為朝廷堅實的後盾,始終沒有落到叛軍手裡。而幅員遼闊、富庶繁華的江南地區,更是支撐了朝廷的運轉,使得皇帝有足夠的底氣與叛軍對決。
三、軍事上逐步恢復元氣
安史之亂的初期,唐朝軍隊被叛軍打得節節敗退,大致有兩點原因。一是唐玄宗的昏庸無能,在戰略和戰術上都屢屢出錯。二是太平日子過久了,軍隊很久沒有打過仗了,缺乏實戰,以至於被打得措手不及。
隨著戰事的深入,唐朝軍隊逐步恢復了昔日風範。郭子儀、李光弼、魯炅、李奐、許叔冀、李嗣業、季廣琛、崔光遠、張鎬、張巡等將領擔當起抗擊叛軍的重任,最終擊敗安祿山和史思明,挽救了瀕臨滅亡的大唐王朝。
安史之亂結束後,朝廷建立了一支相當強悍的部隊:神策軍。這支部隊由朝廷直接控制,負責保衛京師、宿衛宮廷,以及征伐叛軍。這在相當程度上震懾了新的藩鎮勢力,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當然,朝廷想徹底消滅藩鎮勢力,也是有心無力。朝廷和藩鎮,便保持著一種默契狀態,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於是,大唐王朝便得以苟延殘喘150年之久。
154475851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