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夕恩情廿載仇之盤夫 梁兆明 王超群 曾泳之 區文鳳

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三夕恩情廿載仇之盤夫 梁兆明 王超群 曾泳之 區文鳳

兆群紅粵劇團2022年10月19日高山劇場演出
盧丹編劇 區文鳳曲式句格注釋

梁兆明 飾 范文謙 王超群 飾 宇文淑嫻 曾泳之 飾 春香

區按:粵劇梆子中板,一直存在演唱速度的問題,曲式名字定義也有差別,如上傳視頻第一段士工中板上句,這是一般對唱曲曲紙中標明的名稱,但在演出劇本上,卻是寫上[七字清]這個名字。而粵曲梆子中板的迷思,正反映粵曲傳承上的一個疑團。
  粵劇傳承上,有[先有梆子,後有二王]之說,這是說粵劇在清咸豐四年[1854年]被禁後,吸收入二王唱腔,也即是開創了粵劇聲腔的皮黃合流後,粵曲二王,少了[一板一叮]的唱法,便被視為有其原因。但事實上,梆子中板何嘗不是少了[一板一叮]的唱法!那麼反線中板,一般士工中板,不都是[一板一叮]的中速唱法嗎?可是只要翻查歷史,梆子中板出現[一板一叮]的唱法,也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的事,[反線中板]約產生於1923年,燕子樓中板,乙反中板,也都是1920年粵曲由官話過渡到白話期間產生的中板句式,而原本的的梆子中板,都是[一板眼],具體的證據,只要找一找陳卓瑩的[粵曲寫唱常識],就會發覺他介紹梆子中板,也只有[一板眼]的唱法,因為陳卓瑩[粵曲寫唱常識]香港最晚出版的版本,已是1950年代,而原書初稿,可能寫出1930年代,即使是1921年出版的[弦歌必讀],也只記載梆子中板[一板眼]的唱法。
  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今天,仍有很多人分不清[七字清],[爽中板],[快中板]的分別;也就出現三夕恩情廿載仇盤夫第一支中板曲,會標示為中板上句,或七字清的情況。
  其實,今天梆子中板基本上已把[七字清],[爽中板],[快中板]都歸為[一板眼]的唱法,只是分為[慢,中,快]速度而已。如果是[一板一叮]的中板,則稱為[士工中板]。而[三夕恩情廿載仇]是1966年8月首演,顯見當時仍未把[七字清]和[士工中板]劃分清楚。因此,上傳視頻中,梁兆明中段唱的[七字清]才是較為原味的[一板眼]慢速唱法。
  梆子中板也是沒有了[一板一叮]的唱法,便讓人想到,是否粵劇清代被禁後,粵伶加入外江班演出,也丟失了其中一種板式唱法,或是板式不完整的原因。但我卻持有不同的看法,因為這和二王把[流水板]唱成[一板眼]的情況不同。我的看法是,中板板式的發展,是跳過了[一板一叮],直接過渡到快速唱法的[爽慢板],因而沒有了[一板一叮]的中板唱法。原因是板式變化體戲曲的板腔發展特色,就是從快速度向慢速度發展,由中板衍生慢板,其原因是板式變化體是由曲牌體戲曲曲詞[加滾],即加上[七字上下句式]的滾唱而形成,再由快轉慢,派生出十字句唱法,所以中間沒有了[一板一叮]的中板唱法,這也是板式變化體戲曲由板式變化渲染劇場氣氛的主要特色。
  可惜的是,宮調式的梆子曲,雖然因為語音發聲上和源於西北廣府話相近,但傳入廣東的西秦腔或梆子曲,始終沒辦法令到用粵語演唱,能夠充分體現板式變化體速度快慢展現的演出氣氛特色。目今,梆子中的[七字清],[爽中板],[快中板]算是對戲曲音樂快慢,有較好的表現的板式了。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